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探尋ARM架構帶來的能效問題

IT葡萄皮 ? 來源:IT葡萄皮 ? 2023-12-06 14:57 ? 次閱讀

就像普通人買手機、筆記本時除了關心性能,也同樣關注續航一樣;數據中心、邊緣等企業用戶也同樣關注PUE、每瓦特性能等一系列指標。因為,“算力的能效表現”是個用戶始終無法回避的問題。

高能效的計算不僅意味著用戶能用更少的電費完成更多計算、更多業務,更可能成為基礎架構能否合規落地、業務是否可以部署、體驗能否令客戶滿意等“有無、是否”問題的核心指標。

更重要的是,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提升算力能效表現也是ICT產業落實綠色發展觀、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關鍵。因此,在探討計算之時,能效概念不可或缺。

計算背后的能效之爭

風電、光電、電動車、制造業節能減排……眾多行業的崛起與變革都表明,發展和能效之間已不再是“舍一保一”的選擇題,而是必須找到方法平衡兼顧的必答題。而在日新月異的IT基礎架構領域,對能效的追求更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之一;無論在數據中心還是邊緣場景,趨勢皆如此。

數據中心里,鋰電UPS、直流供電、快速更新的中央空調熱交換技術、設計更先進的機柜冷熱通道,乃至冷板式液冷和浸沒式液冷等新技術輪番上陣,目的就是降低PUE,獲得更高能效。

91f06822-9379-11ee-939d-92fbcf53809c.png

邊緣場景中,行業也在通過芯片設計、封裝、板卡方案等多維度的技術革新降低設備能耗,以期改善設備與場景的兼容性,擺脫電池、散熱、線纜、功率對邊緣設備的多重限制。

場景變化萬千,但技術變革所要解決的問題卻始終未變:用更少能耗獲得更多算力!既然需求如此明確,底層驅動力如此強勁;那么為何仍要在原有計算架構上縫縫補補,而不是另辟蹊徑尋找更高效的計算架構呢?事實上,變革早已開始!

ARM的綠色源于架構

ARM處理器在能效上的優勢眾所周知,追根溯源,是架構層面的多重特性使然。

首先,作為精簡指令集,ARM架構指令集簡單、長度一致且固定,而這就使處理器的指令解碼單元操作更簡便,能夠以更簡單的結構、更小的晶體管規模來完成指令的解碼和發射。同時,因為指令集簡單,處理器的流水線設計、分支預測、亂序執行等單元也能變得更簡單。多重因素加持,ARM架構核心的規模更小,能效自然也更高。

其次,ARM架構處理器通常更關注整數性能,而非浮點性能;因此,處理器內核也無需增加面向浮點計算的SSE、AVX等指令集處理單元。而更小的規模、更簡化的結構也能進一步降低處理器功耗。

第三,ARM架構誕生之初便充分考慮了移動和嵌入式設備對能效的高要求,因此在處理器電壓管理、核心調度、低功耗策略等方面,ARM架構也通常有更優秀的表現。

有以上三大基礎特性為支撐,各類ARM處理器自然能在不同場景中實現更高能效。

構建綠色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是絕對的計算密集場景,在海量數據和應用高度匯聚,且整體規模越來越大的數據中心里,處理器能效的任何區別最終都會積累成巨大的電力、散熱和成本差異。更何況ARM架構在能效方面的優勢并非“一點點”。

有前述三重特性為支撐,以鯤鵬、Ampere為代表的ARM架構處理器產品便能在有限的晶體管數量和散熱能力之下集成更多核心及緩存,支持的虛擬機和容器數量更多,數據中心的整體能效表現自然更好。

925d307e-9379-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在綠色計算產業聯盟日前公布的綠色計算最具價值解決方案遴選入圍名單中,不少基于鯤鵬處理器的解決方案成功入圍,而這從側面證明了ARM架構處理器在綠色計算賽道上的先天優勢。而在廣闊的云計算市場,包括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百度智能云、AWS、GoogleCloud、Azure等在內的所有主流CSP也都推出了對應的ARM云主機產品和相關服務。

縱觀中外數據中心對ARM架構處理器的大量用例,我們不難發現,ARM架構產品在業務層面具備4大切入點:

高密業務:鯤鵬、Ampere或其他CSP的自研處理器產品通常能在單個socket中集成更多核心,而這就意味著機架中每U所能承載的虛擬機或容器數量更多。而對于數據中心用戶來說,這就代表更多的可售資源和更高的生產率。

安卓云原生:ARM架構與安卓應用是天生一對,因此在基于安卓的開發、測試和云游戲領域,用戶都需要ARM架構硬件環境來獲得原生安卓體驗。

分布式存儲:分布式存儲是云計算的基石,但常見存儲功能對控制器CPU)的性能開銷卻不高,對頻率也不敏感。因此,使用能效更高、整體功耗更低的ARM處理器能夠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系統成本和TCO。

開放的基礎架構:相對于其他處理器的“黑盒”技術體系,ARM處理器生態更開放,可選的品牌和供應商也更多;而這也可以幫助用戶避免在基礎架構和應用生態層面被“卡脖子”。

一邊是顯而易見的業務需求,另一邊則是更好的能效;ARM架構在數據中心市場的攻城略地也就順理成章。

打造綠色邊緣場景

相對于數據中心,邊緣場景很小、單點突破所能獲得的效果也有限。但實際的生產生活之中,數據中心之外的場景皆為邊緣。而當N種終端乘以N種場景,綠色計算同樣能帶來龐然效果。

為推動邊緣計算技術產品的應用創新、促進邊緣計算高價值可復制創新解決方案的快速孵化、加速邊緣計算技術產品以及邊緣計算標準件在各應用領域的示范推廣,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連續5年舉辦“邊緣計算優秀解決方案”遴選活動。2023年最新入圍解決方案更是涵蓋了工業制造、智慧城市、交通、電力、能源、市政、零售等不同行業。

92898d72-9379-11ee-939d-92fbcf53809c.png

更重要的是,在邊緣設備的深度參與下,數據中心的數據處理、數據傳輸壓力都能大幅降低,真正做到節能省時兩不誤。因此,同步推進邊緣與中心的能效革新至關重要。

如果說數據中心市場是ARM架構的客場,那么邊緣市場便是ARM架構的主場。

得益于優秀的能效和更低的總體功耗,ARM架構處理器通常能為終端設備帶來更低的功耗和發熱,而這對于滿足散熱、電池、三防等場景需求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在售的手機、平板、電視、可穿戴設備、車機、路由、AP、智能監控等設備幾乎清一色的使用了ARM架構處理器;而在更廣闊的MCU市場,情況也類似。

此外,伴隨媒體編解碼、圖形渲染、固定形式的數據處理、AI等應用在邊緣側的需求持續增長,易于和各類IP、DSP集成的ARMSOC方案數量也快速增加。而這也進一步鞏固了ARM在邊緣市場的統治力。

如果說海量終端、感知、控制、管理類設備是構建數字時代的基石,那么這塊基石的核心就是ARM。甚至在基礎架構“邊緣包圍中心”的總體趨勢之下,為了實現更廣泛的同構,在邊緣側擁有強勢地位的ARM架構還有機會進一步推高其在數據中心市場的占有率。

綠色計算是用出來的

算力是通向數字時代的高速公路,而綠色計算則是對“百公里油耗”的極致追求,是數字時代的“多快好省”。

截止2023年初,我國已相繼發布“1+N”的“雙碳”政策體系文件中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各行業綠色低碳相關文件五十余個;可以說,以綠色低碳為基調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觀已融入算力產業和千行百業。

正如ARM架構在數據中心及邊緣市場的多線并進和百花齊放,ARM所代表的綠色、高效、開放等理念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其也將在數字化進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但從ARM生態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也能發現,綠色計算的實現既與架構有關,更與產業鏈上下游的通力協作和經驗積累有關。通過不斷地創新和實踐,好的設計、好的方案才能被市場和用戶發現,“綠色高效”和“好用易用”才能實現雙向奔赴。

那么,在即將過去的2023年,計算產業到底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技術、新方案?中心和邊緣如何在綠色主題下協同發展?百花齊放的ARM生態還將迎來哪些變化?在信息過載、技術爆炸的當下,這些問題顯然很難全面回答。

別擔心,即將在2023年12月13-14日舉辦的2023計算產業生態大會(CIEC2023)正是窺探這些答案的絕佳窗口。大會由綠色計算產業聯盟和邊緣計算產業聯盟聯合主辦,匯集了5大院士和千余名政策、產業、應用側專家,是一場由商業、技術、觀點相互交織而成的產業盛宴。

審核編輯:黃飛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

    文章

    18538

    瀏覽量

    223728
  • ARM
    ARM
    +關注

    關注

    134

    文章

    8720

    瀏覽量

    362879
  • cpu
    cpu
    +關注

    關注

    68

    文章

    10512

    瀏覽量

    207279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8

    文章

    7467

    瀏覽量

    135969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5

    文章

    4290

    瀏覽量

    70666

原文標題:CIEC2023 | 綠色低碳從芯開始!探尋ARM架構帶來的能效變革

文章出處:【微信號:IT葡萄皮,微信公眾號:IT葡萄皮】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fpga封裝技術和arm架構有什么區別

    FPGA封裝技術與ARM架構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區別。
    的頭像 發表于 03-26 15:50 ?347次閱讀

    蘋果M3芯片是ARM架構

    蘋果M3芯片采用的是ARM架構。這種架構具有高效能和低功耗的特點,使得M3芯片在提供出色性能的同時,也能保持較低的能耗。
    的頭像 發表于 03-08 16:03 ?750次閱讀

    Arm v9芯片新架構揭秘

    從中長期來看,隨著單芯片 ARM 核數增加、基于 ARM 架構芯片數量的上升以及ARM 應用場景的增加,公司仍將保持增長。據公司公告數據顯示,2023 財年,高端芯片采用
    發表于 02-27 14:14 ?3509次閱讀
    <b class='flag-5'>Arm</b> v9芯片新<b class='flag-5'>架構</b>揭秘

    arm架構和x86架構區別 linux是x86還是arm

    ARM架構和x86架構是兩種不同的計算機處理器架構,它們在體系結構、指令集、應用領域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區別。Linux操作系統則具有廣泛的適配性,可以運行在各種
    的頭像 發表于 01-30 13:46 ?7539次閱讀

    Arm架構在5G商用中的優勢與挑戰

    Arm架構還能解決5G推廣中面臨的高能耗問題。Arm最新推出的輕量化5G端側協議,能夠很好地推動5G模組走向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市場趨勢。這也是Arm
    發表于 12-04 14:57 ?221次閱讀

    Arm架構學習—開啟Armv9時代

    在上一篇文章“從A76到A78——在變化中學習Arm架構”中,我們了解了Arm處理器微架構的基本組成,介紹了Armv8架構最后幾代經典處理
    的頭像 發表于 11-27 16:46 ?733次閱讀
    <b class='flag-5'>Arm</b>微<b class='flag-5'>架構</b>學習—開啟Armv9時代

    RISC-V開源架構ARM架構什么區別?

    很多公司覺得ARM收費太高,決定一起搞RISC-V架構,是不是這種開源的是不是不收費的;那和ARM有啥區別,發展起來嗎
    發表于 10-30 06:38

    AMD計劃生產基于Arm架構的CPU

    英偉達已經開始設計基于 Arm 架構的 CPU。該處理器將運行微軟 Windows 操作系統。此外,AMD 也計劃生產基于 Arm 架構的 CPU。
    的頭像 發表于 10-27 10:53 ?754次閱讀

    X86架構ARM架構的主要區別

    X86和ARM是兩種主要的CPU架構,X86架構的CPU是PC服務器行業的老大,而ARM架構的CPU則是移動端的老大。它們在設計理念、性能、
    的頭像 發表于 09-22 08:23 ?6017次閱讀
    X86<b class='flag-5'>架構</b>與<b class='flag-5'>ARM</b><b class='flag-5'>架構</b>的主要區別

    從電源架構遷移到ARM的應用說明

    本文檔的目的是強調那些參與將軟件應用程序從Power架構遷移到ARM平臺的人員感興趣的領域。 本文并不試圖將一種體系結構提升到另一種體系結構之上,只是為了清楚地解釋將現有軟件應用程序從一種體系結構
    發表于 08-22 06:09

    ARM架構同步概述及案例分析

    本白皮書的目的是分享有關ARM架構的同步知識。 本文檔的目標讀者是從事ARM?架構同步工作的人員。 [警告]當我們處理鎖定優化時,我們必須非常小心正確性。 同步導致的錯誤通常很難找出根
    發表于 08-21 07:51

    深入介紹Arm架構的R-Profile

    本指南向您介紹Arm架構的R-Profile。您將了解Arm架構、R-Profile的演變以及所有R-Profile版本中的功能。 本指南不提供有關個別功能的詳細信息,也不提供編程示例
    發表于 08-02 17:51

    Arm架構的擴展詳解

    Arm架構的補充以版本增量的形式提供,稱為擴展。擴展允許我們根據合作伙伴的需求定期發布新功能,而無需制作主要架構的主要變化。 Arm每年都會發布一個新的擴展。Cortex cpu,它
    發表于 08-02 06:08

    介紹三大主流芯片架構:X86、ARM、RISC-V

    我們主要應用的三大芯片架構:X86、ARM和RISC-V架構
    發表于 07-25 09:35 ?2.5w次閱讀
    介紹三大主流芯片<b class='flag-5'>架構</b>:X86、<b class='flag-5'>ARM</b>、RISC-V

    X86架構Arm架構的區別

    X86架構ARM架構是主流的兩種CPU架構,X86架構的CPU是PC服務器行業的老大,ARM
    的頭像 發表于 06-16 12:50 ?1.1w次閱讀
    X86<b class='flag-5'>架構</b>與<b class='flag-5'>Arm</b><b class='flag-5'>架構</b>的區別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