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異構計算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趨勢

穎脈Imgtec ? 2023-04-26 15:18 ? 次閱讀

導讀

超異構和異構的本質區別在哪里?

這篇文章通過對異構計算的歷史、發展、挑戰、以及優化和演進等方面的分析,來進一步闡述從異構走向異構融合(即超異構)的必然發展趨勢。

1、異構計算的歷史發展


1.1 并行計算的興起

81e2997a-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

1971年Intel發明全球第一款商用的CPU處理器,在之后的上世紀70-90年代,CPU(核)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宏觀架構有精簡RISC和復雜CISC路線之爭;
  • 各種各樣的微架構創新技術,如處理器流水線、乘法/除法器等復雜執行單元、指令多發射、亂序執行、緩存等等;
  • 處理器數據位寬從4位到8位到16位到32位,再到目前仍是主流的64位;
  • 等等。

經過這些創新之后,逐步的觸達了(架構/微架構層次的)CPU(核)性能的上限。不考慮工藝升級的影響,單個處理器核的性能幾乎挖掘到極致,持續增加性能的希望,不得不落在多個處理器核并行的路徑上來。8207851e-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IBM公司于2001年推出IBM Power4雙核處理器,是世界上第一款多核處理器。隨后,AMD和Intel分別推出了各自的雙核處理器。隨著時間推移,更多的CPU核心被集成進了CPU芯片。目前,最新的AMD EPYC 9654 CPU具有96個核心192個硬件線程的超高并行能力。


1.2 通用GPU本質上是眾核并行

823f2208-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

GPGPU本質上是數以百/千計的高效能的小CPU組成的眾核并行計算處理器。如NVIDIA的圖靈架構GPGPU,總共72個SM,每個SM由64個CUDA核、8個Tensor核、1個RT核、4個紋理單元,總計有4608個CUDA核、576個Tensor核、72個RT核、288個紋理單元。

GPU眾核(數千個)和CPU多核(數十個)的區別在于:CPU核是高性能的大核,足夠高性能的同時也足夠復雜,面積功耗成本等方面的代價也高,單位計算的成本較高;而GPU核是高效能的小核,每個核的性能較低,但數以千計的小核并行起來的性能足夠高,單位計算的功耗面積等成本較低,但單核的性能不足以滿足通用計算單個線程性能的要求。


1.3 異構計算的架構模式:CPU+xPU

828119b0-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CPU是圖靈完備的(在這里,圖靈完備可以通俗的理解成可以獨立運行的處理器平臺),因此CPU可以單獨的作為軟件系統的運行平臺。而GPU等其他加速處理器則不同,這些平臺是非圖靈完備的,或者說無法獨立運行,只能在CPU的協助下才可以運行。也因此,我們通常見到的異構計算系統都是“CPU+xPU加速處理器”的架構(xPU特指其他各類非CPU處理器)。
2、異構成為計算架構的主流


2.1 CPU性能瓶頸,但算力需求永無止境

上世紀80-90年代,每18個月,CPU性能提升一倍,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如今,CPU性能提升每年只有3%,要想性能翻倍,需要20年。CPU的性能提升已經達到瓶頸,難堪大任。

雖然CPU的性能提升幾乎停滯,但對算力(性能是微觀,算力是宏觀)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

案例一:2012-2018年共6年時間里,人們對于AI算力的需求增長了超過30萬倍。

案例二:目前L2級別的自動駕駛通常需要數百TOPS的算力,NVIDIA將于2024年底正式發布的Thor可以實現2000 TOPS的算力,但要想真正實現L4/L5級別的自動駕駛算力,則需要20000+ TOPS。

案例三:Intel SVP拉加·庫德里表示,要想實現元宇宙級別的用戶體驗,需要當前的算力要再提升1000倍。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興起,對算力需求猛增,算力成為制約元宇宙發展的最大問題。

算力需求越來越大,異構成為了(架構層次)性能提升的主要手段。


2.2 強大的開發框架和生態,是異構計算成功的關鍵

實際上,硬件實現同構或異構并行的門檻相對不高。但受限于人類的思維習慣,駕馭并行硬件平臺,也即并行編程,的難度較大;特別是異構并行,編程難度更大。異構并行編程不僅僅涉及眾多并行線程的編程,還涉及到加速處理器和Host CPU的交互編程,還包括這兩者的交叉同步。

在并行系統里,通過(手動)編程實現單個軟件內部多個不同線程的并行,這種方式編程難度大,系統復雜,而且對并行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這不是主流的方式。

在CPU同構并行的硬件平臺上,更多的是通過操作系統的多線程調度能力以及虛擬化的多系統隔離的方式,實現宏觀意義上的多個系統或多個軟件的并行,而不是通過(手動)編程實現單個軟件內部的線程級并行。

GPU眾核編程則要更加復雜。為了降低編程門檻,GPU上運行的程序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而且強加了一些約束或底層細節屏蔽,以此來降低編程難度。比如SIMD方式的單線程多處理器并行執行(多個處理器執行的是相同的程序),再比如通過底層的軟件或硬件機制實現統一內存,還比如通過框架和開發庫等方式進一步降低開發難度,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可以顯著的提高異構并行的性能利用效率、提高編程效率、降低編程難度等。

82950466-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

2006 年 11 月,NVIDIA推出了CUDA框架,這是一種通用并行計算平臺和編程模型,它利用NVIDIA GPU中的并行計算引擎以比CPU更有效的方式解決許多復雜的計算問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NVIDIA建立了基于其GPGPU的非常強大的CUDA異構編程框架和生態。

隨著AI大潮的到來,對算力的需求不斷快速增長,傳統CPU的算力平臺越來越難以滿足業務算力的需要。這進一步推動NVIDIA GPGPU和CUDA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行業“明星”,使得NVIDIA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公司。

對大算力芯片來說,生態是成功的第一關鍵。


2.3 DSA,體系結構的黃金年代

DSA是在定制ASIC的基礎上回調,使其具有一定的軟件可編程靈活性。DSA出現的原因主要有:

  • CPU單核性能瓶頸,摩爾定律逐漸失效;
  • 隨著集成電路工藝逐漸逼近理論極限,晶體管電流和電壓已經不能繼續下降了,丹納德縮放定律也逐漸失效;
  • 阿姆達爾定律表明:并行性的理論性能提升受任務順序部分的限制。也因此,通過多核并行來提升綜合性能的收益也在逐漸遞減。

圖靈獎獲得者John Hennessy和David Patterson在其2017年說,未來十年是體系機構的黃金年代,在CPU性能達到瓶頸的情況下,要大幅提高性能并且優化成本和能耗的唯一途徑是DSA,即針對特定領域的特殊需求定制處理器。

2016年發布的谷歌TPU是第一款DSA架構的處理器,從此之后,各種類型的符合DSA概念的加速處理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3、異構計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DSA的問題

DSA無法包治百病。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DSA的優勢是領域定制,劣勢也是領域定制:

  • 優勢在于:領域定制具有一定的靈活可編程性,能夠覆蓋比ASIC大得多的場景范圍;并且性能跟ASIC相當,性能效率甚至高于ASIC。
  • 劣勢在于:架構完全碎片化。不同領域是完全不同的硬件平臺和軟件生態;即使同一領域,不同廠家的架構依然不同;甚至,同一廠家不同代產品的架構都會不同。

DSA還有一個劣勢的地方在于:定制的架構,其靈活性不太適合一些應用類型的性能加速,比如AI加速。受限于AI算法多種多樣并且許多AI算法仍在快速迭代,DSA性質的AI加速器都跟不上軟件的差異性和迭代速度,從而導致AI-DSA芯片的落地困難。


3.2 異構xPU無法兼顧性能和靈活性

我們依據指令復雜度從簡單到復雜,可以把典型的處理器引擎劃分為CPU、協處理器、GPU、FPGA、DSA和ASIC。CPU可以理解成純軟件,協處理器是附屬于CPU,在硬件上跟CPU是一體的。因此,可以作為加速處理器xPU的處理器引擎類型只有后面四個。異構計算的核心矛盾在于:系統越復雜,越需要選擇靈活的處理器;性能挑戰越大,越需要選擇定制的處理器。本質原因在于,單一處理器無法兼顧性能和靈活性:

GPGPU,通用眾核并行計算平臺,GPU靈活性較好,適用于性能敏感的業務應用加速;但性能效率不夠極致。

DSA,接近于ASIC性能,但靈活性差一些。比較適合基礎設施層的任務加速,難以適應復雜業務計算場景對靈活性的要求。

FPGA不僅功耗和成本高,而且需要經過硬件編程之后才能確定其真正的架構類型。FPGA的靈活性來源于硬件可編程性,也意味著架構是變化的,不利于軟件生態的形成。FPGA實際落地案例不多。

  • ASIC,受限于其完全固化的業務邏輯,在靈活多變的復雜計算場景幾乎難以應用。

3.3 異構計算的孤島問題

82aa332c-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隨著異構計算成為計算的主流架構,也隨著異構的處理器越來越多,最終的系統一定不是Host+某個唯一的xPU加速處理器,而是Host+很多個xPU加速處理器的模式。這樣,多個異構協同計算的問題就出現了:

最核心的是,每個加速處理器都只考慮特定的場景或領域;反過來說,就是較少考慮與其他加速處理器的協同。如同瞎子摸象,每個人看到扇子、繩子、柱子、墻壁的時候,最終,能組織成“大象”嗎?

加速處理器之間的交互困難。所有加速器的交互需要經過CPU,而CPU已經性能瓶頸,還要給它壓更重的“擔子”,那就是“頸上加頸”。

服務器等計算機設備的物理空間和擴展總線/卡槽有限,很難支持太多的物理加速卡,異構加速處理器需要整合。

4、異構計算的架構優化


4.1 異構計算的優化權衡

維度一:處理器引擎的類型。靈活性和性能是系統架構的核心矛盾,更多的靈活性,也意味著更加易于編程,系統更好駕馭,與此同時卻意味著更低的性能。許多設計權衡其實都在根據業務場景的特點,在靈活性和性能的天平上左右搖擺:到底是應該偏向靈活性的CPU多一些,還是偏向極致性能的ASIC多一些。維度二,處理器引擎類型的數量。系統的駕馭難度,也跟處理器類型的數量有關:

同構并行只有一種類型的處理器引擎(CPU),編程要相對簡單。

異構的CPU+xPU加速處理器是兩種類型的處理器引擎,編程要更復雜一些。

既然異構有兩個類型,未來是否還可以有三個、四個,甚至更多的處理器類型組成更復雜的多異構系統?

更多類型的處理器引擎,又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一方面意味著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意味著更高的編程難度。


4.2 各類型處理器都在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

越來越“卷”,隨著處理器引擎越來越多,每個處理器引擎其實都突破了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各自邊界,侵入到其他處理器引擎的領地。例如:

  • CPU集成協處理器。CPU不斷擴展硬件加速指令集,這些加速指令集的執行單元就是協處理器。例如Intel Xeon支持AVX和AMX。
  • GPU集成CUDA核,還集成DSA性質的Tensor核,使得單個GPU引擎具有了DSA性質的能力。
  • FPGA集成CPU以及ASIC,例如AMD Xilinx Zynq。
  • ASIC不斷回調,變成部分可編程的DSA,可以當作是ASIC+DSA。

處理器引擎不斷擴展,在引擎內部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異構”能力,這可以看做是異構計算優化權衡的第三個維度。


4.3 異構計算的未來,從單異構走向多異構融合

前面我們從三個維度介紹了異構計算的優(左)化(右)權(搖)衡(擺):要想獲得靈活性,勢必會降低性能(效率);而要想獲得性能,勢必會降低系統的靈活性,增加系統的復雜度,使得系統難以駕馭。但考慮到業務應用對算力的渴求,我們不得不“迎難而上”,不斷的提升硬件平臺的性能。這樣勢必會增加整個系統的復雜度,也進一步提高了編程的難度。82b8e8b8-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受限于前面提到的異構計算孤島問題,把多個異構計算系統合并到一起的時候,不能簡單的拼湊,而是要重新構建一個新的超異構計算系統。

接下來,更重要的問題來了:如何駕馭比異構并行更復雜的超異構融合計算?


5、駕馭超異構


串行計算符合人類思維,編程相對最簡單;同構并行的編程,就要復雜很多;異構并行,則更是難上加難;那么超異構并行呢?那就是難上加難再加難。要想駕馭超異構,核心的思路跟駕馭異構計算的思路一致,就是要降低軟硬件系統的復雜度。接下來,我們詳細介紹一些主要的降低復雜度的方法。

5.1 復雜大系統分解成簡單小系統

82d0d16c-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從系統的角度,多個小系統組成一個大系統,多個大系統組成一個宏系統。反過來,復雜大系統可以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小的系統,大系統由多個小系統和小系統間的交互組成。

相比大系統,小系統必然更加簡單;針對分解后的小系統,則可以更加容易的駕馭。


5.2 依據系統的性能/靈活性特征進行分層

82f092cc-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應用,是完全不可確定的,針對應用,只能采用CPU處理器。如果完全“躺平”(不加約束),并不考慮平臺上面運行什么軟件任務,那么極端保守的做法就是選用CPU平臺。CPU平臺什么任務都能支持,但劣勢是性能是最差的,成本代價是最高的。一個系統并不都是應用類型的任務。系統可以看作是很多工作任務的組合,這些工作任務都各有特點,我們可以針對任務的特點,把任務進行分類:

一個極端。在系統中,有很多非常確定性的任務,比如虛擬化、網絡、存儲等,這些可以稱為基礎設施型任務。這類任務因為其確定性的特點,特別適合DSA和ASIC級別的加速處理器處理。

另一個極端,即不太好加速的應用部分。在硬件平臺上到底會運行什么樣的應用,通常是不可預知的,或者說應用是非常不確定的。因此,針對應用,最好是用CPU(+協處理器)平臺。CPU平臺還有另外一個價值,兜底,凡是無法加速或者不存在合適加速處理器的工作任務都可以放在CPU平臺處理。

處于兩個極端之間的部分任務,則通常是性能敏感的應用任務,比如AI訓練、視頻圖形處理、語音處理等。這類任務具有一定的確定性,但通常還是需要平臺的一些彈性的能力,其性能/靈活性特征處于前面兩個極端的中間。因此比較適合GPU、FPGA這樣的處理器平臺。

針對不同任務的靈活性/性能特征,把任務劃分到這三個層次,然后采取各自特征能力相符的處理器平臺,可以做到滿足整個系統最極致靈活性的同時,實現整個系統最極致的性能。


5.3 開放:讓處理器架構和生態收斂,防止碎片化

830c0dae-e297-11ed-b21f-dac502259ad0.png架構(硬件的具體實現是微架構,而架構指的是軟件看到的硬件架構),也可以稱為軟硬件接口,是系統架構中最核心的概念。

CPU目前有非常流行的RISC-v架構,RISC-v開放架構的價值大家都能夠理解。從CPU到ASIC,越往右,處理器的子類型越多,架構的數量也越多。不同類型、不同領域、不同場景、不同廠家、不同架構的處理器,如果不加以約束的話,會導致處理器架構的完全碎片化。越是處理器類型眾多,越需要全行業形成共識的開放架構。


5.4 軟硬件深度融合,讓硬件具有更多軟件的能力

軟件越來越復雜,業務邏輯變化越來越快,具體的表現就是軟件開發者越來越崇尚敏捷開發,兩個月一個小迭代,半年一個大迭代。同樣由于系統的復雜度提升,硬件卻與軟件相反,其開發難度越來越大,開發周期1-3年,生命周期5-8年。硬件的迭代周期完全跟不上軟件的更新節奏。因此,需要更進一步的系統架構創新,把傳統的軟件層次的能力融入到硬件中去。這些能力包括功能的擴展性、資源的彈性和近乎無限的資源擴展、完全的硬件虛擬化、硬件高可用等等,通過這些能力來整體的提升硬件的靈活性。

超異構計算,需要“軟硬件融合”來駕馭。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cpu
    cpu
    +關注

    關注

    68

    文章

    10483

    瀏覽量

    206955
  • 異構計算
    +關注

    關注

    2

    文章

    93

    瀏覽量

    16169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高通NPU和異構計算提升生成式AI性能?

    異構計算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根據生成式AI的獨特需求和計算負擔,需要配備不同的處理器,如專注于AI工作負載的定制設計的NPU、CPU和GPU。
    的頭像 發表于 03-06 14:15 ?256次閱讀

    配網故障定位裝置:未來發展趨勢挑戰

    在電力系統中,恒峰智慧科技設計的配網故障定位裝置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設備,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準確地找到故障發生的位置,從而進行有效的維修。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設備也在不斷地進步和改進。本文將探討配網故障定位裝置的未來發展趨勢
    的頭像 發表于 01-18 10:24 ?137次閱讀
    配網故障定位裝置:<b class='flag-5'>未來</b><b class='flag-5'>發展趨勢</b>與<b class='flag-5'>挑戰</b>

    5G毫米波頻段的特點、應用場景、技術挑戰和發展趨勢

    發展的重要方向。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介紹5G毫米波頻段的相關特點、應用場景、技術挑戰和未來發展趨勢。 首先,5G毫米波頻段具有豐富的頻譜資源。由于工作頻率較高,毫米波頻段的每個頻率
    的頭像 發表于 12-27 13:45 ?574次閱讀

    當芯片變身 3D系統,3D異構集成面臨哪些挑戰

    當芯片變身 3D 系統,3D 異構集成面臨哪些挑戰
    的頭像 發表于 11-24 17:51 ?340次閱讀
    當芯片變身 3D系統,3D<b class='flag-5'>異構</b>集成<b class='flag-5'>面臨</b>哪些<b class='flag-5'>挑戰</b>

    語音識別技術:進展、挑戰和未來

    語音識別技術是一種人機交互的核心技術,它賦予機器“聽懂”人類語言的能力。這項技術從早期的符號識別和模板匹配方法,發展到現在的深度學習模型,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富有成果的過程。本文將詳細探討語音識別技術的最新進展、面臨挑戰以及
    的頭像 發表于 09-24 09:48 ?578次閱讀

    請問模型推理只用到了kpu嗎?可以cpu,kpu,fft異構計算嗎?

    請問模型推理只用到了kpu嗎?可以cpu,kpu,fft異構計算嗎?
    發表于 09-14 08:13

    新一代計算架構超異構計算技術是什么 異構走向超異構案例分析

    異構計算架構是一種將不同類型和規模的硬件資源,包括CPU、GPU、FPGA等,進行異構集成的方法。它通過獨特的軟件和硬件協同設計,實現了計算資源的靈活調度和優化利用,從而大大提高了計算
    發表于 08-23 09:57 ?474次閱讀
    新一代<b class='flag-5'>計算</b>架構超<b class='flag-5'>異構計算</b>技術是什么 <b class='flag-5'>異構</b>走向超<b class='flag-5'>異構</b>案例分析

    異構計算場景下構建可信執行環境

    ”“獨立”發展。在異構計算場景的迭代中,從以CPU為中心,到CPU只是普通的PU,到未來可能沒有CPU。而機密計算卻非?!爸艺\”,始終圍繞CPU,即使最新的ARM CCA技術仍是圍繞C
    發表于 08-15 17:35

    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種模擬人類智能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它的發展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隨著AI技術的不斷升級和
    的頭像 發表于 08-15 16:07 ?7860次閱讀

    工業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面臨挑戰和發展趨勢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工業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面臨著一些挑戰和發展趨勢。首先,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工業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需
    的頭像 發表于 08-10 16:01 ?524次閱讀

    面部表情識別的未來發展趨勢

    面部表情識別作為一項復雜的技術,未來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本文將探討面部表情識別的未來發展趨勢,包括技術進步、應用拓展、標準化和開放性等
    的頭像 發表于 08-09 16:16 ?378次閱讀

    混合鍵合的發展趨勢挑戰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混合鍵合的趨勢、混合鍵合面臨挑戰以及提供最佳解決方案的工具。
    的頭像 發表于 07-15 16:28 ?1138次閱讀
    混合鍵合的<b class='flag-5'>發展趨勢</b>和<b class='flag-5'>挑戰</b>

    一文解讀AI未來發展趨勢、影響和挑戰

    人工智能(AI)是一項重要的技術領域,已經在許多領域中取得了顯著的進展。AI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和挑戰,這篇文章將探討AI的未來發展趨勢、影響和
    的頭像 發表于 06-28 17:21 ?3422次閱讀

    什么是私有云?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已成為政企構建云環境的核心組件。那么,什么是私有云?有哪些優勢?市場競爭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又是怎么樣的? 什么是私有云? 私有云(Private Cloud)是為一個組織單獨使用而構建的一種云計算服務形式。私有云可提供對數據
    的頭像 發表于 06-08 11:07 ?902次閱讀

    PrimeSimSPICE:異構計算模型實現數量級性能突破

    隨著對更高計算性能的需求不斷增加,HPC 行業正朝著異構計算模型發展,其中 GPU 和 CPU 協同工作以執行通用計算任務。在這種異構計算
    的頭像 發表于 05-24 16:53 ?616次閱讀
    PrimeSimSPICE:<b class='flag-5'>異構計算</b>模型實現數量級性能突破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