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NB-IoT和eMTC是怎么來的呢?

ThunderSoft中科創達 ? 來源:lp ? 2019-04-03 10:51 ? 次閱讀

作為通信行業的救命稻草之一,物聯網技術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其中,作為最受追捧的熱門技術之一,NB-IoT的火熱程度毋庸置疑。

其實,NB-IoT還有一個兄弟,曾經一度被認為會和NB分庭抗禮,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eMTC。

物聯網產業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蛋糕,所有的通信企業都希望分一杯羹。于是,不管是獨自開發,還是抱團開發,各種各樣的物聯網技術標準都被提出來,意欲占據一席之地。

從總體上來看,物聯網技術被分為WLAN物聯網和蜂窩物聯網。

WLAN物聯網,以Wi-Fi、Bluetooth、Zigbee、Z-wave為代表。

蜂窩物聯網,以NB-IoT、eMTC、LoRa、Sigfox為代表。

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功耗和距離。有點類似于手機上網,用Wi-Fi,還是用數據業務。

以前的物聯網,是WLAN物聯網技術的天下,但是,這幾年,蜂窩物聯網技術崛起,搶盡了風頭。

蜂窩物聯網技術,也屬于LPWA技術(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耗廣域網)。

LPWA技術,覆蓋距離更遠,功耗更低,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更能滿足行業需求。

LPWA的定位:遠覆蓋、低速率

在蜂窩物聯網里面,又分為若干個陣營。

目前通信行業最大的派系——3GPP組織(3GPP是什么?),就是其中的陣營之一。

eMTC和NB-IoT,都是3GPP推出的技術標準。

確切地說,在3GPP規范中,有三種關于物聯網的無線連接技術,分別是NB-IoT、eMTC、EC-GSM。EC-GSM是基于GSM(2G)技術的,現在基本上不關注了。所以,重點就是NB-IoT和eMTC。

NB-IoT和eMTC又是怎么來的呢?

話說,作為LTE的締造者,3GPP組織一直將物聯網作為LTE的重要演進方向。

早在2008年,LTE的第一個版本R8(Release 8)中,除了有滿足寬帶多媒體應用的Cat.3、Cat.4、Cat.5等終端等級外,也有上行峰值速率僅有5Mbit/s的終端等級Cat.1,可用于物聯網等“低速率”應用。

注意!這里的Cat并不是貓的意思,是Category的縮寫,“種類,分類”的意思。Cat.X說的就是UE-Category,UE是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 )。Cat.X這個值就是用來衡量用戶終端設備無線性能的,說白了就是用來劃分終端速率(等級)的。

不同的Cat,不同的速率

在LTE發展初期,Cat.1并沒有被業界所關注。隨著可穿戴設備的逐漸普及,Cat.1才逐漸被業界重視。

但是,Cat.1終端需要使用2根天線,對體積敏感度極高的可穿戴設備來說仍然“要求過高”(一般只配備1根天線)。

所以,在R12/R13中,3GPP多次針對物聯網進行優化。

首先是在R12中增加了新終端等級Cat.0,放棄了對MIMO(多天線)的支持,簡化為半雙工,峰值速率降低為1Mbit/s,終端復雜度降低為普通LTE終端的40%。這樣一來,初步達到了物聯網的成本要求。

但是,雖然Cat.0終端的上行帶寬降至1.4MHz,但下行帶寬仍為20MHz(太大)。

于是,3GPP在R13中又新增Cat.M1等級的終端,上行帶寬和下行帶寬均為1.4MHz,終端復雜度進一步降低。

而Cat.M1,也就是我們的eMTC。

這就是eMTC的來源。

此外,3GPP在R13中同時新增了一個Cat.NB-1,它的接收帶寬僅180kHz。

這個Cat.NB-1,就是我們的NB-IoT。

說了半天,還沒介紹eMTC的全名呢。

eMTC的全名有點長,是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增強型機器類型通信。(在之前的3GPP R12版本,叫做Low-Cost MTC,廉價MTC)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LTE-M,LTE-Machine-to-Machine,LTE-機器到機器。也就是說,是機器之間用LTE通信,非常直白了,適用于物聯的LTE網絡。

搭車說一下,Machine-to-Machine通常簡寫為M2M,大家可能也聽說過。

eMTC和NB-IoT都是3GPP這一個媽生的,所以算是兄弟倆。這兄弟倆也確實很像,到底有多像?

可以看下面這個圖:

NB-IoT和eMTC參數對比

看得出來,大部分都是一樣的,只有若干處區別(見黃色部分)。

相同點我們就不說了,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大連接,之前介紹NB-IoT已經說過很多了。

重點說說eMTC的差異化特色。

概括起來說,eMTC相比NB-IoT,有五個優勢:

一是速率高。

之前我們說NB-IoT,總是會說,為了保證低功耗,所以速率很慢。但是eMTC不一樣,它支持上下行最大1Mbps的峰值速率。請不要小看這個速率,在保證覆蓋和功耗的基礎上,能達到這個速率已經很不錯了。這個速率,足以支撐更豐富的物聯應用,如低速視頻、語音等。

二是移動性。

NB-IoT的移動性差,只支持重選,不支持切換。所以,它一般都用于不怎么需要動的領域,例如水表電表及路燈井蓋。但eMTC不同,它支持連接態的移動性,物聯網用戶可以無縫切換,保障用戶體驗。因此,eMTC更適用于智能手表這樣的可穿戴設備。

三是可定位。

基于TDD的eMTC,利用基站側的PRS測量,在無需新增GPS芯片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位置定位。這樣一來,更有利于eMTC在物流跟蹤、貨物跟蹤等場景的普及。

四是支持語音。

沒錯,這貨竟然支持語音,而且支持VoLTE。因此,eMTC可被廣泛應用到緊急呼救相關的物聯設備中。

五是支持LTE網絡復用。

eMTC可以基于現有LTE網絡直接升級部署,和現有的LTE基站共站址共天饋。省錢才是硬道理。eMTC利用這個優勢,可以實現低成本的快速部署,有利于運營商搶占市場先機。

當然,eMTC也不是每個方面都強于NB-IoT,在覆蓋能力和模組成本方面,eMTC是不如NB-IoT的。

所以,在具體的應用方向上,如果對語音、移動性、速率等有較高要求,則選擇eMTC技術。相反,如果對這些方面要求不高,而對成本、覆蓋等有更高要求,則可選擇NB-IoT。具體來說,像智能物流、樓宇安防、可穿戴通話等設備,就適合采用eMTC技術。

eMTC和NB-IoT攜手走向5G

總而言之,雖然eMTC目前在國內的發展并沒有像NB-IoT一樣風風火火,但是,作為一項有自己獨特優點的物聯網技術,我們應該對它有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占據了標準優勢的eMTC,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肯定會有更大的作為。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878

    文章

    41999

    瀏覽量

    360117
  • LPWA
    +關注

    關注

    0

    文章

    56

    瀏覽量

    18485
  • eMTC
    +關注

    關注

    3

    文章

    59

    瀏覽量

    29938

原文標題:行業|eMTC到底是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THundersoft,微信公眾號:ThunderSoft中科創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NB-IoTeMTC的技術比較,看三大運營商策略

    NB-IoTeMTC的技術比較,看中國三大運營商在NB-IoTeMTC上的選擇策略。
    的頭像 發表于 12-13 06:32 ?6735次閱讀

    全球已有68個蜂巢式低功耗廣域網絡(NB-IoT/eMTC)投入商用服務

    此外,隨著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于2016~2017年間陸續釋出Rel.13/14版本NB-IoT/eMTC標準,相關芯片/模塊供應鏈與市場
    的頭像 發表于 10-16 09:03 ?4666次閱讀

    eMTC相比NB-IoT,有哪幾個優勢?

    NB-IoTeMTC是怎么?eMTC相比NB-IoT,有哪幾個優勢?那
    發表于 06-16 06:07

    三大運營商在NB-IoTeMTC上的推廣策略解讀

    先看中國聯通,中國聯通近期宣布將于2018年適時部署eMTC網絡;上周的股東大會上王曉初董事長也介紹:“長遠來看,我們更關注eMTC。因為需要高流量、低時延。如車聯網等應用場景,一定是5G+eMTC的結合。
    的頭像 發表于 12-12 14:12 ?6116次閱讀
    三大運營商在<b class='flag-5'>NB-IoT</b>和<b class='flag-5'>eMTC</b>上的推廣策略解讀

    物聯網發展不平衡 對比eMTC國內更側重NB-IoT

    物聯網發展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對比eMTC國內更側重NB-IoT, eMTC慢于NB-IoT。對于eMTC,中國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只知道將會
    發表于 12-15 12:55 ?1423次閱讀

    獲得電信入網許可的NB-IOT設備

    NB-IOT設備。 下面面這一款是成都眾山科技有限公司的DTU (Data Transfer unit) ,RS485/232串口。該DTU為NB-IOT/eMTC雙模,在雙模上面可謂是一個亮點。同時也是
    的頭像 發表于 02-27 08:59 ?6237次閱讀

    獲得電信入網許可的NB-IOT設備(NB/eMTC雙模)

    NB-IOT設備。 下面面這一款是成都眾山科技有限公司的DTU (Data Transfer unit) ,RS485/232串口。該DTU為NB-IOT/eMTC雙模,在雙模上面可謂是一個亮點。同時也是
    發表于 03-23 09:22 ?2576次閱讀

    NB-IoTeMTC的技術比較

    NB-IoTeMTC的技術比較,看中國三大運營商在NB-IoTeMTC上的選擇策略。
    的頭像 發表于 03-14 17:22 ?4899次閱讀
    <b class='flag-5'>NB-IoT</b>與<b class='flag-5'>eMTC</b>的技術比較

    美國國家儀器公司推出NI-RFmx NB-IoTeMTC測量軟件

    NB-IoTeMTC通過滿足一些關鍵性能標準(如距離更遠的工作范圍和更低功耗)來實現各種大規模機器通信的應用。與現有的LTE技術相比,NB-IoTeMTC標準通過優化鏈路預算擴大了
    發表于 06-22 10:22 ?2344次閱讀

    NB-IoTeMTC技術在智慧生活中的應用

    而如果從產品和行業的角度來區分,則可以將其分為可穿戴、消費類電子和智慧城市三大塊。很多人對于美國高通的認識或許比較片面,只停留在手機芯片上,然而通過本次沙活動重點探討的內容——可穿戴、消費類電子,我們也從這兩個角度重新認識了美國高通。
    的頭像 發表于 08-14 08:09 ?1500次閱讀

    分析三大運營商在NB-IoTeMTC上的推廣策略

    伴隨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低功耗廣域網(LPWAN)等物聯網迎來了快速發展。從NB-IoTeMTC的技術比較,看中國三大運營商在NB-IoTeMTC上的選擇策略。
    的頭像 發表于 10-08 17:15 ?4978次閱讀

    NB-IoT\eMTC\LoRa對于物聯網發展的作用

    物聯網協議主流有三種,但三大運營商不約而同的選擇了NB-IoT作為最優先建設和推廣的技術。但eMTC的應用前景豐富,讓運營正在加速推進其建設。LoRa勢小聲微,但收到了阿里巴巴、銳捷等為企業和行業提供方案廠商的青睞。
    發表于 05-31 10:34 ?1016次閱讀

    NB-IoTeMTC標準是什么

    典型的LTE物聯網終端類型包括Cat4、Cat1、Cat0、CatM1和NB-IoT;
    發表于 07-01 17:08 ?2626次閱讀

    回顧NB-IoTeMTC的作用和應用分析

    PSM 和 eDRX 的特性呈現稍許差異,但可以幫助實現電池使用壽命方面的要求。設備和應用開發人員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最高效地利用這些工具。這要求深入地理解功耗的全部影響因素并對其進行分析。首先要考慮設備上和服務器側運行的應用,且包括移動網絡的行為特性和IP 網絡的特性。
    的頭像 發表于 10-15 14:35 ?2091次閱讀
    回顧<b class='flag-5'>NB-IoT</b> 和 <b class='flag-5'>eMTC</b>的作用和應用分析

    NB-IoTeMTC的關鍵技術對比

    但物聯網終端不同于手機,絕大部分時間處于深度睡眠狀態,每天甚至每周就上報一兩條消息后,在idle態停留一段時間后便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不用監聽空口消息。
    的頭像 發表于 12-08 09:41 ?2914次閱讀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