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AI芯片作為無人車的“大腦”,各大廠商大力布局!

工程師兵營 ? 來源:網絡整理 ? 作者:佚名 ? 2018-04-06 10:04 ? 次閱讀

AI芯片作為無人車的“大腦”,在車輛控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么,AI芯片對無人車來說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公司在生產用于無人車的AI芯片?

AI芯片是什么?

AI芯片就像無人車的大腦,在異常情況出現時,為了避免發生事故,需要給汽車提供足夠的信息,且需要車輛自主判斷,而這需要芯片來實現。

自動駕駛領域, AI 芯片的應用發展已有些時日。

據了解,Mobileye 的 EyeQ 系列芯片在 2004 年就開始研發,2007 年發布的第一代 EyeQ1 芯片是較早應用于自動駕駛的 AI 芯片之一 ( 僅實現輔助駕駛功能 ) 。

而Nvidia自動駕駛芯片始于2015年初推出的Drive PX系列。在2015年的CES大會上,英偉達發布了第一代Drive PX,Drive PX可支持L2高級輔助駕駛計算需求。

從技術路線來看,自動駕駛芯片延續了與其高度相關的深度學習所采用的幾類硬件技術路線: GPU 、 FPGA 、 ASIC 。按照 SAE International 的自動駕駛等級標準,目前已商用的自動駕駛芯片基本處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 階段,可實現 L1-L2 等級的輔助駕駛和半自動駕駛 ( 部分宣稱可實現 L3 的功能 ) ;而面向 L4-L5 超高度自動駕駛及全自動駕駛的 AI 芯片離規?;逃萌杂芯嚯x。

兩強之爭:英偉達 VS 英特爾

目前,英偉達和英特爾憑借在處理器芯片領域的長期積累同時配合產業并購,已然形成了領跑之勢,二者形成了自動駕駛芯片領域的第一集團。(參考如圖)

從企業到困境 無人車AI芯片大揭秘

英偉達:

英偉達在GPU芯片市場上占有率高達70%,是當之無愧的芯片領域霸主。

面對日益崛起的自動駕駛車研發和量產需求,英偉達近年大力布局自動駕駛領域,并在2015年推出了專門針對自動駕駛的計算平臺 DRIVE PX。包括奧迪、沃爾沃、豐田等在內的車廠,以及百度等科技公司都接入了該平臺。英偉達稱,當前通過DRIVE PX平臺進行自動駕駛車開發的合作伙伴有225家左右。

英偉達發明的圖形芯片是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組成部分,其圖形計算技術被用于Uber的第一批沃爾沃XC90 SUV車型及現有的自動駕駛汽車和貨運卡車中。采用英偉達技術的Uber自動車已經累計搭載旅行乘客5萬多人次,行駛超過200萬英里。

去年10月,英偉達宣布推出可處理L5級無人駕駛汽車數據的新產品NVIDIA DRIVE PX Pegasus系統,進一步擴充其自動駕駛AI計算平臺。在今年美國拉斯維加斯2018 CES展上,英偉達又宣布推出了首批Xavier自主機器處理器,致力于借助AI從各個方面提升駕駛體驗,并為NVIDIA在自動駕駛領域的320家合作企業和機構提供未來技術路線圖。

據了解,Xavier擁有超過90億個晶體管,號稱是迄今為止最復雜的系統級芯片,研發歷時四年,研發投入高達20億美元。Xavier處理器可以為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能系統提供更多的傳感器以及車輛數據。在CES展上,Uber表示它將把英偉達的芯片運用于人工智能計算系統。

在2018 CES展會中,英偉達宣布與大眾合作,將使用英偉達的 Drive IX平臺來開發下一代車型。大眾可以增加臉部識別解鎖車輛,手勢控制以及類似亞馬遜Alexa的語音助手等功能。它還表示將利用該軟件創建一個“智能副駕駛員”來協助司機。此外,英偉達表示將與奧迪共推基于英偉達AI駕駛系統的自動駕駛車型,計劃于2020年前上路。

國內的初創無人車企業中,英偉達參與了景馳科技的5200萬美元Pre-A輪投資,以及投資了圖森未來。

英特爾:

在芯片大戰中,英特爾為了對抗英偉達的挑戰,也在加緊布局,收購相關領域的公司開發芯片,以及與一些汽車廠商建議合作。

英特爾收購了Mobileye,Mobileye曾在2015年發布一款汽車ADAS芯片EyeQ4,其能夠為Level 3級別的自動駕駛提供足夠算力。2016年該公司發布了第四代系統芯片EyeQ4,該芯片采用了14個計算核心,大幅提升了視覺處理和數據解讀的性能。

另外,第五代系統芯片EyeQ5也將于今年出工程樣品,并在2020年實現量產,采用7nm工藝。EyeQ5的目標是支持L4/5級別的全自動駕駛。據介紹,EyeQ5將提供每瓦特2.4 DL TOPS(萬億次/每秒)的效能——這一數字比NVIDIA公開宣稱的Xavier效能要高2.4倍。EyeQ5將是Mobileye的第五代系統芯片,旨在為全面自動駕駛(L4/5)汽車提供以視覺為核心的計算機傳感器融合。

Mobileye的視覺處理器系統級芯片EyeQ系列產品使用了公司開發的獨特算法,該芯片在沃爾沃、通用、寶馬、現代、等生產的部分車型中都有使用。目前Mobileye的產品銷售給了全球多家汽車制造商,包括寶馬、福特、通用、日產、沃爾沃等。

關于與waymo的合作,英特爾CEO科再奇表示“隨著 Waymo 無人駕駛技術變得越來越智能,功能越來越強,其高性能硬件和軟件將需要更為強大和高效的計算。通過與 Waymo 的密切合作,英特爾可以為 Waymo 的一系列汽車提供L4和L5自動駕駛所需的高級處理能力?!?/p>

Waymo 改裝的 Pacifica 測試車搭載了負責計算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負責圖像分析的 Arria 系統芯片(FPGAs)、千兆以太網和 XMM 調制解調器等通訊互聯解決方案。

除了與Waymo合作以外,英特爾目前還與寶馬、菲亞特克萊斯勒、德爾福、大陸集團等達成了合作,當時決定在2017年底組織100輛高度自動駕駛的汽車進行路面測試。在2018 CES上,地平線與英特爾聯合展示了面向L3/L4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AI芯片新勢力

2017年12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NIPS大會宣布,特斯拉正在制造AI芯片,將主要用于完成無人駕駛時的運算操作。此外,無人車AI芯片領域還涌入了一些年輕玩家,如地平線、NovuMind(中文名異構智能)、寒武紀和眼擎科技等。

特斯拉:

2016年7月,Mobileye宣布與特斯拉終止合作關系,2017年12月特斯拉Autopilot負責人Jim Keller在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上表示,特斯拉非常重視AI,無論軟件還是硬件層面。特斯拉正在開發定制的AI芯片硬件。

據悉,特斯拉這個AI芯片并非完全獨立開發,而是構建在美國AMD半導體公司的知識產權基礎上,其代工方格羅方德也是一家從AMD拆分出來的晶圓廠。

地平線:

2017年12 月 ,地平線發布了兩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處理器。其中一款征程系列嵌入式AI芯片面向自動駕駛,具備同時對行人、車輛、交通標志牌等多類目標進行檢測與識別處理的能力。目前,地平線正在與奧迪、重慶長安和零部件廠商Robert Bosch合作。

NovuMind:

相較于英偉達的繪圖處理器 (GPU),NovuMind 專注于開發更有效進行推理的深度學習加速器芯片。NovuMind 開發的 AI 芯片致力于讓小型的本地終端設備具有識別和思考的能力。由于 NovuMind 的 AI 芯片具有高達每秒 15 萬億次操作的能力,可以運用在無人車領域。

寒武紀:

2017年11 月 6 日,全球 AI 芯片領域的第一家獨角獸創業公司寒武紀召開了發布會,會上介紹了其開發的面向智能駕駛領域的 1M。據寒武紀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天石在大會上介紹,這款產品目前正在規劃當中,它的性能將達到寒武紀1A的10倍以上,高度集成,具有更高的性能功耗比。目標是讓中國的汽車全部都用上國產智能處理器。

眼擎科技:

今年3月,眼擎科技CEO朱繼志就人工智能最大應用方向——機器視覺在前端成像上的痛點,分享了眼擎科技的解決方案,并分析了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眼擎科技力圖用芯片+算法的方式提高機器視覺前端的成像能力,讓AI有更高質量的圖像數據可用,讓芯片更好的運用于工業無人車等方向。

由此可見,無人車領域AI芯片的競爭十分激烈,而為推動芯片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政策。據彭博社報道稱,中國政府已經設立相應基金,來投資本土芯片廠商。政府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整車和芯片、傳感器等零部件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

無人車AI芯片面臨的困境

AI芯片成為了無人車領域的一個重要戰場,各路玩家都想打造自己的AI芯片,在研發無人車AI芯片時,它們主要面臨GPU耗能高成本高、開發成本高且回報周期長、AI芯片的周邊能力尚且不足等問題,且開發出的AI芯片進入汽車市場必須通過嚴格的車規,這些難題阻礙著各大廠商的發展進程。

1、GPU耗能高成本高

目前主流的自動駕駛芯片解決方案主要包括GPU、FPGA、DSP和ASIC四種。GPU雖然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但是耗能高、成本高以及體積龐大,無法滿足嵌入式的要求。

以GPU起家的英偉達,相比初創公司雖然占據一定優勢,但是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道路上也面臨巨大挑戰。GPU一旦進入量產階段,考慮到性能、功耗以及產品的技術競爭壁壘,可能不太合適。

初創公司地平線公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開始搭建自動駕駛平臺的時候就與英特爾合作,采用了英特爾的FPGA來作為核心計算單元,滿足了自動駕駛對計算性能、延時和功耗的要求。

2、AI芯片需通過車規和檢測

AI芯片要進入汽車市場必須通過車規,要經過嚴格的檢測,能夠抗電磁干擾、抗震動和適應極大的工作溫差等,這對AI芯片生產商來說是一大挑戰。

3、開發成本高且回報周期長

芯片研發動輒3、5年的長周期加上漫長的車型研發,使得一款AI芯片從開發到最終應用的時間會無比漫長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79

    文章

    44388

    瀏覽量

    231215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

    文章

    3413

    瀏覽量

    88088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6家計算芯片廠商業績兩極分化!GPU、CPU卷向高端,AI芯片加速滲透至大模型產業

    ?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2023年是AI爆發的元年,AI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AI芯片隨之進入發展新周期。那么經過一年的發展,處于產業鏈上游的計算
    的頭像 發表于 04-28 05:54 ?2893次閱讀
    6家計算<b class='flag-5'>芯片</b><b class='flag-5'>廠商</b>業績兩極分化!GPU、CPU卷向高端,<b class='flag-5'>AI</b><b class='flag-5'>芯片</b>加速滲透至大模型產業

    Kimi AI模型崛起 各大廠商競相效仿

    Kimi的出色表現自然吸引了各大廠商的密切關注,并紛紛效仿其做法。作為月之暗面推出的對話式AI產品,Kimi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和突破。
    的頭像 發表于 04-08 15:08 ?1310次閱讀

    AI PC元年,全球前五大PC廠商如何領跑?

    是19.8%、15%、10.6%和7.1%。 當前,包括群智咨詢(Sigmaintell)IT研究總監李亞妤在內的分析師,以及廣泛的從業者都認為,2024年是全球AI PC元年。那么,作為全球前五大PC廠商,如何應對這波產業機遇
    的頭像 發表于 02-26 08:09 ?3234次閱讀
    <b class='flag-5'>AI</b> PC元年,全球前五大PC<b class='flag-5'>廠商</b>如何領跑?

    國科微:將持續優化邊緣AI戰略布局

    國科微近日在接受調研時透露,公司正積極推進搭載自研NPU架構的芯片研發,主要聚焦在邊緣側應用。公司表示,將持續優化邊緣AI戰略布局,加快AI技術在全系
    的頭像 發表于 02-23 11:23 ?472次閱讀

    英偉達將用AI設計AI芯片

    AI芯片行業資訊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4年02月19日 17:54:43

    汽車AI技術還能怎么卷?CES 2024五大廠商新技術燃爆智能出行市場

    1月9日到12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CES 2024 上,AI技術的加持已經成為參展商的風向標。全部4000多家參展商中,接近700多家汽車及出行技術領域的相關企業。從芯片廠商
    的頭像 發表于 01-12 00:02 ?1585次閱讀
    汽車<b class='flag-5'>AI</b>技術還能怎么卷?CES 2024五<b class='flag-5'>大廠商</b>新技術燃爆智能出行市場

    FPGA芯片XCKU5P的優勢

    XC7K325T在FPGA圈可謂是家喻戶曉,很多FPGA工程師都用過,因為性價比非常高,又因為使用的人多,出貨量大,又導致了成本的下降,如此的良性循環,可謂是各大廠商心中的理想型FPGA芯片了。
    的頭像 發表于 01-09 09:47 ?428次閱讀
    FPGA<b class='flag-5'>芯片</b>XCKU5P的優勢

    #芯片 #AI 世界最強AI芯片H200性能大揭秘!

    芯片AI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3年11月15日 15:54:37

    各大主機廠在SIC/IGBT模塊上的布局分析

    本文將詳細介紹各大主機廠在SIC/IGBT模塊上的布局,以及現在的產能應用情況等,探討車企大規模進入功率半導體行業背后的原因,助力車規級功率半導體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發表于 11-02 11:40 ?403次閱讀
    <b class='flag-5'>各大</b>主機廠在SIC/IGBT模塊上的<b class='flag-5'>布局</b>分析

    AMB陶瓷基板,全球主要廠商排名,其中2022年前四大廠商占有全球大約80%的市場份額

    AMB陶瓷基板,全球主要廠商排名,其中2022年前四大廠商占有全球大約80%的市場份額
    的頭像 發表于 09-15 11:42 ?1427次閱讀
    AMB陶瓷基板,全球主要<b class='flag-5'>廠商</b>排名,其中2022年前四<b class='flag-5'>大廠商</b>占有全球大約80%的市場份額

    碳化硅MOSFET模塊,全球市場總體規模,前二十大廠商排名及份額

    碳化硅MOSFET模塊,全球市場總體規模,前二十大廠商排名及份額
    的頭像 發表于 09-13 21:52 ?893次閱讀
    碳化硅MOSFET模塊,全球市場總體規模,前二十<b class='flag-5'>大廠商</b>排名及份額

    AI芯片的誕生和發展背景 AI芯片發展的技術方向 AI芯片的發展趨勢

    隨著類ChatGPT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AI大模型作為重要的技術方向已經取得顯著進展,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和滲透,全球科技企業紛紛入場角逐。然而,由此帶來的算力瓶頸問題正越來越受到關注。AI大模型
    發表于 08-16 10:11 ?2663次閱讀

    學看主板走線和布局設計

    在一塊主板上,從北橋芯片到CPU、內存、AGP插槽的距離應該相等,這是主板設計的基本要求,即所謂的“時鐘線等長”概念。作為CPU與內存連接橋梁的北橋芯片,在布局上是很有講究的。例如,部
    發表于 08-14 11:15 ?671次閱讀

    北京君正大力投入AI技術研究,提升芯片AI處理能力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近日,北京君正在某平臺上表示,普惠型AI芯片產品可向客戶提供具有AI處理能力的高性價比芯片產品,產品面向行業和消費類安防市場;
    的頭像 發表于 08-10 09:16 ?1793次閱讀

    一季度報出爐,蜂窩模組各大廠都在往哪“卷”?

    此前,Counterpoint23年第一季度全球蜂窩物聯網模塊和芯片應用跟蹤報告出爐,公布了部分蜂窩模組廠商所占市場份額的排名情況。國內廠商包攬前五的包圍之勢被聯合體Telit Cinterion
    的頭像 發表于 08-02 11:11 ?334次閱讀
    一季度報出爐,蜂窩模組<b class='flag-5'>各大廠</b>都在往哪“卷”?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