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高速電路板的疊層建議 完美走線的訣竅

冬至子 ? 來源:李皆寧 ? 作者:LEE ? 2023-09-06 14:23 ? 次閱讀

現在的市面上有著許許多多的自動布線軟件可以選擇,算法也愈發精準,在部分場合還是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的。但是在對信號完整性要求極高的場合,自動布線的算法還是存在著許多缺陷,因此我們必須重視人工走線,每一根線都是經過工程師的深思熟慮,合理取舍得出來的結果,把它們看成是藝術的線條也不為過。下面我將繼續通過圖例的方式來和大家深度解讀。

示例1

圖片

PCB板內不能出現直角走線,直角走線會導致線路的阻抗不連續,引起信號反射,產生振鈴或過沖,形成強烈的EMI輻射。

示例2

圖片

PCB走線時總線和時鐘線的粗細應該保持一致,走線的粗細不均勻同樣會導致線路阻抗不連續,進而引發EMI輻射。

示例3

圖片

時鐘線的兩側建議包地線,并且保證每隔3000mil接地一次,保證包地線上每個點的電位相等。

示例4

圖片

時鐘線、總線和射頻線等關鍵信號線與同層之間的平行走線應遵循3W原則,有關3W原則的介紹,可以翻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偟膩碚f應用3W的原則是為了避免同層之間不同信號的串擾。當然,3W原則只能保證70%的電場不互相干擾,要想保證98%的電場隔離度,就必須應用到10W的線中心距了。

此外,當電流≥1A的電源所用的貼片保險絲、磁珠、電感和鉭電容等的焊盤應不少于兩個過孔接到相對應的平面層,目的是為了減小過孔的等效阻抗。如果用到差分信號線,要求同層、等長、平行走線,保持阻抗一致,并且差分線之間沒有其它走線,從而保證差分線間的共模阻抗相等,提高其抗干擾能力。

示例5

圖片

關鍵信號走線一定不能跨分割區(包括如過孔、焊盤導致的參考平面間隙),防止信號回路面積的增大。

示例6

圖片

單板上的濾波器(濾波電路)下方不要有其它無關信號的走線,避免形成的分布電容削弱濾波器的作用效果。

示例7

圖片

濾波器(濾波電路)的輸入輸出信號線不能相互平行、交叉走線,避免濾波前后的信號線直接耦合噪聲。

示例8

圖片

關鍵信號線距離參考平面邊沿要求≥3H(之前的文章有詳細介紹),為了抑制邊緣輻射效應。

示例9

圖片

對于金屬外殼接地的元件,應在其投影區的頂層敷上接地銅皮,通過金屬外殼和接地銅皮間的分布電容來抑制對外輻射與提高抗擾度。

示例10

圖片

在單層板或雙層板中,布線時應該時刻注意“回路面積最小化”的設計,因為信號回路面積越小,環路對外的輻射就越小,同時提高其抗干擾能力。

示例11

圖片

信號線(特別是關鍵信號線)換層時,應在其換層過孔附近設計過地孔,這樣可以有效減小信號回路面積,減小輻射和增強抗擾度。

示例12

圖片

之前有講過,濾波電容的應先經過濾波電容,再到器件管腳,使電源電流先經過濾波電容再給IC供電,并且IC反饋給電源的噪聲也會被該濾波電容先濾掉,保證了電源的干凈。

示例13

圖片

如果電源走線過長,應每隔3000mil對地加去耦電容,電容取值為10uF+1000pF,可以濾除電源線的噪聲。

示例14

圖片

濾波電容的接地線和接電源線應該盡可能的粗、短,可以減小其串聯電感,而等效串聯電感會降低電容的諧振頻率,削弱其高頻濾波效果。

把以上的走線原則與傳輸線的理論相結合起來,即可設計出一塊性能良好的高速PCB,其中一些細微參數的調整則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不同的行業標準都有著自己的一套經驗準則,但萬變不離其宗,掌握好這些理論基礎,將來無論去到哪個設計行業都能勝任。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鉭電容
    +關注

    關注

    7

    文章

    198

    瀏覽量

    36378
  • 電源電流
    +關注

    關注

    0

    文章

    37

    瀏覽量

    11013
  • PCB走線
    +關注

    關注

    2

    文章

    131

    瀏覽量

    13836
  • EMI設計
    +關注

    關注

    0

    文章

    44

    瀏覽量

    10402
  • 電容濾波器
    +關注

    關注

    1

    文章

    20

    瀏覽量

    5973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DDR電路與阻抗設計

    厚度建議全部采用1oZ,厚度為1.6mm。 厚推薦如下圖(上)所示(8通孔1.6mm厚度推薦
    發表于 12-25 13:46

    DDR電路與阻抗設計!

    厚度建議全部采用1oZ,厚度為1.6mm。 厚推薦如下圖(上)所示(8通孔1.6mm厚度推薦
    發表于 12-25 13:48

    印制電路板設計

    PCB的布線規則  多層電路板的電磁兼容分析可以基于克?;舴蚨珊头ɡ陔姶鸥袘?。 根據克?;舴蚨?, 任何時域信號由源到負載的傳輸都必須有一個最低阻抗的路徑?! 【哂卸鄬拥腜CB常常用于高速
    發表于 04-23 17:29

    電路板技巧

    電路板技巧
    發表于 03-04 14:57

    PCB設計

    地控制了間的阻抗變化,一般只要不出現嚴重的設計錯誤,設計者都能較容易地完成高質量的高速電路板設計。如果
    發表于 05-17 22:04

    原創|PCB設計中結構的設計建議

    PCB設計中層疊結構的設計建議:1、PCB方式推薦為Foil法2、盡可能減少PP片和CORE型號及種類在同一層疊中的使用(每層介質不超
    發表于 01-16 11:40

    高速PCB又設計盡量使用多層電路板

      在高速電路中推薦使用多層電路板。首先,多層電路板分配內層專門給電源和地,因此  具有如下優點:  · 電源非常穩定;  · 電路阻抗大幅
    發表于 11-23 16:04

    高速電路印刷電路板的可靠性設計

    設計以對電路板信號進行阻抗控制。在設計中需要考慮的最基本內容包括電源
    發表于 11-26 16:54

    高速PCB多層設計原則

      多層PCB通常用于高速、高性能的系統,其中一些用于電源或地參考平面,這些平面通常是沒有分割的實體平面。無論這些做什么用途,電壓為多少,它們將作為與之相鄰的信號
    發表于 11-27 15:14

    線路設計之結構改善案例

    電子電路產品信號傳輸一般均要做阻抗控制,目前各信號傳輸一般阻抗控制公差要求10%,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電子電路產品特別是通訊類電子產品,其對信號傳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PCB
    發表于 05-29 08:11

    仿真小技巧~高速信號如何選擇?

    過多損失掉,因此在布線前期就需要規劃選擇一個合適的。這里我們通過仿真軟件來對比表層與內層
    發表于 03-09 10:57

    PCB設計高速信號的準則分享

    硬件工程師做久了自然有自己處理電路板的一套方法,也許不是最好的辦法,自己卻能理解其中的意義。但是工作中還是要按照最完美的辦法進行操作,本期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于高速信號
    發表于 10-30 08:33

    一到八電路板設計方式

    本帖最后由 張飛電子學院呂布 于 2021-4-12 16:36 編輯 一到八電路板設計方式 電路板
    發表于 04-12 16:35

    電路板設計的相關資料分享

    電路板設計是對PCB的整個系統設計的基礎,設計若有缺陷,將最終影響到整機的EMC性能。
    發表于 11-12 07:59

    你知道高速設計原則有哪些嗎

    4x7628pp,滑片2mm厚極限14,1.6mm一般最多12,做14阻抗不易控制高速要求:信號
    發表于 03-02 06:09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