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軍民應用需求旺盛,微波產業迎發展拐點

jf_tyXxp1YG ? 來源:中科聚智 ? 2023-04-24 11:24 ? 次閱讀

射頻前端是無線電設備中用于模擬信號處理的部分,具體由頻率源、發射機、 接收機和 TR 組件等微波器組件構成。隨著國防信息化持續推進,以及民用市 場 5G 通信等應用的拓展,軍民領域無線電設備將加速升級列裝,驅動微波器 組件市場快速擴張。目前中國微波技術正在加速追趕國際一流水平,未來有望 在相控陣等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并帶動微波產業鏈迎來發展拐點。

微波器組件處理模擬信號,是無線電設備的核心。無線電設備是利用收發電磁 波,實現通信、探測、對抗等功能的設備,射頻前端是無線電設備中對模擬信號 進行調制解調、功放、濾波等處理的部分,在軍民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射頻 前端主要由頻率源、發射機、接收機和 TR 組件等微波組件構成:頻率源用于產 生穩定的高頻電信號載波;發射機主要功能為低頻信號的調制并放大;接收機能 夠濾除雜波,同時解調高頻信號。TR 組件通常用于相控陣,位于天線和接收機、 發射機之間,作用是調整單個陣元的相位。相控陣是由大量相同的陣元組成的陣 列,可利用陣元間相位差來合成需要的波形。

國內微波起步晚差距大,相控陣領域有望取得突破。微波技術誕生于一二戰之 間,此后近百年保持了快速發展,中國微波技術起步于建國后,目前在高頻器件、 產業化和系統設計三個領域和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導致產業競爭力弱, 軍用微波器組件性能不足,民用市場市占率偏低。隨著微波技術的發展,相控陣 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中國有望借助該技術實現彎道超車??蒲性核兔駹I企業是 中國微波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科研院所中 13 所和 55 所是市場主力軍,部分信 息化主機院所也會內部配套;民營企業業務規模較小,產品相對單一,但公司治 理更為靈活,“十四五”期間隨著下游信息化裝備加速列裝,民營企業業績彈性 或將更大。

國防信息化持續深入,軍用微波器組件市場加速擴張。信息化是“十四五”國 防建設重點,預計中國將加大對導彈、通信、雷達等領域的投入。中美導彈數量 差距大,隨著解放軍實戰化水平提升,導彈或將加速補庫存,其中裝備相控陣導 引頭的空空導彈將是列裝重點;新型號戰機裝備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微波器組 件價值量將得到提升;軍用通信對帶寬要求大幅增加,寬帶無線通信設備有望得 到重點發展,高價值的高頻微波器組件預計需求旺盛。預計通信、雷達、導航、 電子對抗等信息化裝備在“十四五”期間將加速列裝,帶動軍用微波器組件市場 實現擴張。

萬物互聯大幕開啟,民用射頻市場空間大。長期以來通信是射頻微波在民用市 場的主要應用領域,目前 5G 技術正逐漸成熟并實現商用化。5G 基站采用的 MIMO 技術大幅增加了微波器組件的用量,5G 通信覆蓋毫米波波段,高頻器件 單價更高,5G 基站建設直接推動了射頻微波市場擴容,據 Yole 預測 2022 年射 頻領域半導體微波器件市場規模有望達 25 億美元;另一方面 5G 也為自動駕駛、 物聯網等奠定了基礎,拓展了射頻微波的應用領域。除通信外車載毫米波雷達、 衛星導航定位終端、商業航天用抗輻照微波器組件等應用也將共同支撐起民用射 頻微波在中長期巨大的市場空間。

微波器組件處理模擬信號,是無線電設備的核心

射頻前端在無線電設備中不可或缺,微波器組件是其構成要素

射頻前端對模擬信號進行頻率變化,是無線電設備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無線電設備是 利用收發電磁波,實現通信、探測、對抗等功能的設備。天線振子在長度為無線電波長的 1/4 時工作效率最高,為了實現設備的小型化,無線電信號往往波長較短即頻率較高,而 受限于后端數字信號處理機能力,原始電信號頻率往往較低,因此無線電設備需要對模擬 信號進行頻率變化,射頻前端便是執行這一變化過程的部件。以數字信號轉化為無線電信 號為例,數據處理機(DSP)對數字信號進行分類、合并、計算等處理,數據轉換模塊將 處理后的數字信號轉化為模擬信號,射頻前端對模擬信號進行調制、功率放大等一系列處 理,最后經天線將模擬信號轉化為無線電信號。

5f1992e2-df3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隨著無線電設備的普及,射頻前端在軍民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受無線電技術進步 以及人類經濟活動范圍擴大等因素影響,無線電設備在軍民領域逐漸普及,帶動射頻前端 應用領域不斷增加。在軍用領域,射頻前端主要應用于雷達、軍用通信設備、軍用無線電 偵察和電子干擾等設備上;在民用領域,射頻前端主要應用于包括基站、手機和平板電腦 等在內的移動通信終端以及 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上,在 ADAS 中的應用主要為汽 車毫米波雷達,未來在物聯網領域,射頻前端也有廣大的應用前景。

微波器組件是射頻前端構成要素,各自承擔不同功能。射頻前端由微波組件構成,主 要包括頻率源、發射機、接收機和 TR 組件等,不同微波組件又包含各類微波器件。頻率 源用于產生穩定的高頻電信號載波,核心器件為振蕩器;發射機的核心器件包括調制器、 功率放大器(PA)和電源,調制器實現對低頻信號的調制,PA 用于放大高頻電信號;接 收機的核心器件主要包括低噪聲放大器、濾波器、解調器,能夠濾除雜波,同時解調高頻 電信號;接收機有傳統接收機和數字接收機兩種,前者通過電路解調,成本低但時間長, 后者集成了數模轉換模塊,將模擬信號先轉換為數字信號再進行解調,時間短但成本高; TR 組件是相控陣中必需的微波組件,傳統無源 TR 組件主要功能是信號的收發控制,核心 器件包括環形器、移相器等,新型有源 TR 組件已將發送機的功率放大等部分功能集成進 TR 組件。

射頻芯片指用集成電路技術制造微波器組件,應用場景逐步拓寬

芯片是集成電路方法的應用,而非某種特定功能的器件。芯片是根據特定目的和用途, 用集成電路的方法制造電路中的器件、組件、模塊甚至系統。集成電路是電子學中一種將 電路(主要包括半導體設備、被動組件等)集中制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的小型化方式。 芯片在制造過程中根據特定需求進行設計,通過集成電路的方法得以實現,不同功能的器 件、組件、模塊乃至系統均可通過集成電路的方法集成于芯片中。

多層級射頻芯片大幅提高小型化和集成化程度,在無線電設備中應用逐步拓寬。射頻 芯片是把射頻前端中的器件、組件、模塊,甚至整個射頻前端通過集成電路的方法集成芯 片。射頻前端已實現多層級芯片化,器件級有功放芯片、開關芯片(移動通信傳導開關、 WiFi 開關、天線調諧開關)等;組件級有 TR 芯片等;模塊級有數模轉換芯片、電源芯片 等;系統級有手機中的射頻前端芯片。芯片集成工藝在射頻前端的應用大幅降低器件尺寸, 提高模塊的集成度,為成本控制和性能堆疊提供技術基礎。功放芯片是通信基站和終端中 必不可少的電子元器件,TR 芯片是整個雷達的關鍵電子元器件之一,在軍用雷達領域中 得到廣泛應用。隨著 5G 技術廣泛商用和中國移動通信基站進一步增建,射頻芯片應用場 景將進一步擴大。

科研院所是市場主力,民營企業業績彈性大

射頻微波市場參與者主要包括體制內科研院所和體制外民營企業兩大類??蒲性?所中,13 所和 55 所是射頻微波領域的主力軍,產品譜系全面下游應用涵蓋廣泛,在化合物半導體功率器件等技術上實力較強;14 所、29 所等信息化主機院所,往往也 會生產部分微波器組件用于自供。民營企業業務規模小于 13 所和 55 所,產品多集中 于特定類型的微波器組件,配套的型號也相對較少,但民營企業在公司治理上更為靈 活,“十四五”期間隨著下游信息化裝備加速列裝,民營企業業績彈性或將更大。

國內微波起步晚、差距大,相控陣領域有望取得突破

我國微波技術起步晚、差距大,產業不成熟競爭力較弱

微波技術一戰后登上歷史舞臺,在近一百年間保持了快速發展。微波技術誕生于一二 戰之間的間戰時期,1936 年 Southworth 發表論文宣布了波導傳輸實驗成功,正式開創了 微波技術的歷史。此后微波技術保持了近一百年的高速發展,1939 年第一臺分米波雷達 的誕生極大的推進了微波技術的落地和發展,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雷達技術迅速走向 成熟,反雷達技術應運出現,電子對抗這一全新分支走上歷史舞臺;戰后射電天文學大發 展對于微波技術的性能指標提出了更高要求,冷戰時期的太空軍備競賽助推微波技術進入 大發展時期;90 年代至今有源相控陣雷達、通信升級、智能駕駛和萬物互聯主導了微波技 術革命式發展。

我國微波技術起步晚且前期發展慢,近年快速追趕差距逐步縮小。在一次世界大戰后 微波技術出現時,我國處于長期戰亂和割據狀態,錯過了微波技術登臺之初的黃金時期, 直到建國后中國微波技術才開始起步,50 年代初期我國研制出第一臺米波防空雷達,相較 世界先進技術差距約二十年。60 年代初微波技術重要性得到重視,相關產研教的系統性體 系開始建立;80 年代伴隨改革開放的腳步,我國微波產業開始加速趕超,直到近年在個別 細分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就,行業整體差距也逐步縮小。

目前我國微波技術在高頻器件、產業化和系統設計三個領域存在較大差距。相比國際 一流水平,目前我國微波技術存在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1、隨著軍用無線電設備 的升級,以及民用 5G 通信及物聯網的發展,微波器組件需要支持的頻段顯著升高,在高 頻微波器組件領域,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2、雖然我國在部分先進微波器組 件的研發上取得突破,但產業化上仍存在不足,導致國產微波器組件在成本和可靠性上存 在差距;3、隨著電子產品趨于小型化,微波器組件的供電、散熱等問題愈發突出,對射 頻前端的系統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這一點上我國也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微波技術上的差距,導致我國微波產業競爭力較弱。我國微波技術相對世界先進水平 整體落后,軍用器件性能存在差距,同時民用產品國產化率較低。例如抗干擾通信領域, 美國的戰略防御計劃(SDI) 實現了極高的設備通信率,通過大量信息實現抗干擾交換并且 可以無障礙監測傳輸,其中高空監視傳感器能實現同時監視 1500 個同時發射的導彈;而 我國在解密技術、編碼糾錯技術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另外在電子戰領域,美歐主要軍 事強國起步早,并在數十年間發展迅速。2016 年,美軍推出世界首套認知電子戰系統(SRx), 提供自適應、可遠程重新編程等功能,集成在手掌大小的模塊中,并能實現全譜覆蓋。而 國內對于下一代認知電子戰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技術也整體落后。民品則由于起步晚、 規模小、成本控制能力較差,難以打開下游市場,相關國產器組件市占率較低。

軍民相控陣技術發展迅速,中國有望取得突破

相控陣雷達大量應用,帶動微波器組件需求上升。相控陣雷達是由大量相同的陣元組 成的雷達面陣,每一個陣元都可以控制其電流相位,通過控制陣元之間相位差來實現電子 掃描。相控陣雷達使用密集天線陣列,可同時針對不同方向進行電子掃描,目前已成為列 裝主流。在探測、電子對抗等領域,微波組件占據相關制造成本的 60%以上,市場空間巨 大。我國已從雷達制造大國邁入雷達研發強國,目前處于大量使用單片微波集成電路的固 態模擬有源相控陣體制階段,并逐步向數字陣列雷達過渡,相控陣雷達大量使用發射單元 也進一步帶動了 TR 組件等微波器組件價值量占比提升。

5f3d54d4-df3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有源相控陣雷達優于無源相控陣雷達,已成為軍用相控陣發展方向。有源相控陣雷達 是相控陣雷達的一種,區別于無源相控陣中,通過移相器改變發射機產生的高頻信號,有 源相控陣雷達的每個發射/接收組件(TR 組件),都能自己產生高頻信號。有源相控陣雷達 憑借多功能、遠距離、高精度、高靈活性、高可靠性以及優良的抗干擾能力等鮮明特征, 性能上優于無源相控陣雷達。因此,有源相控陣雷達已成為當前艦載相控陣雷達、機載雷 達、導彈導引頭等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得到世界軍事強國的重點發展。

毫米波 MIMO 技術在 5G 等民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也將提振微波器組件需求。毫米 波是指 30~300GHz 頻域(波長為 1~10mm)的電磁波,具有頻譜寬、方向性好、可靠性 高、波長極短的特點。伴隨物聯網和 5G 移動通信的飛速發展,頻譜資源逐漸緊缺,開發 利用毫米波頻譜資源成為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重點。為充分發揮毫米波優勢,5G 基 站廣泛使用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IMO),該技術指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使用多個發射天 線和接收天線,以改善通信質量,和相控陣技術有較高的相關關系,同樣也將增加對微波 器組件的需求。

中國相控陣技術發展較快,在軍民領域應用中有望取得突破。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在 真空電子管等技術上和歐美發達國家差距較大,這也導致中國無線電產業長期處于落后地 位。近年來隨著無線電技術進步以及有源相控陣的普及,晶體管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替代 真空電子管,在這一變革中,中國緊抓歷史機遇,在晶體管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也帶動 軍民相控陣技術迅速發展。預計未來隨著相控陣技術在軍民領域應用逐步拓展,中國或將 在射頻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國防信息化持續深入,軍用微波器組件市場加速擴張

信息化仍是“十四五”國防建設重點,無線電設備有望加速列裝?!笆糯蟆眻蟾鎸?1997 年提出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提前了 15 年。2020 年軍隊如 期實現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目標,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 革目標任務,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 了中國“十四五”發展首要任務。全會擬定政治和經濟目標中,軍事問題所處位置明顯擴 大,“十四五”國防現代化建設中,信息化仍然是重點,文件指出,要加快機械化信息化 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信息化建設的深入,通信、雷達、電子對抗等信息 化裝備將加速列裝。

導彈加速補庫存,導引頭增長空間大

中美導彈數量差距大,實戰化下中國或加速補庫存。冷戰結束以來,美軍先后參與科 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持續的戰爭帶動了導彈等先進裝備需求,美軍導 彈庫存數量一直維持高位,根據《TheMilitaryBalance》的數據,目前美國擁有洲際彈道 導彈 450 枚,各類戰術導彈數以萬計;目前美軍仍在加大導彈領域的投入,2021 年美軍 在戰略導彈上的預算達 40 億美元,在戰術導彈上的預算更是高達 113 億美元。相比之下 我國導彈庫存較低,補庫存需求大,預計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的導彈數量將呈現加速增 長的態勢。

5f5fc2bc-df3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先進空空導彈需求旺盛,或成為列裝重點?,F代戰爭中,帶有主動雷達指導的先進空 空導彈,能夠有效殺傷敵方空中力量,是空軍爭奪制空權的利器。AIM-120 是美軍先進空 空導彈的典型型號,該系列是應美國空軍、美國海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其他盟國的行 動要求,研制的最先進的全天候、全環境中程空對空導彈系統。該系統是一種主動雷達制 導攔截導彈,具有固有的電子保護能力,用于空中應用,以對抗大規模穿透飛機,是美軍 繼 AIM-7 之后的第四代空空導彈。 AIM-120 系列將通過全球定位系統輔助導航、改善網 絡兼容性和通過雙向數據鏈路能力提高機組人員的生存能力來提高精度。隨著中國周邊地 緣政治的復雜化,我們認為先進空空導彈需求旺盛,有望成為我國重點列裝型號。

先進空空導彈需要持續迭代更新,訂單具備較強持續性。由于地方戰機更新換代,以 及戰場環境日趨復雜,先進空空導彈也需要持續迭代更新。美國 AIM-120 導彈 1981 年研 制,用于對付 80 年代已有及其未來可能出現的戰斗機、戰斗轟炸機及巡航導彈,1985 年 試射,1991 年服役?,F已研制出 A、B、C、D 等多種改進型號并裝備多國空軍。A 型采 用二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方式為慣性制導+指令修正制導+主動雷達末制導,具有“射 后不管”和多目標攻擊能力;B 型為 A 型的改進型,采用更先進的數據處理器;C 型是專 為美國第四代戰斗機 F-22 改制的,前后翼展均為 450 毫米,最大飛行速度 5 馬赫,一架 F-22 一共可掛 4 枚 A 型導彈或 6 枚 C 型導彈。我們認為中國的先進空空導彈也將迭代更 新,在較長的時間范圍內該型導彈訂單都有較好保障,或將驅動相關產業鏈持續健康發展。

先進導彈加速列裝,帶動微波器組件市場擴張。近年來我國國防軍備發展迅速,實戰 化演練次數及實彈發射次數猛增,導彈需求快速增長。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導彈列裝 數量將大幅增長。導彈加速列裝也將帶動導彈配套市場維持高景氣,根據《防空導彈成本 與防空導彈武器裝備建設》(單紹敏,李桂軍,楊鳳鳴)一文,大部分導彈中的制導分系 統和穩定控制分系統都占導彈成本的 40%-60%,在制導分系統中射頻前端是核心結構之 一,導彈領域微波器組件市場有望保持高增長。

有源相控陣普遍應用于先進戰機,單機微波器組件價值量提升

新型號戰機加速列裝,有源相控陣雷達應用增加??哲娧b備上,我國仍裝備大量二代 戰機,作為主力機型的三代戰機占比不足一半,而較先進的四代機占比極低,相比之下美 國已完全淘汰二代機,四代機占比高達 15%;我國在多用途中型直升機、大中型運輸機的 結構占比以及教練機的配比上較美國也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加速,老舊裝 備更新換代,新型號戰機加速列裝。由于有源相控陣在性能上更優,追蹤與搜索能力更強、 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抗電子干擾能力更強、具有高數據通信能力等,在新型號戰機中有源 相控陣雷達正逐漸取代無源相控陣雷達。

自主研發有源相控陣雷達,支撐空警 500 性能領先。預警機即空中指揮預警飛機,是 指擁有整套遠程警戒雷達系統,用于搜索、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指揮并可引導己方飛機 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近年來中國在預警機領域投入巨大,據環球網報道,早期的空警 -2000 預警機上安裝的 K/LLQF01 雷達技術來源于俄羅斯,目前最新的空警-500 預警機, 采用完全由中國自行研制開發的預警雷達,由多部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以三角形排列組 成,性能優于空警-2000 的機械掃描式雷達,且比 K/LLQF01 更小、更輕。

5f81b250-df3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機載雷達向有源相控陣升級,微波器組件價值量上升。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每個發射/ 接收組件(TR 組件),都能自己產生電磁波,因此雷達中電源模塊、功率放大器等微波器 組件用量顯著高于傳統體制雷達和無源相控陣雷達。隨著先進戰機中機載雷達向有源相控 陣雷達升級,單架飛機中微波器組件價值量上升,疊加新型號戰機加速列裝,機載領域微 波器組件市場有望進入快速擴張期。

軍用通信向大帶寬發展,高頻微波器組件占比上升

軍用通信是戰斗力保障,美軍 C4I 投資超百億美元。軍用通信以軍用無線專網通信為 主,軍用專網通信設備需具備抗干擾性能、保密通信能力、良好的電磁兼容性和優越的防 振、抗沖擊性能,對通信可靠性要求高。軍品應用環境較為惡劣,需要經受振動沖擊、電 磁干擾、高低溫、高空等極端環境的考驗。軍用通信是軍隊戰斗力的保障,是國防開支重 點投入方向,美軍 2021 年在 C4I(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和情報)領域投資達 119 億美元,其中基礎通信設備 11 億美元,信息安全保障 10 億美元。

5fabfe34-df3e-11ed-bfe3-dac502259ad0.png

我軍通信仍以窄帶為主,軍用寬帶有望得到重點發展。國防信息化的發展分為網絡化 國防、信息化國防、智慧國防和智能國防四個階段。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處于第 三階段后期,并即將過渡到第四階段。我國仍處于初級階段后期,剛剛邁入到全面建設的 第二階段?!笆晃濉鼻拔臆娙灾饕捎密娪枚滩娕_和窄帶戰術電臺作為通信保障的主 要手段,其傳輸帶寬較窄、裝備用途單一、集成化程度較低、軍兵種網系重復且不能互聯 互通,在傳輸速率、業務種類方面都與最新通信技術之間存在代差,無法滿足現代信息化 戰爭的需要。參考美軍發展經驗,我們認為隨著國防信息化持續推進,戰場信息流將大幅 提升,帶寬需求或將呈指數級增長,軍用寬帶建設或將提速。

軍用寬帶頻段較高,高頻微波器組件占比或提升。隨著國防信息化進程不斷加深,包 含圖像、視頻、語音、數據等在內的大容量信息流增多,只能支持低速率的數據服務的窄 帶數字集群通信系統,無法適應業務需求的變化,帶寬大、速率高的寬帶數字集群通信系 統需求愈發強烈。由于電磁波物理特性,大帶寬的軍用寬帶需要使用頻率較高的頻段,軍 用寬帶設備也需要配套高頻微波器組件,高頻微波器組件技術含量高生產難度大,其價格 和適配的頻段正相關。隨著軍用寬帶的普及,我們預計軍用通信領域高頻微波器組件占比 將提升,并帶動單個設備中微波器組件的價值量增加。

北斗三號成功收官,射頻前端受益軍用終端加速列裝

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建成,軍用定位精度達 0.5 米。2020 年 7 月 31 日,我國北斗三號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與二號系統相比,北斗三號覆蓋范圍更廣,首次實現了全球 覆蓋;授時、定位精度也提高了 1 倍以上。單從定位精度來看,北斗軍用級別的定位精度 達到 0.5 米,僅稍遜于 GPS 軍用級別的 0.3 米參數。在現代信息化戰爭的推動下,北斗作 為我國自主研發的軍民兩用導航系統,是軍隊裝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一環。據《中國衛星 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預測,2020 年北斗 單兵裝備的配備率將達到 80%,但與美國單兵 100%的裝配率仍存在一定差距。未來北斗 單兵裝備配備率或將繼續提升,軍用北斗市場有望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2025 年軍用北斗市場規?;蚪咏?300 億元,為微波器組件發展提供新增量。隨著北 斗三號組網完成,北斗導航定位精度大幅提升,同時覆蓋范圍也從一帶一路地區拓展至全 球,在軍事領域實用性大幅提升,終端列裝速度或將加快。參考美國經驗,我們認為北斗 軍用市場對國家軍費開支依賴程度較高,“十四五”期間國防建設有望加速,預計 2025 年 軍費預算將達 1.8~2.0 億元,對標美國軍用 GPS 支出 1.5%的軍費占比,我們認為 2025 年我國軍用北斗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270~300 億元。射頻前端作為接收信號的關鍵部分,在 導航產業鏈中價值占比較高,有望受益于軍用北斗市場的迅猛發展。

無線電設備廣泛應用于電子對抗等領域,為微波器組件提供新增量

電子對抗重要性日益提升,我國加速追趕美俄等軍事大國。隨著國防信息化提升,制 信息權已成為戰爭勝負的關鍵,電子對抗重要性日益提升。中船重工 723 所丁凱在《電子 對抗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中指出,電子對抗在現代化戰爭中擔任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誰掌握了電子對抗的優勢,就掌握了整個戰爭的形式。目前我國對電子對抗的重視程度日 益提升,在電子對抗技術設備研發方面不斷追趕美國、俄羅斯等軍事大國。同時我軍也在 組建專業化的電子對抗部隊,并加強部隊訓練,據央視報道解放軍空軍某電子對抗師全年 擔負三等戰備值班??紤]到電子對抗技術提升、專業部隊擴編和高強度戰備帶來的設備損 耗,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電子對抗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

高科技戰爭對引信技術提出更高要求,進一步打開引信市場空間。隨著現代武器裝備 發展,主戰裝備殺傷力遠超防護力,能否精確命中敵方目標已成為對抗勝敗的關鍵,引信 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由于各種隱身技術、光電干擾技術、誘餌彈技術等的廣泛應用以及導 彈、飛機等目標機動性能的提高,傳統引信的殺傷效果受到削弱,在未來戰爭向高科技、 高度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引信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性凸顯,引信研究院在 2021 年度 工作會議中指出,要將“全面突破引信基礎、關鍵和前沿技術”、“全面實現數字化研發設 計轉型”作為“十四五”總體目標。引信行業在國內漸受重視,國內引信市場高增長可期。

新一代毫米波敵我識別系統問世,未來有望實現大規模應用。敵我識別即對目標敵我 屬性、類型的判別。傳統敵我識別設備多依靠激光體質,毫米波體制因其抗干擾能力強、 全天候工作的特性而脫穎而出,成為當下各國陸軍敵我識別體系的主流。美國的 BCIS 系 統、韓國的 BIS-戰場 IFF 系統等均屬于先進的毫米波體制。目前我國的敵我識別系統也在 從局限性大、惡劣天氣下識別能力差的激光體制向性能優越的毫米波體制轉變。2019 年, 解放軍新一代毫米波單兵敵我識別系統開始小批量裝備部隊,進入實戰測試階段,待此系 統徹底完善后,將在我軍實現大規模應用。

萬物互聯大幕開啟,民用射頻市場空間大

在萬物互聯時代,微波技術民用價值被不斷發掘,產業天花板持續拔高。射頻器件是 無線連接的核心,是實現信號發送和接收的基礎零件,在民用市場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 通信是射頻在民用市場最主要的應用領域,5G 通信頻率覆蓋毫米波波段,該波段微波器組件價格較高,同時 5G 基站采用 MIMO 技術,微波器組件用量也大幅增加,5G 商用通 信的逐步普及,將帶來微波電路的巨大需求。此外 5G 基站的規?;佋O也將釋放物聯網 等其他應用需求,相關終端有望放量。衛星導航加速與智能駕駛等新型領域產業融合,車 載導航、便攜式導航儀、智能行車記錄儀等終端微波器組件市場應用前景廣闊。隨著高級 輔助駕駛技術的逐步普及,汽車雷達前后裝市場需求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隨著射頻在傳 統通信領域應用增加,以及在物聯網、智能駕駛等新興市場取得突破,民用微波器組件市 場天花板有望持續拔高。

射頻功率組件需求強勁,有望進入快速發展期。

在民用射頻器組件中,功率器件占據 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而得益于 5G 基站建設、小型基站增補,射頻功率器件市場有望走出 2015 年以來的低潮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根據 Yole 預期,射頻功率組件市場有望在 2022 年達到 25 億美元,2016-2022 年間 CAGR 達到 9.8%;而在這其中,基站設施與無線回 程網絡等組件占比接近一半,2016-2022 年間 CAGR 分別達到 12.5%、5.3%。而據 Yole 數據,軍事的射頻功率器件同期 CAGR 為 4.3%。民用端的強勢需求,將在未來幾年持續 推動射頻功率組件市場發展。

5G 商用部署加速,射頻芯片市場擴張

5G 基站中射頻組件數量和價值上升。5G 時代主流基站將演變為 BBU+AAU 的形態, 應用 Massive MIMO 技術,64 通道的天線方案使得一個 5G 基站需要 192 個濾波器,遠 高于 4G 時代 8 通道方案的濾波器數量。同時在 Massive MIMO 技術下,射頻器件需要與 天線高度集成,射頻器件技術門檻與附加值大大提高。在 3G、4G 階段,射頻價值僅占整 體基站總價值的 4%,而在 5G 時代,射頻價值比重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至 8%-10%。

5G 商用后,終端設備射頻前端價值量也將顯著提升。從手機終端的單機價值量來看, 5G 時代單機價值達到 25 美金,顯著高于 3G 時代的 8 美金與 4G 時代的 18 美金,與 4G 相比增幅近 40%。從射頻間端器件數量來看,由于 5G 需要支持更多的頻段、進行更復雜 的信號處理,所需濾波器、功率放大器等射頻組件數量顯著增加,若未來 5G 手機將需要 實現更復雜的功能,包括多輸入多輸(MIMO)、智能天線技術(如波束成形或分集)、載 波聚合(CA)等,射頻前端價值量還將持續提升。

北斗精度追平 GPS,民用市場有望打開

北斗發展滯后于 GPS,性能落后商業競爭力弱。GPS 的前身為美國軍方于 1958 年 率先提出的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研制計劃。歷經 20 多年的系統方案論證、修改,研制試 驗,耗資約 300 億美元,到 1994 年 GPS 衛星星座系統基本完成 24 顆衛星全球布局,全 球監測覆蓋率達到 98%。相比之下中國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從概念提出到實驗驗證,再到 發射組網,各個關鍵進度時點均比美國落后約 20-25 年,北斗三號組網完成以前,北斗系 統定位精度長期弱于 GPS 系統,導致目前北斗在民用市場競爭力弱,在除特定行業市場 以外的商業市場擴張較慢。

5fd80092-df3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建成后授時和定位精度大幅提升。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從 1994 年啟動開始,至今已經發展至第三代。2019 年底,北斗三號所有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 完畢,標志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相比于北斗一號和二號,北斗三號在原 子鐘和星間鏈路兩個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使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度實現了由 10 米量級向 米級的跨越。性能上已經實現對 GPS 的趕超,為后續北斗大規模商業應用奠定了基礎。

中國導航市場快速擴張,北斗商業潛力巨大。根據《2020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 產業發展白皮書》(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顯示,2019 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 總體產值達 3450 億元,較 2018 年增長 14.4%。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 關的產業核心產值為 1166 億元, 在總產值中占比為 33.8%,北斗對產業的核心產值貢 獻率超過 80%?!氨倍?”行業應用的深入推進以及消費市場的逐步拓展,民用市場發展潛 力巨大。

北斗應用獲政策加持,短期行業應用市場增長快。行業市場是指面向行業用戶和特定 用途的應用市場,主要包括終端產品銷售和解決方案服務兩大類業務,面向測繪、位移監 測、農業機械等領域。根據上海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 年中國行業導航市場規模達 120.77 億元,同比增長 24.97%。從細分市場來看,如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基于北斗、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設備的無人駕駛電動港口牽引車(L4 級)可實現全程自動駕駛 水平運輸。由于部分行業應用涉及敏感地理信息,為保障國家安全,政府出臺政策引導北 斗替換 GPS,這部分市場對終端價格敏感較低,預計短期北斗在行業應用市場將保持快速 增長。

60011bda-df3e-11ed-bfe3-dac502259ad0.jpg

大眾應用市場前景廣闊,終端價格下降后北斗占比或提升。民用導航位置服務包括智 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平板、數碼相機等終端市場,截至 2019 年底,中國國產北斗兼容 型芯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 1 億片,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 4.6 億臺,其中 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銷售量達到 3.72 億臺;而在乘用車導航領域,截至 2018 年 12 月,北斗/GNSS 兼容乘用車前裝智能車載終端推廣近 200 萬臺,在國內 10 多個 汽車生產企業 30 多個車型實現了批量應用。大眾應用中消費者對價格較為敏感,由于北 斗三號組網完成時間較短,相關產業鏈尚不成熟,目前終端產品價格遠高于 GPS 產品, 大眾應用市場拓展難度較大。預計未來隨著北斗應用增加,規模效應凸顯,終端價格有望 下降至 GPS 相同水平,北斗在大眾應用市場中占比或將提升。

智能駕駛漸行漸近,毫米波雷達有望普及

智能駕駛時代,毫米波雷達成為必需。毫米波雷達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30~300GHz) 的探測雷達。同厘米波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分辨率高的特點; 與紅外、激光、電視等光學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具有全天 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時的特點,其車載重要性與日俱增,車載毫米波雷達逐漸進入快車道。 隨著 ADAS 滲透率逐步提高,“1 長+4 中短”5 個毫米波雷達,逐步成為汽車標配。目前 眾多車企,如大眾、奔馳、奧迪、豐田等都已在其中高端車型上配置了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雷達進入快速擴張期,帶動射頻組件需求擴大。隨著無人駕駛產業的進一步發 展,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逐年增加。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超 50 億 美元,持續 5 年保持 20%以上的高增速。而國內市場則增長更加迅速,2016-2020 年間保 持 30%以上的高增速,高于全球表現,2020 年毫米波雷達市場或達到 72.1 億元。隨著國 內汽車消費持續結構升級,無人駕駛汽車市場需求擴大,國內毫米波雷達前后裝市場高增 長在未來幾年或能夠持續。射頻前端組件作為毫米波雷達的核心射頻部分,其成本占比約 25%,需求或將進一步擴大。

商業航天迎發展機遇,抗輻照微波器組件將重點發展

海外衛星互聯網開始運營,政策支持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全球衛星互聯網發展主要 經歷了三個階段,目前衛星互聯網與地面通信系統互補合作、融合發展,開始步入寬帶互 聯網時期。以 OneWeb、SpaceX 等代表企業開始主導新型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其中 SpaceX 旗下 Starlink 已于 2020 年底開始商業運營,衛星互聯網發展邁入新時代。近年來 中國低軌通信衛星發展布局呈現快速發展態勢。2020 年 4 月,衛星互聯網作為通信網絡 基礎設施的代表之一被首次納入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的范疇,標志著衛星互聯網建設已上 升為國家戰略性工程。隨著諸多政策的逐漸落實,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有望迎來發展新機 遇。

衛星產業增長穩健,商業航天或驅動產業發展提速。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 發布的《2019 年衛星產業狀況報告》,2018 年全球航天經濟產業總收入為 3600 億美元, 其中衛星相關產業收入為 2774 億美元,2011-2018 年度增長率在 6%以上,穩步上升。而 在這之中,衛星服務業和地面設備服務業占比較高,2018 年兩者合計占整體衛星產業收 入比例為 91%,目前全球航天市場仍由各國政府主導,商業化程度較低。我們預計未來隨 著衛星性能提升以及運營成本下降,商業航天需求將逐步釋放,驅動產業規模增速提升。

空間環境輻射量大,抗輻照微波器組件有望得到重點發展。衛星通信與地面設備是航 天產業市場規模的最重要的兩個環節,射頻組件在這兩大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空間環 境中由于缺乏大氣層和地磁場保護,X 射線等高能輻射對電子元器件危害較大,抗輻照微 波器組件不可或缺。目前我國微波器組件抗輻照技術,和海外先進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限制了我國空間經濟的發展,我們預計未來抗輻照微波器組件或將成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相關市場潛力巨大。

審核編輯 :李倩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微波
    +關注

    關注

    16

    文章

    1029

    瀏覽量

    83174
  • 模擬信號
    +關注

    關注

    8

    文章

    981

    瀏覽量

    51972
  • 相控陣雷達
    +關注

    關注

    5

    文章

    47

    瀏覽量

    10610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半導體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連續三個月正增長

    半導體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連續三個月正增長 據半導體行業組織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的觀點,半導體市場需求日益旺盛,預計在2024年半導體銷售額將增長13%-16%,金額有可能
    的頭像 發表于 03-25 16:02 ?652次閱讀

    引領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

    據了解,鄧中翰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持有樂觀態度,他認為,我國集成電路業鏈條齊全,消費市場巨大,新類型產品應用需求旺盛。未來發展需重視底層技
    的頭像 發表于 03-05 09:47 ?221次閱讀

    臺積電漲超5%創歷史新高 AI需求旺盛可望逐年高速增長50%

    臺積電漲超5%創歷史新高 在AI需求旺盛的帶動下臺積電股價水漲船高,臺積電臺股在3月4日一度漲超5%;股價高達725元新臺幣,市值上漲到18.8萬億新臺幣,創歷史新高。而在上周五臺積電美股也上漲
    的頭像 發表于 03-04 14:13 ?540次閱讀

    華為宋曉迪:FWA三大拐點,加速家寬業務發展

    在MWC24巴塞羅那期間舉辦的FWA精英俱樂部第二屆沙龍上,華為運營商BG首席營銷官宋曉迪博士發表了《FWA三大拐點,點亮家寬業務》的主題演講。
    的頭像 發表于 03-01 09:36 ?241次閱讀

    萬兆電口模塊的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本文將探討萬兆電口模塊的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市場需求增長迅速,企業、數據中心、園區網等需求不斷推動產業快速
    的頭像 發表于 02-21 16:13 ?180次閱讀

    曼恩斯特預計2023年凈利潤增長62%-77%,受益于新能源市場需求增加

    對于利潤增加的原因,曼恩斯特解釋道,新能源產業持續蓬勃發展,市場需求旺盛,加之公司訂單接收及產品交付能力提升,使其報告期內實現的收入較去年同期有顯著增長。
    的頭像 發表于 01-26 09:37 ?331次閱讀
    曼恩斯特預計2023年凈利潤增長62%-77%,受益于新能源市場<b class='flag-5'>需求</b>增加

    華秋榮獲億邦動力2023產業互聯網千峰獎,引領電子產業數字化變革

    ,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優化電子產業鏈條的運作效率,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全球電子制造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助力全球電子制造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發表于 12-15 09:57

    華秋榮獲億邦動力2023產業互聯網千峰獎

    ,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優化電子產業鏈條的運作效率,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全球電子制造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助力全球電子制造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發表于 12-15 09:53

    英碼科技精彩亮相火爆的IOTE 2023,多面賦能AIoT產業發展!

    地結合業務需求生成算法,并結合國產AI邊緣計算算力設備進行移植優化,是解決AI算力產品國產化,并推動AI產業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英碼科技基于這樣的市場痛點和需求打造了“深元”AI引擎,
    發表于 09-25 10:03

    產業東風,柔性電子供應鏈企業的機會與挑戰

    不斷推進,形成上下游貫通發展、協同互促的良好局面。 電子供應鏈 在具體的工作舉措上,《方案》 從傳統及新型行業市場、綠色智能制造 、電子信息技術創新、 供應鏈轉型升級 、產業政策環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
    發表于 09-15 11:36

    《2023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 北斗芯片再受關注

    驅動力地鞭策下,持續創新、持續進步、持續超越,以北斗芯片研發踐行國家科技創新戰略。 隨著“北斗+”和“+北斗”產業深度融合的蓬勃發展,時空信息服務需求已深入千行百業,行業深化應用態勢也愈發
    發表于 09-11 09:35

    華秋亮相2023世界汽車制造技術暨智能裝備博覽會,推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博覽會,掀起行業熱點新高潮。此次展會整合汽車全產業鏈優勢資源,一站式解決資源互通、信息交流、產品貿易的需求。華秋作為全球領先的產業數字化智造平臺,受邀參加此次展會。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發表于 08-04 13:47

    企業游學進華秋,助力電子產業創新與發展

    缺貨,到需求萎縮,再到下游外遷??苿撆d國的同時,中國電子產業也面臨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在供應鏈端,優化產業結構,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供應鏈,增強供應鏈內在韌性勢在必行。在制造端,隨著大數據
    發表于 07-31 11:48

    LED顯示“黎明拐點”已至

    以中游RGB封裝和下游顯示應用價格回漲為風向標,一系列的數據和市場情況都預示著LED顯示產業黎明拐點已至。
    發表于 06-25 14:04 ?391次閱讀

    技術賦能防水連接器產業發展,微波固態源行業走向更精準

    隨著雷達、通信、電視廣播等微波系統技術的不斷發展,微波固態源亦風生水起。其需要高可靠的電源和信號連接來確保輸出高標準的微波。
    的頭像 發表于 06-13 09:54 ?317次閱讀
    技術賦能防水連接器<b class='flag-5'>產業</b><b class='flag-5'>發展</b>,<b class='flag-5'>微波</b>固態源行業走向更精準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