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淺析ANC耳機系列之通透模式

硬件設計技術 ? 來源:21dB聲學人 ? 作者:王佳杰 ? 2023-10-07 10:21 ? 次閱讀

本文將聚焦于近年來在ANC耳機上日趨重要,但消費者對其原理幾乎一無所知的一項功能——聲透傳。

聲透傳(Transparency/Hear-through),在Sony系ANC耳機上被稱為環境聲模式,在Apple系ANC耳機上被稱為通透模式。在現實生活中,無須摘下耳機,切換ANC模式至通透模式,即可聆聽對方說話(雖然這樣不太禮貌);或在通勤時,也可注意包括汽笛聲、行車聲在內的重要環境聲,保障人身安全。

隨著Apple AirPods Pro引爆TWS耳機市場,聲透傳功能以其便利性、應用場景廣泛性,逐漸受到消費者認可,以致其他廠商在研發ANC耳機時,也不得不加入此項功能。但相較于Apple系的ANC耳機,其他廠商的通透模式在主觀聽感上總是不太真實。雖然業界的主動降噪設計已日趨成熟,但聲透傳設計仍有進步的空間,是眾多廠商在下一階段需要追趕Apple的技術重點。

**一、透傳原理 **

聲透傳,以布設于耳機外的傳聲器(可復用前饋降噪所用傳聲器)拾取環境聲,濾波后由耳機揚聲器播放,此部分稱為電子重放聲,與耳機殼體被動防護未隔絕的環境聲(不妨簡稱為被動傳聲)疊加,最終在人耳鼓膜處形成偽環境聲。

有源噪聲控制所用濾波器稱為控制器,均衡所用濾波器稱為均衡器,因此,透傳所用濾波器不妨稱之為透傳器。

在學術上,單麥透傳技術早已成熟。在研究早期,它多被稱為虛擬現實音頻(Augmented Reality Audio, ARA)[1]技術,因此透傳器也被稱為虛擬現實音頻混合器(ARA mixer)或現場均衡器(Live equalizer, LiveEQ)[2]。

wKgZomUgwLeAK0EfAADcAO2k3FI763.jpg

圖1 單麥透傳原理圖(圖引自2018, Florian Denk [3])

wKgZomUgwM6AEncsAADfqkix18s344.jpg

聲透傳的設計重點在于求解具備優異透傳性能的透傳器參數,度量指標是偽環境聲和真環境聲在某種準則下誤差最小。由于人耳對相位不敏感,且由于佩戴差異(不同佩戴者耳道、耳廓存在不同,同一佩戴者多次佩戴也可能不同),上式中等式右邊的若干傳函也難免呈現出差異,在高頻尤甚,因此擬合通常僅考慮2kHz以下的響應。

值得一提的是,中高頻的電子重放聲相比于低頻的被動傳聲信號存在相關性,且有延遲。而當兩信號相似,且有固定延遲,且聲壓級相差不大時,會形成梳狀濾波效應如圖2,帶來可聽的音色差異。

wKgZomUgwNqAKDqIAAGCBJz09MU798.jpg

圖2 梳狀濾波效應(圖引自Karolina Prawda [4])

因此透傳路徑總延遲(由抗混疊、重構濾波、AD/DA轉換、電子透傳器引入)必須被控制在一定量級以下,否則將在聽感上帶來可聽的音色差異。且由于佩戴者判斷方向性,須使用到低頻聲的雙耳能量差(ILD)和時延差(ITD)。因此若時延沒處理好,以及雙耳聲重放增益不一致,也會破壞原有的空間線索,影響佩戴者的空間感知能力。

**二、透傳對比 **

本文選取了Apple的AirPods Pro,AirPods Max以及Sony的WH1000XM3三只耳機來研究通透模式,實驗在普通房間進行。噪聲揚聲器播放粉噪,與人工頭相隔1m左右。曲線為三次測量均值,并使用Matlab的smoothSpectrum函數進行了兩個倍頻程的曲線平滑。

wKgZomUgwNqAe2IhAAQG3AGZNeo952.jpg

圖表 1 單重透傳

上圖中:黑色實線為噪聲源揚聲器播放粉噪時,人工頭鼓膜處的傳聲器拾取信號的功率譜;黑色點劃線展示了Apple AirPods Pro,Apple AirPods Max和Sony WH1000XM3通透模式下,人工頭鼓膜處的傳聲器拾取信號的功率譜。

上圖右子圖中,紅線、藍線點劃線、綠色虛線分別為Apple AirPods Pro,Apple AirPods Max和Sony WH1000XM3通透模式營造的偽環境聲,相比于真環境聲的傳輸誤差。由圖可見,在2kHz以下,蘋果的主動耳塞和主動耳罩傳輸誤差基本小于3dB,性能十分優異,但索尼存在較大誤差,實際佩戴感也不太真實。

**三、雙重透傳 **

當你同時擁有了AirPods Pro和AirPods Max之后,你可以用它干各種奇怪而有趣的事情,比如同時佩戴形成所謂的AirPods Pro Max,原先耳塞或耳罩的單重透傳也就變成了雙重透傳。

wKgaomUgwNqAfc_FAAR_vdowg2s533.jpg

圖表 2 雙重透傳

上圖中上部兩子圖中:黑色實線為噪聲源揚聲器播放粉噪時,人工頭鼓膜處的傳聲器拾取信號的功率譜;黑色點劃線展示了耳塞為Apple AirPods Pro,耳罩分別為Apple AirPods Max和Sony WH1000XM3時,耳罩和耳塞都開啟通透模式下,人工頭鼓膜處的傳聲器拾取信號的功率譜。

上圖中下部兩子圖中:紅線為Apple AirPods Pro通透模式傳輸誤差;藍線為Apple AirPods Max或Sony WH1000XM3通透模式的傳輸誤差;綠線為雙重透傳時的傳輸誤差(封號代表同時佩戴);綠色虛線為單重透傳的傳輸誤差的疊加(加號代表疊加,虛線代表并非真實測得)。

由圖可見,在3kHz以下的頻段,雙重透傳的傳輸誤差基本是單重透傳傳輸誤差的疊加。但在其上的高頻,呈現出較大差異。分析原因如下:

耳罩透傳器原本設計的傳輸末端在鼓膜,雙重透傳時其實只傳到了耳塞的前饋傳聲器處,便由耳塞接過透傳的“接力棒”,繼續向耳道內傳輸。對耳罩而言,耳罩的揚聲器至耳道口和至鼓膜的傳函,在3kHz以下應無較大分別,在3kHz以上則由于高頻聲在耳道傳遞過程中發生較大變化,最終呈現出較大差別,致使雙重透傳不再是單重透傳傳輸誤差的疊加。

**四、多麥透傳 **

AirPods Max左耳罩有三處開孔,共有四枚傳聲器,左前開孔較大,有兩枚傳聲器。右耳罩有三處開孔,共有三枚傳聲器。佩戴并調至通透模式,手指劃過各個孔位,可聽到摩擦音。這說明至少有六枚傳聲器被用于透傳模式。若推測左右用于透傳模式的傳聲器數量相同,則單側有三枚傳聲器被用于透傳模式。

學術上理論推導最優透傳公式,是針對單麥透傳的,那多麥最優透傳是什么呢?我的猜想是,在指向性較強的聲場景下,多麥是否可以做DOA估計,然后選擇該方向角度下,預先設計好的最優透傳器,以求該方向的聲音最清晰地透入進來?但此方案在研發之初就需要探明:

(1)從客觀譜誤差、主觀聽感兩方面入手,評估多方向角度透傳,相比于單角度透傳,是否具有性能提升。如無提升或不足以感知,則預研意義不大。若有明顯提升,隨空間網格選點數上升,感知性能存在邊界。邊界之外再增加網格選點數量,則存在邊際效應遞減現象。因此,要在網格選點數和性能感知之間做權衡。

(2)如何做依賴于裝置(device-specific)的多麥DOA估計,其估計精度、響應時間、追蹤速度、魯棒性,是否滿足實際落地應用時的各項指標要求。

(3)空間網格點選取位置及數量(人類對水平正前方定位精度最高,對兩側定位精度較低,因此合適空間網格選點可能并不是均勻分布的)。

此外,我曾佩戴著Apple AirPods Max并調至通透模式騎車,基本聽不到風噪聲,表現比Sony WH1000XM3要好。推測多麥方案對于消除風噪也有增益。






審核編輯:劉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轉換器
    +關注

    關注

    27

    文章

    8239

    瀏覽量

    142444
  • 控制器
    +關注

    關注

    112

    文章

    15277

    瀏覽量

    171836
  • 濾波器
    +關注

    關注

    158

    文章

    7356

    瀏覽量

    175080
  • 揚聲器
    +關注

    關注

    29

    文章

    1222

    瀏覽量

    60250
  • ANC
    ANC
    +關注

    關注

    0

    文章

    47

    瀏覽量

    18506

原文標題:ANC耳機系列之通透模式

文章出處:【微信號:硬件設計技術,微信公眾號:硬件設計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大聯大詮鼎推出基于Qualcomm的ANC主動式抗噪藍牙耳機

    大聯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詮鼎推出基于高通(Qualcomm)QCC3003+ ams AS3418的ANC主動式抗噪藍牙耳機解決方案。
    發表于 06-13 16:35 ?1384次閱讀

    降噪(ANC)藍牙耳機方案開發應用

    鑫聯拓展科技推出代替AMS公司的AS3435主動降噪(ANC)藍牙耳機方案開發;1.DSP降噪數字音效處理器,支持多種噪音消除技術, 尤其是高性能的自適應主動降噪技術,可以做FF(前饋)FB(反饋
    發表于 01-31 17:28

    耳機降噪技術-ANC、ENC、DSP、CVC

    現在耳機市場的主動式降噪就是ANC、ENC、CVC、DSP等降噪技術。ANC降噪ANC降噪(Active Noise Control,主動降噪)的工作原理是麥克風收集外部的環境噪音,然
    發表于 09-06 14:48

    主動降噪(ANC)技術不單單適用于TWS耳機

    ANC技術創新應用空間巨大?!?b class='flag-5'>ANC技術也可以運用于聽力輔助設備上,通過類似選擇性通透模式接收特定的聲音并結合骨傳導相關技術,給有聽力障礙的人加上具有
    發表于 06-28 10:52

    耳機降噪為什么選用艾邁斯半導體?

      通過采用艾邁斯半導體主動降噪(ANC) 器件 AS3460,Bang & Olufsen的最新旗艦耳機H95可實現一流的聽覺享受  中國,2020年9月10日——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傳感器
    發表于 11-23 15:52

    ENC+ANC TWS耳機核心技術包括哪些?

    ENC+ANC TWS耳機核心技術包括哪些?
    發表于 07-12 06:10

    哪個牌子的藍牙耳機音質最好?重低音效果好的藍牙耳機

    拿下,IP5X防水,支持主動降噪以及通透三、Galaxy Buds Live藍牙耳機(499)Galaxy Buds Live是三星首款支持開放式主動降噪功能(ANC)的無線耳機,最多
    發表于 12-23 13:56

    最詳細的-ANC主動降噪耳機測試方案

    的序列步驟 該測量具有一系列序列步驟,引導操作者將耳機放在夾具上或從夾具上移走,或啟用耳機ANC功能。 ANC測量中的提示 附加的測量序
    發表于 05-17 12:20

    魅族首款ANC真無線耳機官宣已定

    魅族科技在去年的魅族17發布會上為大家帶來了一款頭戴式降噪耳機,但因為頭戴耳機并不方便攜帶,所以許多用戶一直在期待魅族ANC真無線耳機。
    的頭像 發表于 01-08 11:11 ?1998次閱讀
    魅族首款<b class='flag-5'>ANC</b>真無線<b class='flag-5'>耳機</b>官宣已定

    魅族正式發布首款ANC真無線耳機

    魅族首款ANC真無線耳機——POP Pro主動降噪耳機將于(1月11日)正式發布。
    的頭像 發表于 01-11 09:32 ?1855次閱讀

    紫米真無線耳機新增降風噪模式

    目前主流的真無線耳機具備三種模式:降噪、通透、關閉。
    發表于 02-01 10:42 ?2372次閱讀

    學技術 | 耳機 ANC 簡介——你了解你的降噪耳機

    降噪耳機大家一定不陌生,現在大部分耳機都已經包含了降噪功能,說不定你現在使用的耳機就是降噪耳機,但你了解你的降噪耳機嗎?1.
    的頭像 發表于 12-09 14:38 ?2.5w次閱讀
    學技術 | <b class='flag-5'>耳機</b> <b class='flag-5'>ANC</b> 簡介——你了解你的降噪<b class='flag-5'>耳機</b>嗎

    Adaptive leakthrough ANC自適應通透ANC調試快速上手1

    本博文將介紹QCC307X/QCC517X以上最新芯片,支持的Adaptive leakthrough ANC,簡稱自適應通透 ANC,以ADK_r419的earbud工程為例為例,針對Adaptive leakthrough
    的頭像 發表于 04-17 10:22 ?612次閱讀
    Adaptive leakthrough <b class='flag-5'>ANC</b>自適應<b class='flag-5'>通透</b><b class='flag-5'>ANC</b>調試快速上手1

    Adaptive leakthrough ANC自適應通透ANC調試快速上手2

    主要講ANC Tuning mode和ANC Runing mode的區別;先介紹如何進入ANC Tuning mode的調試工具界面
    的頭像 發表于 04-25 09:51 ?579次閱讀
    Adaptive leakthrough <b class='flag-5'>ANC</b>自適應<b class='flag-5'>通透</b><b class='flag-5'>ANC</b>調試快速上手2

    Adaptive leakthrough ANC自適應通透ANC調試快速上手3

    接著上一講自適應通透ANC關于MIC的設置,ADK_R419的QCC3071的earbud的工程為例,軟件編譯完成沒有出錯后,加載到EVB板上;再介紹如何進入ANCRuningmode的調試工具界面
    的頭像 發表于 05-23 11:14 ?705次閱讀
    Adaptive leakthrough <b class='flag-5'>ANC</b>自適應<b class='flag-5'>通透</b><b class='flag-5'>ANC</b>調試快速上手3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