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人形機器人的落地思考

高工機器人 ? 來源:高工機器人 ? 2023-10-18 15:32 ? 次閱讀

2023年,受Tesla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引領,全球范圍內人形機器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吸引了資本和產業鏈的緊密關注,國內也有不少企業順勢推出了各自的人形機器人產品。不過市場熱度過后逐漸都會將關注的目光從概念樣機轉向商業落地,當下人形機器人最迫切目標就是需要走出實驗室推向商用場景,所以規?;涞貙⑹侨诵螜C器人在下個階段面臨的真正考驗:一炮而紅or曇花一現。

這篇內容就是想介紹下我自己對人形機器人落地需要同步去考慮的幾個建議。

現階段商業化,要明確目標場景

從產品定義來說,由于人形機器人通用性的設計目標,對人形產品的應用設想已經非常廣泛:橫跨從家用、商用到工業的各個場景。但是結合市場、技術、供應鏈的成熟度情況,我預計在未來幾年,“人形”依然會存在于場景概念機到小規模落地的商業化初級階段。所以,企業可以把通用性當作人形產品努力的終極目標,但實現這個目標會橫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過程。所以,當下人形機器人產品落地的第一步一定來自某個場景聚焦:找到一個最快能實現規?;膽脠鼍?。

為什么要優先考慮場景聚焦?

通用性是積累的結果。

真實場景復雜且多樣,不同場景對技術能力、形態結構,甚至材質應用的要求會有明顯差異;跨行業跨場景也會有很多特定場景的難題或者corner case要解決。對于一個全新的產品方向,在沒有在任何場景得到實際驗證、沒踩過坑、沒處理和上下游邊界關系情況下,很難設計出一款支持跨場景、能力大集合的通用產品。所以從實際落地來說,人形機器人的落地路徑依然是1→∞的過程。

聚焦利于技術快速變現。

聚焦場景可以明確企業的技術主線并清晰規劃技術road-map,避免技術層面的過度發散難以有效將技術工程化或者始終將技術停留在demo化階段;同時將核心技術匹配到實際場景實現產品工程化,可以借助真實場景打磨建立前期技術優勢,放大核心技術的領先性、并加速實現商業價值;也更有利于通過做需求約束實現產品的成本設計和商業化落地。

天女散花式落場景,容易造把金斧頭去砍樹。

以我多年AI和機器人從業感受來說,拿金斧頭砍樹是大部分AI類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面臨的最大難題。國內不少的技術類創業公司制定戰略時最大的誤區就是認為技術什么都能做,什么場景都能落,一上來就做‘one for all’設計。結果各個場景高投入換來有限的回報,技術看似很牛逼但更像是空中樓閣,產品戰略始終在技術和業務之間搖擺。

人形機器人的0-1階段,我認為還是要優先考慮“一橫一縱”的市場選擇。要么選擇具備多樣性場景擴展的大場景(一個環境包含多種場景,從1個點切入,后續可以橫向擴展),或者選擇具備快速規模復制的單一場景(單點需求對應市場足夠大,全球市場具有相似性)。

盡量避免去搶已經非常成熟或者低成本方案的產品市場,因為此時技術無法提供價值增益(反而可能是成本負擔),也很容易陷入紅海競爭,無法體現公司核心技術的價值,陷入價格戰泥沼。

根據場景,明確產品形態定義

接觸“人形”以來我始終有一個疑問就是人形機器人是不是一定是雙足形態?或者說雙足會是最好的類人形態?

比如,輪式結構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幫助人類解放了雙足的局限,指數級提高了作業效率。目前應用最廣泛、最高效的地面移動設備也都是輪式結構。不可否認雙足形態最類人,上下樓梯等環境有其獨特的優勢,但以現代社會環境而言,基礎設施建設和各類自動化設備已經解決了大部分需要依靠雙腿行走的場景;換個角度再看,環境惡劣、基建原始的場景(低級的應用場景)會是人形機器人的目標客戶場景嗎?

我的觀點是始終要立足場景正向設計產品,而不是固定產品形態再找場景。人形機器人的形態設計應該根據目標場景和應用需求來確定,不應該局限在某一類形態定義,要跳出思維慣性從場景出發解決問題。

我個人對人形機器人的理解:把人類能力抽象與再組合,最終實現跨場景的通用性的類人形態的機器人產品。那么,從對人類的基礎能力抽象而言,核心就是:智能、移動、操作。所以基于移動和操作能力的形態定義就可以在不同場景有更多樣性的設計展現,比如輪足式、多足、輪式等等。

比如從長期看,工業場景的大趨勢是流程去人化和場景專業化,最終結果就是可以對工業場景和流程的完全重構,減少人類對于工業場景的影響和依賴就是必然,以終為始,類人機器人就一定會是最優形態嗎?同時,已經實現規?;瘧玫膹秃蠙C器人(移動底盤+機械臂)就可以看作是一種類人形態,如果換成雙足也不一定就是更有性價比的方案。再看在商用場景,更重要的考慮是人機交互的實現與體驗,智能化的產品設計和需求滿足優先級也更高于移動形式。目前來看家用也許可能是最適合足式形態的產品場景之一。

所以,人形機器人何必只是足式機器人,根據目標場景組合能力,設計出的匹配形態就是最合適的產品設計。

重點考慮泛化能力對規?;南拗朴绊?/p>

人形機器人以通用性為目標,實現靈活的跨場景和跨任務應用,那么泛化能力將是制約人形機器人規模落地的最大阻礙。優先要考慮解決的是場景泛化和技能泛化,降低新場景和新技能的學習成本與部署成本,保證人形機器人不會被限制在方寸之地,有更廣闊和更靈活應用的可能性。

我認為賦予機器人產品優秀的泛化能力至少要尊重三個基本原則:

機器人泛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系統、硬件、各流程環節和全人員,而不簡單是片面的某一個方面提升;

機器人泛化是一個持續性過程 ,需要通過時間和項目不斷迭代打磨形成標準規范、沉淀工具和方法,而不只是某個階段性投入;

機器人泛化是產品化的一部分,需要產品經理能了解市場環境、項目全流程和現場情況,要具備很強的共情力、理解不同文化思維并重視用戶體驗。

簡而言之,構建產品泛化能力的過程將貫穿產品生命周期、是產品設計不可缺少的一環。

雖然目前可以通過體系建設和工具產品提升機器人產品的易用性(基礎),但最終技術手段才是機器人實現大規模落地的有效途徑(質變)。比如,Tesla將純視覺方案的 FSD(Full Self-Driving)下放到Optimus擎天柱,就屬于提高機器人泛化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端到端神經網絡Optimus擎天柱可以更直接地感知環境、實現任務學習和控制運動,從而提高其在未知環境或條件下的泛化能力和適應性。Google RT-2幫助機器人實現技能自學習的能力,使得機器人在未經過專業數據訓練情況下能夠更容易理解并處理人類提出的各種類型的任務需求,提升機器人的學習和泛化能力。所以構建人形產品的泛化能力,需要保持對技術的關注和創新嘗試,以效率為導向做技術預研。

續航能力是也是重要制約

續航能力將是制約人形機器人應用和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因素。人形的體積決定了可攜帶的電池體積不會太大,而現階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依然有限,移動機器人對接式和車載的插拔式的充電模式我也認為并不完全適用于人形機器人,這就對人形機器人的續航能力帶來嚴重挑戰。

長遠來看,新形態電池(如固態電池)、無線充電、脫離電池的全域無線供電等方案都有機會解決人形機器人的續航問題,希望能有專門的公司能在這個領域實現技術突破。

產品設計初期就要考慮成本設計

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需要技術Ready和具有經濟性的兩方面支持,所以,成本設計是人形機器人走出實驗室進入商業社會的關鍵步驟,最終面向用戶的產品價格需要符合市場預期。同時在當下的大環境情況下,我建議所有企業從一開始就要具備財務管控意識,要能算賬、算細賬,而不是不計成本的投入到技術研發。

比如在工業場景,如果對標國內的一線工人,可能就需要將成本做到10萬元內的級別,Musk 在給Optimus擎天柱設定目標2萬美金時也是參考了Tesla的實際用工成本,而中國的人工成本對比海外還是會更便宜。而在商用場景,可以根據具體的實現場景去設計,從ROI的角度來看,對標國內人工成本要考慮售價可能需要不超過20萬。而面向家用市場,需要做到萬元級別的成本才有可能大面積進入家庭。

除了降低產品成本,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商業模式來實現成本分攤,比如提供服務而不是設備銷售,實現持續性收入。但無論如何,都需要考慮最多不超過在 24個月實現回本,從而倒推成本控制。

避免始終停留在實驗室,讓技術產品化周期過長

要從整個市場時間窗口期考慮技術產品化到商業化的周期規劃目標,需要考慮設計一個合理的落地節奏和階段性目標:

在0-1階段,由技術主導實現demo,滿足場景需求。在這個階段,重點解決技術可行性問題,滿足特定場景的使用需求。

在1-10階段,由商業主導規?;?,做需求取舍,先在局部場景商業落地。在這個階段,需要重點解決技術經濟性問題,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商業化落地。

現階段,人形機器人只是走出了讓市場看到了從PPT走向落地的第一步,但真正的挑戰和困難都是在商業化落地時才會面對。商業化落地不是讓一臺機器人實現功能,而是要考慮成千上萬臺機器人在不同地域、各種場景穩定、有效的運行,那么要考慮的問題就需要更系統性和全局性,因為不僅僅只是會面臨技術問題。

雖然當下有資本和新技術加持,但我認為人形機器人的落地不會比移動機器人或者機械臂面對的挑戰更簡單,甚至可能會把同樣坑再趟一遍(所有品類的機器人在落地時面臨的挑戰都是相似的)。

以上的幾個觀點和想法都是基于我的經歷和認知對人形機器人落地的一些思考,我也會持續保持對人形機器人的關注,希望能盡早看到人形產品快速落地、百花齊放的時刻。

審核編輯:湯梓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06

    文章

    27182

    瀏覽量

    201738
  • AI
    AI
    +關注

    關注

    87

    文章

    26792

    瀏覽量

    264444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

    文章

    301

    瀏覽量

    16222

原文標題:蓄勢待發,人形機器人的落地思考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Atlas轉型電驅,純電+AI正在加速通用人形機器人落地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寧遠)前段時間,人形機器人行業先驅波士頓動力公司宣布退役了自家液壓驅動的人形機器人Atlas,隨后又在宣布退役其液壓機器人
    的頭像 發表于 05-03 01:00 ?4806次閱讀
    Atlas轉型電驅,純電+AI正在加速通用<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b class='flag-5'>落地</b>

    人形機器人火熱 OpenAI入局人形機器人 英偉達等巨頭入局機器人行業

    人形機器人火熱 OpenAI入局人形機器人 英偉達等巨頭入局機器人行業 人形
    的頭像 發表于 02-26 17:21 ?523次閱讀

    人形機器人成為車圈“新寵”?

    現在的人形機器人不僅形態更接近人類,而且具備更多的智慧。隨著大型AI模型的不斷推進,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人形通用機器人的量產和落地。
    發表于 02-22 09:22 ?238次閱讀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成為車圈“新寵”?

    引發資本熱?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落地“痛點”待解

    1月10日消息,成立僅半年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星動紀元獲得超億元天使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具身智能和通用人形機器人研發,并持續構建公司人才和技術壁壘。
    的頭像 發表于 01-18 10:50 ?648次閱讀

    高動態人形機器人“夸父”通過OpenHarmony 3.2 Release版本兼容性測評

    近日, 搭載KaihongOS的“夸父”人形機器人通過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簡稱“OpenHarmony”)3.2 Release版本兼容性測評并獲頒兼容性證書 。這體現了
    發表于 12-20 09:31

    劍指人形機器人賽道,泰科機器人推出重磅關節模組

    泰科機器人幾年前就研判人形機器人賽道將會成為熱點,決定研發人形機器人適用的關節模組,經過艱苦的技術攻堅,泰科
    的頭像 發表于 11-22 11:12 ?392次閱讀
    劍指<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賽道,泰科<b class='flag-5'>機器人</b>推出重磅關節模組

    首款基于開源鴻蒙的KaihongOS人形機器人

    深開鴻與樂聚機器人宣布,推出首款基于開源鴻蒙的KaihongOS人形機器人。
    的頭像 發表于 11-21 11:44 ?573次閱讀
    首款基于開源鴻蒙的KaihongOS<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

    人形機器人重磅文件出爐!

    人形機器人
    北京中科同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3年11月03日 10:56:59

    如何精準分析人形機器人運動數據?

    全球“機器換人”進程加速,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AI下一個重要落地應用場景;EtherCAT-Analyzer具備分析人形
    的頭像 發表于 09-15 08:26 ?750次閱讀
    如何精準分析<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運動數據?

    人形機器人制造或迎爆發期,絲杠等部件將從中受益

    在政策驅動和市場需求帶動下,國產人形機器人賽道正在發生微秒變化,入局者數量大增。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進展和產業化速度明顯超預期,已進入快速迭代升級的加速發展期。近期
    的頭像 發表于 09-04 16:30 ?657次閱讀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制造或迎爆發期,絲杠等部件將從中受益

    人形機器人落地的解題方法

    8月,奧比中光董事長兼CEO黃源浩受邀出席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WRC)主論壇,圍繞人形機器人、大模型等產業熱點,與行業嘉賓開展高峰對話。本屆大會邀請了320余位國際組織代表、院士、國內外知名專家
    的頭像 發表于 08-23 15:11 ?409次閱讀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b class='flag-5'>落地</b>的解題方法

    人形機器人落地的解題方法

    ? 8月,奧比中光董事長兼CEO黃源浩受邀出席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WRC)主論壇,圍繞人形機器人、大模型等產業熱點,與行業嘉賓開展高峰對話。本屆大會邀請了320余位國際組織代表、院士、國內外知名
    的頭像 發表于 08-22 09:31 ?971次閱讀

    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技術革新+巨頭入局+政策激勵,多維度催化人形機器人落地 技術進步+巨頭入局+政策激勵加速 2023 年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2023 年 Ch
    的頭像 發表于 08-16 09:48 ?1711次閱讀

    人形機器人的幾大技術難點是什么

    ,人形機器人的研究的意義在于:1. 開發最適應人類社會的機器人形態,實現終極機器替人,但場景需要新的突破;2. 人形對軟硬件復合技術的要求極
    發表于 07-26 11:10 ?2481次閱讀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機器人</b>的幾大技術難點是什么

    人形機器人或將成為未來機器人主流

    ?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舉行,奧比中光董事長兼CEO黃源浩受邀出席大會人形機器人發展高峰論壇,與中科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相關領導、機器人領軍企業CEO等嘉賓同場,共話
    的頭像 發表于 07-08 09:49 ?776次閱讀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