<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電子封裝高散熱銅/金剛石熱沉材料電鍍技術研究

向欣電子 ? 2023-12-04 08:10 ? 次閱讀

摘要:隨著半導體封裝載板集成度的提升,其持續增加的功率密度導致設備的散熱問題日益嚴重。金剛石-銅復合材料因其具有高導熱、低膨脹等優異性能,成為滿足功率半導體、超算芯片電子封裝器件散熱需求的重要候選材料。文章采用復合電鍍法成功制備了銅/金剛石復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復合電鍍的工藝方法、金剛石含量、粒徑大小對復合材料微觀結構、界面結合以及導熱性能的影響。并通過優化復合電鍍方式,金剛石添加量等工藝參數,制備了無空洞、界面結合緊密的高導熱復合材料;僅添加8.8vol%的金剛石,使復合材料的導熱率從393W/(m.K)增加到462W/(m.K)。本技術可以應用于半導體封裝領域,并進一步增強芯片的散熱性能。

關鍵詞:銅/金剛石復合材料 復合電鍍 導熱性能

0 引言

隨著移動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動力電池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一方面芯片及模組的集成度急劇提升,功率密度不斷增大;另一方面各類電子元器件也朝著小型、高度密集方向發展,電子設備正變得更輕、更薄。這將導致電子設備功率密度和散熱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若器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熱量無法及時散出,其壽命和穩定性都會受到影響。因此,開發高導熱的散熱材料對電子封裝的發展愈發重要。

金剛石是室溫下導熱能力最高的物質之一[2.2kW/(m·K)],遠遠大于銅的熱導率[0.4kW/(m·K)],且其低熱膨脹系數利于電子元器件的封裝,可減少熱應力的損害。因此,銅/金剛石復合材料是目前研究最為集中的高導熱散熱材料之一。這種復合材料結合了金剛石的高熱導率、低熱膨脹系數和銅優異的導熱導電性能和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具有諸多優勢,在航空航天、電子封裝等高端技術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目前,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可分為高溫法和電鍍法。高溫法主要包括粉末冶金法、等離子體燒結法、溶滲法、高溫高壓法等;這些方法不僅制造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樣品尺寸、形狀受設備內部空間所限制。為了克服上述問題,電鍍法成為制備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一種理想方法,這種方法具有設備簡單、耗能低,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加工,工藝設計自由度大等優點,而且可以兼容載板級微加工工藝,易于批量化生產。

本文采用復合電鍍工藝制備了銅/金剛石復合材料,考察了復合電鍍的不同工藝方法、金剛石含量、粒徑尺寸等對復合材料導熱性能、微觀結構及界面結合的影響。并通過優化復合電鍍工藝,金剛石添加量等工藝參數,制備了無空洞、界面結合緊密的高導熱復合材料;僅加入8.8vol%的金剛石,使復合材料的導熱率從397W/(m·K))增加466W/(m·K),展現出電鍍法制備高導熱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實際意義和獨特優勢。

1 實驗方法

1.1 復合材料的制備

MBD10型金屬結合劑用金剛石(DiamondGrainsforMetalBondTool)購自長沙石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為完整的六至八面體聚形,晶形對稱規整、雜質少、透明度好。本文選用金剛石的粒度分別為70~80目、100~120目、140~170目、200~230目。金剛石熱導率受到氮雜質濃度的直接影響,選用金剛石氮含量為302~314ppm,熱導率約為1200W/(m·K),金剛石粒度及對應的粒徑范圍、導熱系數如表1-1所示。

79391acc-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金剛石顆粒在使用前,先后經過5wt%NaOH溶液和35wt%HNO3溶液煮沸20min,以去除金剛石表面的油脂和金屬雜質。在完成每個除雜步驟后,均用去離子水沖洗金剛石3~5次。

電鍍液采用酸性硫酸銅體系,其中五水硫酸銅200g/L,硫酸80g/L,氯離子60mg/L,再加入適量有機添加劑,陽極為磷銅陽極球,陰極為純鈦片。復合電鍍過程中,陰極平行放置在燒杯底部,以便復合金剛石顆粒,復合電鍍裝置如圖1-1所示。

本文分別采用埋沙法和間歇攪拌法制備銅/金剛石復合材料。進行埋砂法復合電鍍時,先在陰極上預鍍純銅,銅厚約0.32mm;然后鋪上一層金剛石顆粒,進行上砂鍍,電鍍銅厚約0.64mm,使鍍銅填充金剛石顆粒間的間隙,最后去除表面多余的金剛石顆粒,加厚鍍純銅,平均銅厚約0.32mm。

而采用間歇攪拌法復合電鍍時,可以概括為“間歇攪拌沉降、持續電鍍”。在鍍液中添加4.8~9.6g/L金剛石,以期得到不同體積分數的銅/金剛石復合材料。首先以1600rpm的高轉速攪拌1min,使金剛石顆粒充分懸浮在鍍液中,待攪拌充分后,停止攪拌1min,金剛石通過重力沉降在燒杯底部和水平陰極表面;然后,保持200rpm的低轉速持續電鍍,預鍍銅厚約0.32mm,使鍍銅充分包裹金剛石顆粒。以上步驟重復四次,以達到滿足激光導熱測試要求的預期厚度(1.2~1.5mm)。

除特別注明外,以上復合材料均在室溫(25℃)、電流密度為2A/dm2、轉速為200rpm的條件下制備。樣品制備完成后,可輕易從鈦陰極上剝離下來,再以120目和400目碳化硅砂紙打磨表面,以利于后續的熱導率測試和微觀結構表征。為了進行導熱性能對比,純銅樣品在相同的電鍍條件和不含金剛石顆粒的鍍銅液中制備得到。

79570eec-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1.2 材料表征

根據公式(1)計算得到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熱導率。式中,k為導熱系數,單位為W/(m·K),α為熱擴散系數,單位為mm2/s,ρ為復合材料的密度,單位為g/cm3,c為復合材料的比熱容,單位為J/(kg·K)。

795e240c-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在室溫下,采用激光閃光法(LFA467HyperFlash,Netzsch)獲得樣品的熱擴散系數α;依據阿基米德原理,采用排水法測量樣品的密度ρ。而金剛石的體積分數Vd可由復合材料密度復合規則計算得出,如公式(2)中所示。其中ρ為樣品的密度,ρCu為純銅的密度,ρd為金剛石的密度。類似的,樣品的比熱容也可根據復合規則計算得到,如公式(3)所示。式中,c為樣品的比熱容,CCu為銅的比熱溶,Cd為金剛石的比熱容。銅與金剛石的基本物理性質如表1-2所列。

796e5cf0-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通過場發射掃描電鏡(ZEISSSigma300)觀察復合材料表面與截面的微觀形貌。觀察樣品截面形貌時,先制作樣品的樹脂切片,經金剛石磨刀片打磨后,再通過電拋光或者稀硝酸腐蝕銅以獲取復合材料的界面結合情況。

797a3f2a-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2 結果與討論

2.1 復合電鍍工藝對熱導率的影響

以潔凈的200/230目金剛石為原料,分別采用埋砂法和間歇攪拌法得到的銅/金剛石復合材料,其樣品外貌如圖2-1中a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所得樣品表面都比較光亮,但埋砂法樣品的表面長有大量銅瘤,且表面高低不平,樣本表面平整度極差;而間歇攪拌法樣品表面相對平整,粗糙度較低,較平整的平面更有利于后續的加工和制作。采用埋砂法制備復合材料時,樣品在上砂后,觀察到其表面有氣泡產生和槽電壓上升的過程,后續樣品表面產生了銅瘤且變得凹凸不平。

7988b65e-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埋砂法樣品的上砂鍍過程,如圖2-1中b所示。上砂鍍開始時,細小金剛石顆粒組成的金剛石砂層是均勻地平鋪在陰極表面的;但金剛石是電的不良導體,大量堆積的金剛石顆粒延長了電解液的導電路徑,導致溶液電阻增大,槽電壓上升;而且,密集堆積的金剛石顆粒不利于銅離子及時補充至陰極表面。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都有利于促進水的電解,可致使氫氣氣泡從陰極表面析出。在上砂鍍過程中,部分金剛石顆粒甚至隨著氣泡浮出,原本均勻的金剛石砂層變得不平整,最終導致樣品表面凹凸不平。

采用埋砂法和間歇攪拌法得到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熱導率及理論預測值如表2-1所示。復合材料的理論熱導率是通過差分有效介質模型(DifferentialEffectiveMedium,DEM)計算得到的,DEM模型是常用的顆粒增強復合材料熱導率理論模型,該模型考慮了增強相粒徑尺寸、相互作用及增強相與基體間的界面熱導對復合材料熱導率的影響,其中銅/金剛石的理論界面熱導是根據聲子失配模型(AcousticMismatchModel,AMM)得到的,銅與金剛石的實際界面熱導值要略高于理論值。

由表3-1可知,埋砂法樣品中金剛石含量明顯高于間歇攪拌法。由于埋砂法樣品中可能留有氫氣氣泡導致的空洞,通過公式(2)算得的金剛石復合體積比例會偏高,但其熱導率與理論值仍相差甚遠,間歇攪拌法樣品的熱導率則與理論預測值基本吻合,這說明間歇攪拌法的樣品界面結合緊密,接近理想狀態。而埋砂法樣品的熱擴散系數較間歇攪拌法低了一個數量級,說明埋砂法樣品的界面結合情況很不理想,熱量不能有效傳遞通過界面傳遞到金剛石中,熱導率大大降低。

7999e32a-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為進一步研究間歇攪拌法中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生長情況,制備了電鍍2h的復合材料樣品,此時金剛石顆粒未被銅完全覆蓋。樣品的表面形貌如圖2-2中a1、2-2中a2所示,金剛石顆粒隨機分布在復合材料表面,且能完整地嵌入到銅基體中;而電沉積銅能完全包裹住金剛石,銅表面較為平整,沒有空洞,縫隙,銅瘤等缺陷,這得益于有機添加劑的調節作用。由于電鍍2h的復合材料樣品厚度較薄,不方便進行電拋光操作,因而采用5wt%稀硝酸超聲腐蝕5min的方法來得到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界面微觀結構,如圖2-2中b1、b2所示??梢钥吹姐~與金剛石在界面處結合緊密,無縫隙或空洞等影響熱量傳遞的界面缺陷。CaO通過粉末冶金法在950℃、50MP條件下制備了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熱壓過程中熔融的銅不潤濕金剛石表面也不發生化學反應,造成兩相界面處有較多空洞和孔隙,嚴重降低了復合材料的熱導率,僅有190W/(m·K)。而采用電鍍法合成銅/金剛石復合材料時,金屬銅是直接從溶液中還原出來的,不涉及銅的液化過程,因而只要控制好鍍銅液各成分含量和工藝參數條件,即可在常溫常壓環境下制備具有接近完美界面的銅/金剛石復合材料,這正是電鍍法的巨大優勢。

79a9aecc-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2.2 金剛石粒度對熱導率的影響

表2-2列出了不同金剛石尺寸下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金剛石含量及熱導率。由表2-2可知,幾種復合材料的金剛石含量均在10左右,由此繪制了金剛石體積分數為10%時,復合材料理論熱導值隨金剛石粒徑大小變化圖,如圖2-3中的實線所示,與圖中虛線的純銅熱導率相比較,復合金剛石后材料的熱導率顯著提高。

從圖2-3可以看出,復合材料的熱導率隨著金剛石粒徑的增大而增大。值得注意的是,當金剛石尺寸小于25微米時,復合材料的導熱系數要低于純銅。這是由于銅與金剛石之間較差的界面熱導致的——金剛石粒徑較小時,銅與金剛石的兩相接觸面積增大,熱載流子在兩相界面處散射的概率增大,熱量傳遞效率降低。

由圖2-3可知,實驗得到的復合材料樣品的熱導與理論曲線比較吻合,甚至略高。這說明通過間歇攪拌法得到的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界面結合緊密,無空洞、縫隙等影響熱量傳導的缺陷。

2.3 金剛石含量對熱導率及界面結構的影響

鍍液中不同金剛石添加量下,復合材料的金剛石含量、熱導率、理論熱導率如表2-3所列;圖2-4是金剛石粒度為200~230目(平均粒徑約為70μm)時,復合材料理論熱導率隨著金剛石含量而變化的曲線(實線),虛線為純銅的熱導率,圓點為樣品的熱導率。實驗得到的純銅的導熱系數與理論值十分接近,說明通過激光閃光法測得樣品的熱擴散系數,再結合公式(1)來算得復合材料的導熱系數具有較高的準確度。

79bd6a70-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79d0ca34-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根據DEM模型,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熱導率隨著金剛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實驗測得的樣品熱導率與理論預測趨勢嚴重偏離——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熱導率反而隨著金剛石含量的增加而快速降低。這表明復合材料的界面接觸情況隨著金剛石含量的上升而急劇惡化。初步判斷,金剛石添加量增加時導致陰極表面沉降的金剛石層厚度增加,阻礙了銅離子在陰極側的還原和在金剛石間隙中的填充,易于界面處形成空洞、縫隙等缺陷,降低了熱導率。

為驗證上述想法,制備了銅/金剛石復合材料的截面樹脂切片以觀察其界面結構,結果如圖2-5所示。

79ede506-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79fbc41e-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7a113862-9239-11ee-9788-92fbcf53809c.png

在制樣過程中,由于金剛石硬度較高,銅基體上多留有金剛石碎屑或由其碎屑導致的凹坑。圖2-5中a是金剛石添加量較少時復合材料樣品的界面微觀結構,由于樣品中金剛石含量低,銅面光滑、碎屑少,僅有少量小凹坑;而圖2-5中b、c的銅基體中留有較多金剛石碎屑和凹坑。

如圖2-5中a所示,銅與金剛石結合緊密,沒有空洞、縫隙等缺陷;表面有少量金剛石脫落導致的大凹坑,這是因為銅與金剛石之間是通過機械咬合作用結合在一起的,嵌入較淺的金剛石易受外力作用而脫落。當鍍液中金剛石添加量增加時,鍍層中的金剛石含量也增加,在金剛石堆積較密集的區域,開始有空洞產生,如圖2-5中b的虛線圈所示。繼續提高鍍液中金剛石的添加量,金剛石含量進一步增加,但在金剛石的密集區有大量金剛石脫落,且被制樣時的樹脂所填充,如圖2-5中c所示。

以上結果說明,采用間歇攪拌法制備銅/金剛石復合材料時,較厚的金剛石沉降層不利于鍍銅完全填充,金剛石密集處易產生孔隙、空洞,阻礙熱量傳遞,降低了材料熱導率;前述猜想得到驗證。若要進一步提升復合材料的熱導率,應該采用增加攪拌頻次的方法來提高金剛石含量,以避免鍍銅填充不良而產生空洞、縫隙。

3 結論

文章通過復合電鍍法成功制備了高散熱電子封裝銅/金剛石熱沉材料,考察了復合電鍍工藝、金剛石粒徑、含量對復合材料熱導率及界面結構的影響。與埋砂法相比,間歇攪拌法更有利于制備界面結合緊密的復合材料;復合材料的熱導率隨著金剛石粒徑的增大而增大,但當電解液中金剛石添加量大于4.8g/L時,易于金剛石密集處產生孔隙、空洞而導致材料熱導率降低。文章通過間歇攪拌法,成功制備了無空洞、縫隙,界面結合緊密的高導熱電子熱沉材料,僅添加8.8vol%的金剛石顆粒,使復合材料的導熱率從393W/(m·K)增加462W/(m·K),其高導熱性能可增強集成電路封裝基板的散熱性能,在電子封裝散熱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致謝:感謝珠海市創新創業團隊項目(ZH0405190005PWC),珠海市產學研合作項目(2220004002990及M17ZH220170000032PWC),四川省重點研發項目(2023YFG0011)的資助。

來源:電鍍涂覆技術 2023秋季國際PCB技術/信息論壇作者::1.謝平令 王翀 周國云 洪延 電子科技大學2.秦華 黃本霞 陳先明珠海越亞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3.唐耀 陳苑明 何為珠海方正科技高密電子有限公司4.王守緒 李久娟四川普瑞森電子有限公司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鍍
    +關注

    關注

    16

    文章

    438

    瀏覽量

    23842
  • 材料
    +關注

    關注

    3

    文章

    1071

    瀏覽量

    26907
  • 電子封裝
    +關注

    關注

    0

    文章

    66

    瀏覽量

    10800
  • 金剛石
    +關注

    關注

    1

    文章

    94

    瀏覽量

    9299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據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暢能達科技實現散熱技術重大突破!

    據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暢能達科技實現散熱技術重大突破 由 廣東暢能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自主研發的高熱流密度散熱相變封裝基板,其散熱性能遠遠
    發表于 05-29 14:39

    新型散熱材料金剛石納米膜有望將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提升五倍

    近日,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 (Fraunhofer) 的科學家們利用超薄金剛石膜成功降低了電子元件的熱負荷,并有望將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提升五倍。
    的頭像 發表于 03-07 16:33 ?1080次閱讀
    新型<b class='flag-5'>散熱</b><b class='flag-5'>材料</b><b class='flag-5'>金剛石</b>納米膜有望將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提升五倍

    金剛石晶體的不同類型及應用梳理

    金剛石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超硬材料,人造金剛石晶體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大致可分為單形和聚形,每種類型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應用。本文梳理了金剛石晶體的不同類型及應用。
    的頭像 發表于 01-02 15:47 ?1022次閱讀

    金剛石表面改性技術研究概況

    金剛石具有極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和光電熱等特性,廣泛應用于磨料磨具、光學器件、新能源汽車和電子封裝等領域,但金剛石表面惰性強,納米金剛石
    的頭像 發表于 12-21 15:36 ?372次閱讀

    探索高功率器件材料金剛石

    提高電動車的能源效率意味著需要減少能源消耗,但這不應以需要大量能源且污染重的生產過程為代價。Driche 首席技術官稱,"制備金剛石晶圓的過程比制備SiC晶圓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少到20
    的頭像 發表于 11-21 15:34 ?395次閱讀
    探索高功率器件<b class='flag-5'>材料</b>:<b class='flag-5'>金剛石</b>

    全球首個100mm的金剛石晶圓

    該公司使用一種稱為異質外延的工藝來沉積碳原子,并在可擴展的基底上制造單晶金剛石。以前已經生產過金剛石晶片,但它是基于壓縮金剛石粉末,缺乏單晶金剛石的特性。
    的頭像 發表于 11-08 16:07 ?540次閱讀

    金剛石制造半導體器件,難在哪?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金剛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與此同時,實際上金剛石還是一種絕佳的半導體材料。作為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
    的頭像 發表于 10-07 07:56 ?2039次閱讀
    用<b class='flag-5'>金剛石</b>制造半導體器件,難在哪?

    金剛石用作封裝材料

    ×10-6/℃。它不僅在半導體、光學方面表現搶眼,還有很多其他優秀的特性。雖然金剛石本身并不適合用來制作封裝材料,而且成本也較高,但它的熱導率可是比其他陶瓷基板材料高出幾十甚至上百倍!
    的頭像 發表于 09-22 17:00 ?408次閱讀

    激光功率對金剛石缺陷產生的原因及反應機理簡析

    具有通孔結構的金剛石在高精度引線成型及高功率微波器件散熱領域, 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的頭像 發表于 08-12 14:49 ?1404次閱讀
    激光功率對<b class='flag-5'>金剛石</b>缺陷產生的原因及反應機理簡析

    新型激光技術金剛石半導體又近了一步

    金剛石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材料,但將其切成薄片具有挑戰性。
    的頭像 發表于 08-02 11:07 ?977次閱讀

    新一代超高熱導半導體封裝基板——金剛石

    關鍵詞:金剛石,半導體封裝,散熱材料,高端國產材料引言:基板是裸芯片封裝中熱傳導的關鍵環節。隨著
    的頭像 發表于 07-31 22:44 ?4873次閱讀
    新一代超高熱導半導體<b class='flag-5'>封裝</b>基板——<b class='flag-5'>金剛石</b>

    新型金剛石半導體

    基于業界長期的研發活動,如今金剛石半導體已經開始逐步邁向實用化。但要真正普及推廣金剛石半導體的應用,依然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不過已經有報道指出,最快在數年內,將會出現金剛石材質的半導體試用樣品。業界對
    的頭像 發表于 07-31 14:34 ?955次閱讀

    異質外延單晶金剛石及其相關電子器件的研究進展

    金剛石異質外延已發展 30 年有余,而基于 Ir 襯底的大面積、高質量的異質外延單晶金剛石已取得較大進展。本文主要從關于異質外延單晶金剛石及其電子器件兩個方面對異質外延單晶
    的頭像 發表于 07-12 15:22 ?1122次閱讀
    異質外延單晶<b class='flag-5'>金剛石</b>及其相關<b class='flag-5'>電子</b>器件的<b class='flag-5'>研究</b>進展

    基于金剛石優異內在特性的光子學應用

    ? 人造鉆石生產的進步,使新的光子學技術成為了可能,但這些新技術在服務量子應用方面仍然存在許多挑戰。 過去十余年中,受到一系列關鍵技術趨勢和市場需求的推動,許多利用金剛石特殊物理特性的
    的頭像 發表于 06-28 11:03 ?441次閱讀

    金剛石半導體”中隱藏的可能性

    金剛石半導體具有優異的特性,作為功率器件材料備受期待。
    的頭像 發表于 06-05 18:17 ?1610次閱讀
    “<b class='flag-5'>金剛石</b>半導體”中隱藏的可能性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