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基于仿生可拉伸交互平臺可實現數字和視覺雙通道傳感

MEMS ? 來源:MEMS ? 2023-11-01 14:04 ? 次閱讀

隨著我們進入物聯網時代,可穿戴電子設備在健康監測、人工智能AI)和人機交互方面受到廣泛關注。作為可穿戴設備獲取外部信息的核心部件,構建和開發具有多模態傳感能力和較大工作范圍的柔性傳感器非常重要。但現階段大部分研究的重點是提升柔性傳感器的功能參數,例如:高靈敏度、大感應范圍、低檢測線、無干擾檢測。但相關信息的反饋缺少直接性。

引入光、聲音、視覺輔助可使柔性傳感器監測的信息反饋的更加直接。數字和視覺雙模態傳感的交互設備的研究成為研究的熱點,可以實現數字和視覺雙通道傳感。但這些交互設備往往需要復雜的制造程序將電極和變色部件進行結合,甚至引入外部電源,不利于可穿戴設備的高度集成和大規模制造。

章魚等頭足類動物可以通過肌肉的松弛和收縮運動來操縱色素囊的暴露區域,并在遭受外部機械刺激的同時切換皮膚熒光或顏色以進行捕食和隱藏。這種機械發光概念已被應用于交互式智能電子產品的開發中,即通過在交互設備引入應變微裂紋結構實現顏色/亮度的切換。但是其通常會存在靈敏度低、傳感范圍受限,可視化不明顯等問題。合理選擇先進材料以及仿生結構對建設高質量的視覺/數字雙重感知機械刺激的人機交互平臺十分重要。

構建大感應范圍、高靈敏度和視覺反饋等功能特征的雙模態應變傳感平臺需要對不同功能材料進行合理的集成設計。濟南大學趙松方/曹篤霞團隊、福州大學賴躍坤團隊和韓國延世大學Jong-Hyun Ahn院士團隊受頭足類皮膚機械發光機制和蜘蛛裂縫器官敏感性增強機制的啟發,在可拉伸聚-苯乙烯-嵌段-丁二烯-嵌段-苯乙烯/熒光分子復合材料上實現吡咯原位聚合和碳納米管沉積,開發了一種仿生可拉伸交互平臺,表現出優異的性能,表現為高靈敏度系數(GF = 2.64 × 10?)、寬感應范圍 (~270%)、快速響應/恢復時間 (~155 ms / 195 ms)、出色的穩定性(40% 應變下 ~15,000 次循環)和敏感的機械發光特性。該仿生可拉伸交互平臺將應變傳感數據和視覺圖形顯示進行融合,可實現監測人類運動和信息雙重加密等重要應用,為開發用于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可伸縮交互式系統擴寬了道路。

082227f8-746a-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具有應變相關微裂紋的可拉伸交互平臺 (SIP) 的結構/材料選擇和表征

08381234-746a-11ee-939d-92fbcf53809c.jpg


不同因素對復合材料相對電阻變化和電導率的影響

084d13aa-746a-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可拉伸交互平臺(SIP)的機電性能

08582ad8-746a-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優化的可拉伸交互平臺(SIP)機械發光傳感性能

0877ce06-746a-11ee-939d-92fbcf53809c.jpg


可伸縮交互平臺在人體生理運動檢測中的應用

審核編輯:彭菁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機械
    +關注

    關注

    8

    文章

    1184

    瀏覽量

    3977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80

    文章

    44560

    瀏覽量

    231301
  • 應變傳感
    +關注

    關注

    0

    文章

    3

    瀏覽量

    5710
  • 交互設備
    +關注

    關注

    0

    文章

    4

    瀏覽量

    7032
  • 可穿戴
    +關注

    關注

    4

    文章

    752

    瀏覽量

    85215

原文標題:生物啟發的可拉伸交互平臺:應變傳感和視覺圖像雙重感知人體運動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基于數字CNN與生物視覺仿生眼設計

    基于數字CNN與生物視覺仿生眼設計在充分研究第一代視覺假體功能的基礎上,利用細胞神經網絡(CNN)的圖像處理能力,結合生物視覺中信息加工與
    發表于 09-19 09:35

    可拉伸電子材料終極夢想 革醫療電子的命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將市售的微控制器(MCU)薄化到僅30微米,這款芯片被封裝在一個薄的聚醯亞胺(polyimide)封裝中(厚度約40~50微米)。而后,這個超薄芯片便能與可拉伸的電子線路
    發表于 12-20 14:22

    可拉伸線狀電容器 可編織各種織物

    的創新設計中,其原理就是讓我們穿的、戴的編織物中放置高性能電子產品。最近,復旦大學的研究者成功研發出世界上首個可拉伸線狀高性能超級電容器廠sinosvo.cn,讓上述的科學夢想和新潮設計有了實現的可能
    發表于 09-23 17:26

    通道雙通道無延遲24位ADC輕松實現各種傳感器的數字

    DN236- 單通道雙通道無延遲ΔΣ? 24位ADC輕松實現各種傳感器的數字化,第1部分
    發表于 06-28 07:01

    通道雙通道無延遲24位ADC輕松實現各種傳感器的數字

    DN237- 單通道雙通道無延遲ΔΣ? 24位ADC輕松實現各種傳感器的數字化,第2部分
    發表于 07-10 17:00

    雙通道接收機校正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本文針對雙通道接收機各通道的幅相不一致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 DSP 的數字校正方案。文中討論了雙通道校正系統的硬件設計和實現,并基于硬件
    發表于 08-26 12:02 ?24次下載

    一種新型的可拉伸硅集成電路

    一種新型的可拉伸硅集成電路     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可拉伸硅集成電路,這種電路可以緊貼球體、人體表面和
    發表于 07-29 14:00 ?1175次閱讀

    印刷電路板如何整合可拉伸元件

    電路板技術的最新進展為工程師和產品設計師打開了制造可拉伸電子產品的大門。在醫療領域,可拉伸電子設備可以幫助開發可用于監測生命體征的皮膚狀電路。該技術也有可能用于假肢。然而,重要的是,剛性和可拉伸
    的頭像 發表于 08-11 09:40 ?1865次閱讀

    可拉伸顯示器件可在皮膚上實現信息顯示

    近年來,隨著可穿戴設備、智能電子皮膚和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的迅速發展,可拉伸電子器件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與傳統電子器件相比,可拉伸電子器件突破剛性硅基底的限制,可以在拉伸、壓縮、彎曲等狀態下保持正常功能運行。
    的頭像 發表于 11-18 16:29 ?4741次閱讀
    <b class='flag-5'>可拉伸</b>顯示器件可在皮膚上<b class='flag-5'>實現</b>信息顯示

    島橋結構的可拉伸曲面傳感器和借助折紙結構變形的柔性曲面傳感

    受人眼視網膜結構啟發而被提出的曲面焦平面成像陣列由于其具有成像視差較小、光學系統簡化等一系列優點而在近些年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前已報導的曲面成像儀將柔性或可拉伸的成像傳感器變形到曲面
    的頭像 發表于 06-18 16:16 ?2991次閱讀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柔性可拉伸的表皮汗液傳感器,集成印刷電池和電致變色顯示屏

    到外部設備以進行電源和數據可視化的需求的限制。 在這里,我們報告了一個可拉伸的表皮汗液傳感平臺,該平臺集成了可拉伸電池和低功耗
    的頭像 發表于 10-25 20:28 ?891次閱讀

    如何通過可拉伸通道sEMG傳感實現靜態和動態手勢識別

    在本項研究中,可拉伸通道sEMG傳感器系統的整體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可拉伸sEMG傳感器貼片被佩戴在人體模型的前臂周圍,并且最上面有一個無
    發表于 04-19 09:34 ?541次閱讀

    液態金屬基可拉伸封裝材料的出色性能

    ? ? 柔性可拉伸電子器件是指可通過自身變形而適應復雜外形并實現傳感、供能、通訊等功能的電子元件,在健康管理、智慧醫療、人機交互等領域具有顯著的潛力,備受科學界和工業界關注。通常,電學
    的頭像 發表于 06-12 09:28 ?501次閱讀
    液態金屬基<b class='flag-5'>可拉伸</b>封裝材料的出色性能

    一種可實現穩定壓力傳感的新型可拉伸電子皮膚

    現有的電子皮膚會隨材料拉伸而降低傳感精度。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拉伸電子皮膚,解決了這項新興技術的一個主要難題。
    的頭像 發表于 05-09 09:07 ?233次閱讀

    一種制造高度可拉伸且可定制化的微針電極陣列的方法

    可拉伸微針電極陣列可以穿透生物表層組織,并與組織的運動形變相適應,以微創的方式對生物體內部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感和電刺激。
    的頭像 發表于 05-09 11:33 ?307次閱讀
    一種制造高度<b class='flag-5'>可拉伸</b>且可定制化的微針電極陣列的方法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