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智能汽車時代的基座,線控底盤有哪些國產化機會?

Hobby觀察 ?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原創 ? 作者:梁浩斌 ? 2023-03-13 09:11 ? 次閱讀
電子發燒友報道(文/梁浩斌)汽車電子電氣架構隨著電動化以及輔助駕駛等技術的迅速推廣而迎來改變,高階自動駕駛的到來,使得汽車底盤域以往多個通過機械傳動進行控制的部分已經無法滿足自動化控制的需求,可以說線控底盤是高階自動駕駛實現的基礎。

不過,作為一種新的底盤技術,在發展初期行業中也存在各自為政的局面,各品牌、甚至不同型號車型底盤性能都各不相同,這為自動駕駛系統的推廣造成一定的困難。由于底盤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在自動駕駛系統實際落地時,需要對不同車型進行重復性開發,造成資源浪費。直到上個月,行業內首個線控底盤系列標準才正式發布,包括百度Apollo、比亞迪、聯創電子、國汽智聯等汽車供應鏈廠商共同參與了該系列標準的起草工作。

所以線控底盤與傳統底盤有哪些區別,未來線控底盤又有哪些國產化機會?

線控底盤和傳統底盤的差異

汽車底盤主要是由轉向、制動、傳動、行駛幾個部分組成,所以傳統底盤和線控底盤的區別,也集中于這四個部分。

在傳統的燃油汽車中,轉向部分由方向盤、轉向器、轉向節等零部件構成,通過駕駛員對方向盤的控制來驅動車輪的轉向角度。當然,純機械轉向已經基本被淘汰,如今汽車一般都擁有助力轉向比如液壓、電助力等,對于一些低階輔助駕駛車型,目前市場上主流是半線控轉向(EPS),即保留轉向柱等機械部分,電機僅起到助力作用。

而在全線控轉向(SBW)中,則將方向盤與轉向的機械連接部分全部去除,轉向與方向盤實現機械解耦,完全通過電機來提供轉向助力和路感反饋,可以具備更加靈活的可調轉向比以及路面反饋,并能夠實現可折疊的方向盤。目前全線控轉向還未實現廣泛落地,由于成本、技術難度大等原因,線控轉向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才會在高端車型上逐漸開始應用。

在制動部分,目前市場主流的是真空助力液壓制動系統,比如在燃油車中,利用發動機運轉過程需要從外界吸氣的原理,為真空助力器提供低壓環境。但顯然,在目前的混動以及純電動汽車中無法提供持續的真空環境,所以需要添加電子真空泵或者是采用線控制動,通過電機直接提供制動力。

線控制動目前已經在電動汽車上廣泛應用,而線控制動也分為兩種,包括濕式線控制動系統(EHB)和干式線控制動系統(EMB)。顧名思義,前者EHB是通過液壓管路將助力從電機傳遞到剎車片;而EMB則省略了液壓管路,直接將電機安裝在剎車卡鉗附近。從目前的技術來看,未來很長時間內EHB會占據主流位置。

新能源汽車上,線控制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應用,那就是能量回收。即在汽車滑行時通過電機反轉來進行發電,從而實現一定程度的減速。但這種方式很明顯會導致剎車過程中踏板的反饋不一致,動能回收效率也可能受到影響。因此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單踏板回收、疊加式回收、協調式回收這幾種方案。

單踏板回收即松開油門踏板就進行類似制動效果的能量回收,這種模式能量回收效率高,但由于基本不需要使用剎車踏板,與傳統汽車的操作方式差異大,可能對初次使用者有一定學習成本。

疊加式的能量回收效率較低,使用效果與傳統駕駛類似,在制動的同時,加入固定或可變的能量回收。而協調式能量回收則優化了分配,比如在踩下制動踏板時,控制器計算所需的總制動力,于是將制動力優先分配給能量回收,當能量回收不能達到所需制動力時再通過剎車片進行制動,這樣能量回收效率會較高,同時使用體驗也要比單踏板更加直觀。所以目前高端電動車都會采用協調式能量回收,市面上暫時是以博世iBooster+ESPHEV系統為主。

傳動方面,主要有油門、變速箱兩個部分,油門方面線控油門早已普及,比如定速巡航就是線控油門的一個典型應用。在燃油車上通過傳感器對油門踏板開合度的監測,控制節氣門的開度以實現加速。在電動汽車上,線控油門則是控制電機輸出功率的大小。

變速箱方面,線控換擋是為了將換擋操作與變速箱機械解耦,比如通過按鈕可以實現換擋,無需將換擋機構與變速箱進行機械連接。目前線控換擋技術較為成熟,滲透率較高。

行駛主要是汽車懸掛,目前主要是在一些高端車型上會使用,比如主動式空氣懸掛、CDC電磁懸掛等等,滲透率較低。不過目前隨著技術成熟,已經開始被應用到30萬-40萬區間的車型中。

市場格局&國產供應商的機會?

先說說線控制動,線控制動方案目前市場的龍頭毫無疑問是博世,博世iBosster系列幾乎在市場上沒有對手。此前國內新能源龍頭比亞迪也與博世共同開發了一套線控制動系統IPB,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到旗下中高端車型上。國內的量產線控制動方案主要有亞太股份的IBS、拿森電子的N-Booster、伯特利、經緯恒潤等,作為線控底盤目前增長最快的其中一個部分,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速增長,特別是新勢力的產品迭代快,與國內供應商合作的機會也將持續拓展。

而線控懸掛系統總成依然是海外供應商壟斷,全球暫時只有大陸、威巴克等供應商能獨自供應空氣懸掛所有核心部件的研發和制造。不過國內廠商目前也在空氣懸掛系統中加速發力,中鼎、寶隆等供應商已經可以提供空氣彈簧以及空氣供給單元,但CDC減震器依然需要對外采購。

另一方面,線控底盤的各個部件對MCU等車規芯片的需求也較大,對于底盤域等關系到駕駛安全的應用,往往需要芯片達到ASIL D的功能安全等級,這也是目前國內車規芯片供應商缺失的一環。

去年,芯馳科技發布了車規級控制芯片E3系列,通過ASIL D功能安全等級認證,可應用于線控底盤、制動控制、BMS、自動駕駛運動控制等應用;除此之外,旗芯微今年1月也推出了支持功能安全ASIL-D的控制器芯片FC7300,應用覆蓋汽車動力、智能底盤、功能安全控制器、域控制器等領域。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國產MCU 廠商在加緊通過ADIL-D的認證,預計今年將會有更多的國產車規級MCU能夠用于汽車線控底盤應用上。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02

    文章

    7535

    瀏覽量

    162090
  • 底盤
    +關注

    關注

    3

    文章

    231

    瀏覽量

    14463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

    文章

    2663

    瀏覽量

    106605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智界S7、智己L6力推“智能底盤”概念,產業鏈有哪些新機會?

    ”,智界S7則搭載了華為加持的“途靈智能底盤”。 ? 拋開營銷層面“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從本質上來看,智能底盤從傳感器、算力芯片、減震器等方面,都相比以往的
    的頭像 發表于 04-15 07:15 ?3870次閱讀
    智界S7、智己L6力推“<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底盤</b>”概念,產業鏈有哪些新<b class='flag-5'>機會</b>?

    100%全國產化車載ACDC與DCDC電源

    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車載電源(包含車載ACDC充電機、車載DCDC變換器,多合一車載集成電源等)領域,全國產化主要體現在元器件、材料、生產等方方面面的100%國產化。以迪龍新能源為代表的主要車載
    的頭像 發表于 05-21 09:03 ?155次閱讀
    100%全<b class='flag-5'>國產化</b>車載ACDC與DCDC電源

    怎么選擇適合行業的國產化平臺?

    怎么選擇合適的國產化平臺
    的頭像 發表于 04-24 11:01 ?213次閱讀

    國芯科技與同馭汽合作打造汽車電子線控底盤控制器國產化解決方案

    近日,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芯科技”)與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馭汽車”)宣布達成重要戰略合作。此次合作旨在共同推進汽車線控底盤技術的
    的頭像 發表于 03-18 11:00 ?413次閱讀

    同馭汽車與國芯科技宣布共繪汽車線控底盤技術國產化藍圖

    近日,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芯科技”)與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同馭汽車”)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在汽車線控底盤領域攜手前行,打造卓越的
    的頭像 發表于 03-13 15:34 ?680次閱讀
    同馭<b class='flag-5'>汽車</b>與國芯科技宣布共繪<b class='flag-5'>汽車</b>線控<b class='flag-5'>底盤</b>技術<b class='flag-5'>國產化</b>藍圖

    國芯科技與同馭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汽車線控底盤控制器國產化

    近日,國內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芯科技”)與汽車科技創新企業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馭汽車”)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共同致力于汽車
    的頭像 發表于 03-13 09:18 ?407次閱讀

    國芯科技與英創匯智攜手推進新能源汽車線控底盤技術

    近日,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芯科技”)與北京英創匯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英創匯智”)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致力于推進新能源汽車線控底盤產品技術的提升和國產化,通過整合雙方的優勢資源和技術實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
    的頭像 發表于 02-03 10:08 ?508次閱讀

    2024新品|紫光同創盤古系列FPGA開發板套件,100%國產化方案

    專業廠商紫光同創生態合作伙伴,小眼睛科技一直深耕FPGA產品和解決方案,基于紫光同創器件,推出100%國產化高性能盤古系列FPGA方案和開發套件,為客戶提供專業且高效的FPGA產品和服務支持。 2024
    發表于 12-28 14:18

    國產六核CPU,三屏異顯,賦能新一代商顯

    當今時代,以數字、網絡、智能化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進行,伴隨著國內汽車新能源的普及,加速了國產
    發表于 12-22 18:07

    同星智能邀您共赴2023第三屆汽車智能底盤大會

    邀請函Invitation2023第三屆汽車智能底盤大會中國·上海蓋世汽車2023第三屆汽車智能
    的頭像 發表于 11-11 08:21 ?364次閱讀
    同星<b class='flag-5'>智能</b>邀您共赴2023第三屆<b class='flag-5'>汽車</b><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底盤</b>大會

    深圳觸覺智能「全國產化主板」大盤點(一)

    國產化”一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提及,有著越來越高的關注度,深圳觸覺智能一直致力于國產化自主化研發,也已與多家國內芯片原廠聯合推出了數款國產化智能
    的頭像 發表于 08-19 08:35 ?584次閱讀
    深圳觸覺<b class='flag-5'>智能</b>「全<b class='flag-5'>國產化</b>主板」大盤點(一)

    芯片制造的國產化任重道遠

    芯片制造的國產化任重道遠,比如在EDA工具的國產化、光刻機等,國產化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階段我國在清洗、熱處理、去膠設備的國產化率分別達到34%、40%、90%,在
    發表于 08-09 11:50 ?4362次閱讀

    飛凌嵌入式A40i全國產化核心板,照亮電力設備國產化之路

    國產化三個字近幾年來在電力行業內很火,新的設備、新的項目都開始有國產化的趨勢,要求自主可控,然而很多人只是泛泛地去看待“國產化”這三個字而沒有去深究它的重要性。自主可控有多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認真
    的頭像 發表于 08-05 16:52 ?707次閱讀
    飛凌嵌入式A40i全<b class='flag-5'>國產化</b>核心板,照亮電力設備<b class='flag-5'>國產化</b>之路

    工業機器人賽道,受益智能制造、國產化雙重驅動

    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僅35%,國產化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國產化率較低的環節成長空間大、壁壘高、盈利能力較好,是行業阿爾法來源之一,國產化率較低的環節總結為三點
    的頭像 發表于 06-29 16:46 ?787次閱讀

    請查收“國產化率認證報告”(100%)——RK3568J工業核心板

    本帖最后由 Tronlong創龍科技 于 2023-6-15 16:57 編輯 創龍科技RK3568J核心板獲得“100%國產化”認證 日前,創龍科技“國產化率100%認證”的核心板再添一員
    發表于 06-15 16:56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