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中國大陸上市電容器Top5公司2022業績解讀

Tanya解說 ?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 作者:劉靜 ? 2023-05-21 00:01 ? 次閱讀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劉靜)2023年電容器下游終端需求最先迎來復蘇,三環集團、風華高科等多家MLCC企業相繼宣布漲價。
電容器主要包括陶瓷電容、鋁電解電容、鉭電容、薄膜電容等。近日深處漲價風口的MLCC是全球用量最大、發展最快的陶瓷電容器,市場參與者主要是村田、三星電機、國巨、太陽誘電、TDK、AVX、華新科、風華高科、宇陽科技、微容科技、三環集團、火炬電子等。此外,應用需求同樣較為巨大的還有鋁電解電容器,而在這一細分市場主要是被日系廠商主導,前三名日本廠商占據了全球鋁電解電容器50%的市場份額。
國內僅有少數幾家企業可以生產鋁電解電容器,相應登陸資本市場的電容器企業也相對較少。據電子發燒友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中國內地已成功上市的電容器企業有江海股份、艾華集團、三環集團、法拉電子、鴻遠電子、銅峰電子、振華科技、東陽光、火炬電子、風華高科等。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在中國大陸上市的這10家電容器企業2022年的業績表現。

東陽光、振華科技、三環集團和風華高科并沒有把電容器的業務收入細分出來,而是與電阻器、電感器等其他元器件統一歸類到電子元器件業務中。2022年東陽光電子元器件類(包含電極箔、積層箔、鋁電解電容器、軟磁材料等)收入為35.87億元,而2021年該公司電容器收入為5.0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3.39%,暫以這一比例推算,其在2022年電容器收入大約在3.97億元左右。
三環集團電子元件及材料(包含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固定電阻器、氧化鋁基板、氮化鋁基板、電子漿料等)的收入為14.61億元。
2022年風華高科電子元器件及電子材料(MLCC、鋁電解電容器、電阻、電感、陶瓷濾波器等)收入為37.31億元,而了解到其在2020年電容器實現的收入是12.79億元,占比為29.53%,2020年其主營產品只有電容器、電阻器以及FPC線路板,而如今隨著電感、濾波器等產品的量產,電容器的營收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已被稀釋,若最大以29.53%占比推算,其2022年電容器收入最高11.44億元左右。
而據Wind的數據,2021年振華科技電容器營收占比是19.3%,收入為10.85億元。2022年振華科技電子元器件收入為72.37億元,暫且2021年的營收占比推算,其2022年電容器收入約為13.97億元左右。
根據以上推算數據,2022年電容器營收進入Top5的中國大陸上市公司應該是江海股份、法拉電子、艾華集團、振華科技、鴻遠電子。
江海股份新能源車用電容器大規模擴產,2022年電容器收入42.14億元
江海股份主要業務產品是鋁電解電容、薄膜電容器和超級電容,近年這三大產品線協同發展、梯次發力,電容器行業龍頭地位依舊穩固。
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江海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5.22億元,同比增長27.38%,歸母凈利潤6.61億元,同比增長52.04%。其中在電容器這一細分業務,江海股份2022年取得42.14億元的銷售收入,較2021年增長27.26%,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93.19%。
江海股份的電容器產品主要為鋁電解電容、薄膜電容和超級電容,2022年這三種電容器產品實現的收入分別為35.83億元、3.24億元和3.0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5.84%、44.69%、27.88%,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24%、7.17%、6.78%。薄膜電容器產品2022年收入增速最高。據電子發燒友整理,江海股份2022年的電容器收入在中國大陸上市公司中是最高的,排名第一。

據了解,2022年江海股份主要應用于新能源電解電容器產能擴充了40%,內蒙古高端電容器項目一期如期竣工投產,新能源電動汽車等用薄膜電容器大規模擴產。2022年,電容器行業景氣度并不是太高且不同領域差異明顯,消費電子需求下滑,而我們看到抓住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增量市場的江海股份仍在逆境中實現營收和凈利的雙增長,電容器業務收入也實現雙位數增長。
電容器行業領先技術主要被日本、美國公司主導,江海股份也積極開展跟日本企業的合作,其中車載鋁電解電容器江海股份選擇與日本 ELNA公司合作,在電動汽車專用薄膜電容器模組、車載軸向引線電容器及高分子固體鋁電解電容器則選擇與美國的KEMET公司合作,為江海股份快速提高車用電容器技術水平奠定了基礎。
法拉電子光伏及新能源市場持續增長,2022年電容器收入37.46億
法拉電子1967年就開始進入薄膜電容器行業的研發,2007年其薄膜電容器規模進入世界前三,2019年其薄膜電容器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拿下30%的市場份額,如今這家老牌企業已成長為我國薄膜電容器的龍頭。
財報顯示,2022年法拉電子實現營業收入38.36億元,同比增長36.49%;取得歸母凈利潤為10.07億元,同比增長21.21%。法拉電子表示,2022年公司銷售光伏、工控及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全年電容器產品實現37.46億元的收入,較2021年增長37.15%,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97.64%。2022年法拉電子電容器的收入在中國大陸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其電容器業務收入增速為Top5企業內最高的。
在銷量方面,2022年法拉電子薄膜電容器銷量為30.43億只,銷量較2021年是下滑的,下滑幅度為9.38%。庫存量為4.22億只,較上年減少14.40%,庫存水位相對不高。
2023年計劃,法拉電子表示公司將繼續鞏固傳統市場占有率,并進一步開拓全球新能源市場(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軌道交通市場、電網市場。我們知道薄膜電容器產品整體盈利能力較弱,目前市場競爭開始從傳統領域轉向新能源、電網等領域,法拉電子想要繼續保持龍頭地位仍面臨不小壓力。
艾華集團2022年電容器收入32.08億,工控類/新能源增長107.91%
艾華集團主要做鋁電解電容器產品的,目前主要有焊針式、焊片式、引線式及垂直式液態鋁電解電容器,引線式、垂直片式及疊層片式固態鋁電解電容器,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風電、工業自動化、智能機器人、5G通訊、數據處理中心、電源、照明、智能電網等領域。

財報顯示,2022年艾華集團實現的營業收入為34.45億元,同比增長6.52%;歸母凈利潤為4.46億元,同比減少8.51%。其中電容器產品銷售收入為32.08億元,較2021年小幅增長4.17%,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93.51%。
在鋁電解電容器行業,中國大陸代表性的企業主要是江海股份、艾華集團、華威集團、東陽光等。據電子發燒友了解,2022年江海股份的鋁電解電容產品收入為35.83億元,同比增長25.84%,不管是在鋁電解電容收入還是增速上,江海股份都比艾華集團表現更好一些。目前華威集團在香港上市,而東陽光鋁電解電容收入規模較小。根據電子發燒友的整理,2022年艾華集團電容器營收在中國大陸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在細分的鋁電解電容收入中排名第二。在Top5企業中,艾華集團是兩家歸母凈利潤負增長其一的電容器企業。
以應用領域看,2022年艾華集團應用于照明類、電源/電子類的鋁電解電容器產品收入分別為14.63億元、4.28億元,與上一年減少39.26%、21.24%。在毛利率方面,這兩大應用領域的毛利率也分別減少7.34個百分點和3.95個百分點。在艾華集團五大板塊業務中,2022年表現相對亮眼一點的,也就工控類/新能源的鋁電解電容器、化成箔產品。2022年,艾華集團的鋁電解電容器產能超過180億支。

艾華集團表示,“2022年公司 通過創新型技術和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工業市場占有率,并得到了跨越式增長。其中,工業類用牛角、螺栓等鋁電解電容器同比增長107.91%,公司和全球車載、光伏逆變器、高壓變頻器頭部企業保持高粘性戰略合作關系?!?/div>
截至2022年12月底,艾華集團鋁電解電容器相關累計擁有有效授權專利363項,其中發明專利72項,實用新型專利284項,外觀設計7項。2022年新增鋁電解電容器有效授權專利58項,其中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41項。
振華科技鉭電容毛利率下降,2022年電容器收入預計13億元左右
財報顯示,2022年振華科技營業收入為72.67億元,同比增長28.48%;歸母凈利潤為23.83億元,同比增長59.79%。其中振華科技99%的營收來自新型電子元器件業務,據了解其新型電子元器件業務包括基礎元器件、集成電路、電子材料和應用開發四大類產品。

其中基礎元器件主要有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熔斷器、繼電器、接觸器、開關、斷路器、鋰電子電池等產品;集成電路主要有電源模塊/產品、電機驅動模塊/產品、射頻微波模塊/產品等;電子材料主要有MLCC介質材料、LTCC陶瓷材料等;應用開發主要有電源管理、智能配電、電機控制模塊/組件等。
據Wind的數據,2021年振華科技電容器營收占比是19.3%,收入為10.85億元。2022年振華科技電子元器件收入為72.37億元,暫且2021年的營收占比推算,其2022年電容器收入約為13.97億元左右,增速應該也在兩位數以上。在近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上,振華科技表示2022年除了鉭電容毛利率有所下降以外,其他板塊業務毛利率沒有特別明顯變化。
2022年振華科技固態鋁電容器智能生產線建設項目增加金額為1040萬元,電解電容器生產能力建設項目新增補助金額為580萬元,底面電極片式鉭電容器技術改造項目、片式鉭電容器智能制造及數字化管控系統研究與應用項目、鉭電容器及開關項目獲得的收益分別為74萬元、5.5萬元、195.79萬元。
鴻遠電子MLCC銷量大增165%,2022年電容器收入反下降
2022年,鴻遠電子實現的營業收入為25.02億元,同比增長4.12%;歸母凈利潤為8.05億元,同比增長-2.68%。上一次鴻遠電子凈利出現負增長是2015年,相隔7年后其凈利再次出現負增長,增收不增利。
對此,鴻遠電子表示,“由于代理業務毛利率的下降、研發投入的較快增長以及客戶回款不及上年同期帶來的信用減值損失的大幅增加,使得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div>
與上述電容器企業不同的是,鴻遠電子聚焦的是瓷介電容器、濾波器為主的電子元器件產品研發,業務主要分為自產和代理。在自產業務中,鴻遠電子的主要產品為片式多層瓷介電容器、有引線多層瓷介電容器、金屬支架多層瓷介電容器以及直流濾波器等。經過20多年的努力,如今鴻遠電子已成長為軍用MLCC的龍頭企業。
國內能夠生產軍用MLCC的廠家為數不多,現在主要是鴻遠電子、宏科電子(未上市)、火炬電子等。2022年瓷介電容器收入為12.93億元,較2021年小幅下滑1.57%,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1.68%%,占自產業務收入的比重為94.20%。
但在銷量方面,2022年鴻遠電子的瓷介電容器銷量是同比增長165.46%至13.42億只的,但其瓷介電容器收入又是下滑的,可推測其在2022年應該是對瓷介電容器進行了降價處理。雖然現在都說MLCC漲價,但以MLCC為核心產品的鴻遠電子貌似去年表現并不理想。

2023年一季度,在三環集團、風華高科等多家MLCC企業相繼宣布漲價,MLCC需求持續復蘇回暖下,鴻遠電子也并沒有實現正向增長,反而營收和凈利出現雙重下滑。一季度,鴻遠電子營業收入4.35億元,同比下滑38.06%,歸母凈利潤1.02億元,同比下滑-60.76%。
小結:
通過對上述上市公司的梳理,2022年電容器行業高增長的企業數量極少,在統計的10家企業中僅發現1家電容器收入增速是超過30%的,為法拉電子受益光伏及新能源需求旺盛實現37.15%的增長。但2022年電容器業務維持正增長的上市企業數量總體還是多于負增長的。
國內頭部電容器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拓展較為快速,其中江海股份、法拉電子、艾華集團等企業均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披露應用新能源領域的電容器產品收入快速增長。新能源、工業、電動汽車都是未來具有較強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現在的問題是眾多廠商開始急切擺脫傳統領域,這將大大加劇新能源、工業及電動汽車等新市場的競爭。

2023年一季度,電容器行業開始出現漲價風聲,但從上市公司披露的一季報看,凈利負增長的企業數量反而比2022年度更多??梢?,一季度電容器價格總體還是下跌的,上漲的可能只是電容器的某細分種類,如MLCC。具體情況,或許還要等到上半年報告出來才能得知。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容器
    +關注

    關注

    63

    文章

    5814

    瀏覽量

    96777
  • 上市公司
    +關注

    關注

    4

    文章

    19

    瀏覽量

    7756
  • 業績
    +關注

    關注

    1

    文章

    21

    瀏覽量

    5831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2023年九大MCU上市公司業績預告:部分還在虧損,Q4已出現拐點!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劉靜)2022年,中國大陸上市公司中MCU營收排名前十的,依次為兆易創新、中穎電子、復旦微電、納思達、士蘭微、華潤微、四維圖新、樂鑫科技、中微半導、芯??萍?。2022年大部分
    的頭像 發表于 02-18 00:02 ?4915次閱讀
    2023年九大MCU<b class='flag-5'>上市公司業績</b>預告:部分還在虧損,Q4已出現拐點!

    美國蘋果公司將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投資

    WitDisplay消息,美國蘋果公司將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蘋果中國12日宣布,擴大在中國大陸的應用研究實驗室,以支援產品的制造。
    的頭像 發表于 03-12 18:23 ?1282次閱讀

    索尼手機將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據媒體報道,索尼最新的Xperia手機未來可能不會在中國大陸發布,索尼移動部門將會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的頭像 發表于 03-08 09:05 ?356次閱讀

    雙電層電容器和贗電容器的區別

    雙電層電容器和贗電容器的區別? 雙電層電容器和贗電容器是目前廣泛應用于能量存儲領域的兩類電容器。它們的區別主要在于電荷的存儲機制、能量密度、
    的頭像 發表于 03-05 15:48 ?485次閱讀

    蘋果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公布:中國大陸iPhone銷售額未達預期?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表示,雖然對于iPhone6%的收入增長頗為滿意,但在除中國大陸之外的其他新興市場,增長率則達到了兩位數,顯示非常強勁。針對中國大陸市場競爭激烈的現狀,庫克還指出,這一狀況并無改變。
    的頭像 發表于 02-02 09:53 ?527次閱讀

    中國大陸制程產能預計將達39%,中芯國際等積極擴產

    該報告并指出,中國大陸企業中,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和合肥晶合集成積極擴產,主要集中于驅動芯片、CIS/ISP與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特殊工藝方面。
    的頭像 發表于 12-14 14:17 ?334次閱讀

    11月中國大陸電競顯示器銷量降幅18.8%,TOP4排名變動

    新冠疫情持續影響2023年11月份中國大陸電競顯示器線上市場,銷量環比上升,同比大幅下滑。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當月銷往線上(非抖快內容電商)的電競顯示器數量達50萬臺,降幅高達18.8%,環比增加16.6%。
    的頭像 發表于 12-13 10:56 ?468次閱讀
    11月<b class='flag-5'>中國大陸</b>電競顯示器銷量降幅18.8%,<b class='flag-5'>TOP</b>4排名變動

    臺積電前研發副總林本堅:美國難擋中國大陸芯片進程

     林本堅說:“美國真的應該做的是保持芯片設計的領導能力,而不是試圖限制中國的發展”,這是徒勞的且將損害全球經濟,因為中國大陸正在采取全面戰略來發展其芯片產業?!?/div>
    的頭像 發表于 10-30 14:19 ?412次閱讀

    ASML CEO警告:出口管制不是可行做法 不要“逼迫中國大陸創新”

    Peter Wennink在采訪中強調說:“通過控制出口,完全孤立中國大陸是不可能的事情?!比A為mate 60 pro的半導體突破間接證明了這一點。這些限制規定實際上使中國大陸加倍努力進行革新。
    的頭像 發表于 09-08 10:15 ?503次閱讀

    中國大陸晶圓廠擴產,中國臺灣檢測大廠有望受惠

    中國大陸因美國的半導體禁令和限制,缺乏先進制造設備,部分型號的DUV光刻機也面臨進口限制。臺灣媒體報道說,中國大陸大陸的fab已于去年1至7月訂購了一年的機器,因此,成熟的制造工程生產能力有望在最近幾個月內陸續開設,因此,半導體
    的頭像 發表于 08-29 11:37 ?945次閱讀

    中國大陸28nm擴產放緩,低端和移動DDI價格競爭激烈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陸仍在持續掀起ddi熱潮。在貿易緊張高漲之際,成熟芯片已成為中國大陸關注的焦點。目前,中、高級ddi采用28納米工藝制作。但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大陸的28納米生產沒有達到預期的順利。還有報道稱,生產能力有限。
    的頭像 發表于 08-08 11:50 ?583次閱讀

    外媒:美國對中國大陸先進芯片及制造設備等出口實施管制

    報道稱,美國對中國大陸先進芯片及制造設備等出口實施管制,但中國大陸采取向工廠投入數十億美元,生產尚未被禁止的傳統芯片的策略。此類芯片通常被認為是采用28nm或以上設備制造的芯片,是從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到軍事硬件等各種產品的關鍵組件。
    的頭像 發表于 08-04 17:05 ?1531次閱讀
    外媒:美國對<b class='flag-5'>中國大陸</b>先進芯片及制造設備等出口實施管制

    臺積電獲更多中國大陸AI芯片供應商訂單;全球5G專利排名:華為第一 小米進入前十

    芯片設計公司正在擴大臺積電7納米工藝的芯片訂單。 報道稱,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不會因為美國的限制而陷入停滯,中國大陸芯片企業仍在尋求增長方式,包括進口替代和擴大對人工智能芯片的投資。消息人士稱,
    的頭像 發表于 07-10 17:50 ?788次閱讀
    臺積電獲更多<b class='flag-5'>中國大陸</b>AI芯片供應商訂單;全球5G專利排名:華為第一 小米進入前十

    中國大陸上市MCU企業營收排名出爐!大廠庫存過億顆,開啟車載MCU自救模式

    大變臉,市場規模增速從超20%驟降至7%以下,產品價格腰斬降價,企業庫存積壓難銷。 ? 為了窺探中國MCU產業的發展變化,電子發燒友于近日整理了中國大陸上市MCU企業2022年的業績
    的頭像 發表于 06-04 05:15 ?1.1w次閱讀
     <b class='flag-5'>中國大陸上市</b>MCU企業營收排名出爐!大廠庫存過億顆,開啟車載MCU自救模式

    中國大陸上市電源管理芯片Top5公司2022業績PK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劉靜)臨近4月底,電源管理芯片行業上市公司進入2022年報披露高峰期。 ? 據電子發燒友了解,目前艾為電子、力芯微、富滿微、明微電子、晶豐明源、韋爾股份
    的頭像 發表于 05-03 08:58 ?6607次閱讀
    <b class='flag-5'>中國大陸上市電</b>源管理芯片<b class='flag-5'>Top5</b><b class='flag-5'>公司</b><b class='flag-5'>2022</b><b class='flag-5'>業績</b>PK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