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BGA封裝與PCB差分互連結構的設計與優化

射頻問問 ? 來源:射頻問問 ? 作者:射頻問問 ? 2023-04-06 11:14 ? 次閱讀

摘要:隨著電子系統通信速率的不斷提升,BGA封裝與PCB互連區域的信號完整性問題越來越突出。

針對高速BGA封裝與PCB差分互連結構進行設計與優化,著重分析封裝與PCB互連區域差分布線方式,信號布局方式,信號孔/地孔比,布線層與過孔殘樁這四個方面對高速差分信號傳輸性能和串擾的具體影響。

利用全波電磁場仿真軟件CST建立3D仿真模型,時頻域仿真驗證了所述的優化方法能夠有效改善高速差分信號傳輸性能,減小信號間串擾,實現更好的信號隔離。

近年來,球柵陣列(BGA)封裝因體積小,引腳多,信號完整性和散熱性能佳等優點而成為高速IC廣泛采用的封裝類型。

為了適應高速信號傳輸,芯片多采用差分信號傳輸方式。 隨著芯片I/O 引腳數量越來越多,BGA焊點間距越來越小,由焊點、過孔以及印制線構成的差分互連結構所產生的寄生效應將導致衰減、串擾等一系列信號完整性問題,這對高速互連設計提出了嚴峻挑戰。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板級信號完整性問題的研究仍多集中于水平傳輸線或者單個過孔的建模與仿真,頻率大多在20 GHz以內。 對于包括過孔、傳輸線的差分互連結構的傳輸性能以及耦合問題研究較少。 并沒有多少技術去減少封裝與PCB互連區域垂直過孔間的串擾。

文章針對高速BGA封裝與PCB差分互連結構進行設計與優化。 著重分析改進差分布線方式,信號布局方式,信號孔/地孔比,布線層與背鉆這四個方面對改善高速差分信號傳輸性能和串擾的具體影響。 利用全波電磁場仿真軟件CST微波工作室建立3D仿真模型。 仿真頻率達到40 GHz,在時域和頻域同時驗證了所述優化方法的有效性。

1、物理模型

1.1 差分互連結構

在高速信號傳輸中,差分信號因具有減小軌道塌陷和電磁干擾、提高增益、消除共模噪聲和開關噪聲干擾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 高速差分信號通過IC封裝到達PCB板各層進行傳播,為了實現BGA封裝基板與PCB各層的電氣連接,由水平差分線和垂直差分過孔共同構成了差分互連結構,如圖1所示。

wKgZomQuOUGAEaL5AAA2-RGk4Do743.jpg

圖1 BGA封裝與PCB板垂直互連結構

1.2 仿真環境及參數設置

本文采用的仿真環境為全波電磁場仿真軟件CST微波工作室,集時頻域算法為一體,含多個全波及高頻算法,可仿真任意結構、任意材料下的S 參數,并可以與電路設計軟件聯合仿真。

幾種優化方案均由CST微波工作室建立三維物理模型,PCB 的層疊結構如圖2 所示,PCB板共12層,第1,3,5,8,10,12層為信號層(走線層),第2,4,6,7,9,11 層為電源或地層。 板厚為97.6 mil,板材介電常數3.8,損耗正切0.012。

0.8 mm間距BGA扇出過孔間距為31.4 mil,過孔孔徑8 mil,線寬/線距5 mil,差分走線在第10層。

wKgaomQuOUGAVrHGAAAteFdu0qQ898.jpg

圖2 PCB板層疊結構剖面圖

2、優化與設計

從四個方面進行設計優化,以改善高速差分信號的傳輸性能及信號間串擾。 分別為差分布線方式,信號分布方式,信號孔/地孔比,布線層選擇與過孔殘樁。 CST仿真的結果以S 參數的形式體現,仿真頻率達40 GHz,在時域和頻域同時驗證所述優化方法的有效性。

2.1 布線方式

差分信號從過孔引出時,不同的布線方式會對差分信號的傳輸特性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傳輸線不能等長等距,就會引起信號失真,產生共模噪聲。

如圖3所示,信號從過孔引出時分別采取三種布線方式,0°,90°轉角,45°轉角,每對差分過孔周圍有兩個隔離地孔。 布線在PCB板第10層。

wKgZomQuOUGAHLyrAAAnEoYrxow045.jpg

圖3 三種差分線引出方式

圖4是以上三種不同布線方式的插入損耗。 顯然,種水平對稱的方式傳輸性能。 差分信號重要的就是等長等距,等長的目的是要確保時序的準確與對稱性,兩條傳輸線上的任何時延差或錯位,都會導致差分信號失真,并使部分差分信號變成共模信號,產生電磁干擾。

等距的目的是保持差分阻抗的一致性。 45°和90°轉角在布線時都無法做到的等長等距,產生相位差和共模噪聲。

wKgaomQuOUGAG2QxAABAnJX8iVU429.jpg

圖4 不同布線方式下差分對的插入損耗

圖5和圖6分別從頻域和時域展示了三種布線方式所產生的共模噪聲。 不論是45°轉角還是90°轉角,產生的共模噪聲都比0°高得多,而45°轉角布線要略優于90°轉角。

wKgZomQuOUGAbTs1AABF_vuWs6Q727.jpg

圖5 不同布線方式下共模噪聲頻域比較

wKgZomQuOUGAVOCNAABOHHk81l0555.jpg

圖6 不同布線方式下共模噪聲時域比較

根據經驗法則,為了把錯位維持在信號上升邊10%以內,要求兩線長度匹配至上升邊空間延伸的10%以內。 這種情況下,對走線總長度的匹配要求如下:

ΔL =0.1×RT×v

式中:ΔL 表示為錯位維持在上升邊的10%以內,兩條走線之間的長度偏差; RT表示信號的上升邊; v 表示差分信號的傳播速度。 如果信號的傳播速度大致為6 in/ns,上升邊為100 ps,那么兩條走線的長度應匹配至其偏差小于60 mil。

由于高速信號上升時間越來越短,留給緣于走線長度偏差的錯位預算在不斷變小,使得走線長度之間的匹配顯得愈加重要。

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盡量采用0°這樣水平對稱的方式布線,來達到等長等距的目的。

2.2 信號分布方式

BGA封裝管腳在扇出時通過過孔連接至PCB板其他各層,幾十對差分對同時高密度、長線并行,相鄰的傳輸線由于電場和磁場的作用(耦合電容/耦合電感),一對差分線傳輸的信號會對相鄰的傳輸線產生串擾[9]。

由于BGA焊點的排列是固定的,因此焊盤和過孔的位置取決于焊點的分布,合理的BGA管腳信號布局可以改善差分對之間的串擾。 不同信號分布方式見圖7。

wKgZomQuOUGANUXrAAAv1ZVdhm4359.jpg

圖7 不同信號分布方式

如圖7所示的兩種布局方式:3對信號橫向水平布置; 3對信號正交布置。

每對信號周圍各有兩個隔離地孔。 中間為受擾線,兩邊為干擾線,根據走線將3對差分對定義成6個差分端口,D1~D3為BGA扇出端,通過觀察D4,D6端口對D2端口的遠端串擾來分析相鄰通道的串擾情況,由于兩邊對稱,只需觀察D4端口對D2端口的串擾。 差分對遠端串擾比較如圖8所示。

wKgaomQuOUGAUQx2AABJObuNy6M919.jpg

圖8 不同信號分布方式下差分對遠端串擾比較

由圖8所示的結果可以看到,信號正交布局時,由于孔? 孔之間距離增大,孔? 孔耦合減小,從端口D4到端口D2的遠端串擾低于水平布局時的遠端串擾。

由表1可知,優化后的遠端串擾比原設計在大于5 GHz頻帶內有5~15 dB的改善。 圖9從時域也驗證了正交布局的優越性。 優化后的設計瞬態峰值噪聲比原設計降低了10 mV,如表1所示。

wKgaomQuOUGALhBzAABWspBde78519.jpg

圖9 不同信號分布方式下差分對遠端串擾時域響應比較

wKgaomQuOUGAXS0ZAAB6qsW3u_0368.jpg

表1 遠端串擾比較

2.3 信號孔/地孔數量比

由于在設計中BGA焊點的間距是固定的,一味增加信號之間的距離來降低串擾不太可能,簡單的方法就是在重要信號孔周圍增加地孔隔離。

以下四種方案信號孔/地孔(S G) 比分別為1∶1,1∶2,1∶3,1∶4,信號布局方式采取第2.2節中正交布局方式,如圖10所示。

wKgZomQuOUGACvPBAADLIuO_A4Y455.jpg

圖10 不同S G 比信號布局

四種方案遠端串擾比較如圖11所示,S G 比為1∶2時,差分信號的遠端串擾要比1∶1時有很大改善。 由表2可知,在530 GHz頻段,S G 比1∶2比1∶1遠端串擾降低了817分貝。

在重要信號孔周圍增加地孔隔離,能夠縮短地回流路徑、降低信號過孔的電感不連續性,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串擾,但是很快就會飽和,S G 比1∶4與1∶3時差別已然不大,遠端串擾的改善很有限。

4種方案遠端串擾的時域仿真結果如圖12所示,可以得到與頻域同樣的分析結果。 從時域結果可得到4種方案的瞬態峰值噪聲,S G 比1∶1時高達22 mV,1∶2時則很快降低到6 mV,1∶3和1∶4時均在1.6 mV左右,相差不到0.03 mV,如表2所示。

wKgaomQuOUGAMrtrAABflLegm-E475.jpg

圖11 四種方案遠端串擾比較

wKgZomQuOUGAAkTdAABob494x-Q441.jpg

圖12 四種方案遠端串擾時域響應比較

wKgZomQuOUGAbjvGAACPzjDxYvQ358.jpg

表2 遠端串擾比較

由于BGA封裝引腳數量有限,并不能無上限地增加地孔數量。 在串擾影響和引腳數量的權衡之下,20 GHz以內S G 比1∶2與1∶3區別不大,選擇1∶2即可。 20 GHz以上時,S G 比1∶3要明顯優于1∶2。

2.4 布線層選擇與過孔Stub的影響

在重要信號孔周圍增加地孔隔離是降低串擾簡單的方法,但是很快就飽和了,而且這樣很難達到一個理想的屏蔽。

在封裝與PCB互連區域,高速差分對之間除了孔的耦合,線耦合也都是引起串擾的重要因素。 此刻,除了考慮之前的三個方面影響,還應分析和研究布線層以及過孔殘樁對串擾的影響。

圖13的情況,三個差分對分別布在不同層且具有不同過孔Stub長度,信號正交布局,每對差分過孔周圍設置6個隔離地孔。 圖13(a)中3個差分對都布在PCB第10層,靠近底層。 圖13(b)中兩側的干擾線從第10層移到第3層,且將長Stub背鉆59.1 mil。

這樣兩邊干擾信號與中間受擾信號之間孔耦合的垂直長度顯著減少。 圖13(c)與圖13(b)恰好相反,中間的受擾線布在第3層并且背鉆,兩邊干擾線布在第10 層。 圖13(d)中間受擾線布在第10層,兩邊干擾線布在第3層且保留長Stub。

遠端串擾的頻域比較如圖14 所示,與方案(a)相比,方案(b)減小了兩邊干擾信號過孔的垂直長度,孔耦合減少,而且3對差分線不在同一層,線? 線之間耦合也減小了,串擾會有很大改善。

由表3 可知,在530 GHz頻帶內,方案(b)比方案(a)遠端串擾改善了412 dB。 方案(c)與(b)的區別在于(c)有多余的孔線耦合,(c)中受擾線放在第3層且背鉆,干擾線放在第10層,雖然孔耦合也可以減小,但是兩邊長長的干擾信號孔會對中間差分線產生線干擾。

而方案(b)中,由于干擾信號孔背鉆,受擾信號在經過時,并沒有長Stub對差分線的干擾。 由此,方案(b)的串擾是的。 如果沒有背鉆,如方案(d),雖然三對信號差分線不在同一層,但長長的Stub不僅會影響阻抗的連續性,使自身差分信號產生諧振,還會增大相鄰差分信號之間的串擾,甚至都不如方案(a)將信號都布置在靠近底層。

wKgaomQuOUGABZTLAABaqTf42hA616.jpg

圖14 四種方案遠端串擾比較

從時域仿真結果中可以得到與頻域同樣的分析結果,如圖15所示。 由表3可知,四種方案的瞬態峰值噪聲,方案(b),方案(d)。 因此,在今后的設計中,為避免過孔長Stub對信號的干擾,差分線應盡量靠近PCB板底層布線,多走內部帶狀線。

幾對并行的差分信號可分別布置在不同信號層以降低串擾,但要注意布在淺層的信號過孔一定要背鉆。

wKgaomQuOUGAJ9WDAABtlxq3dtg260.jpg

圖15 四種方案遠端串擾時域響應比較

wKgaomQuOUGAO27-AACPPzPF8Gk757.jpg

表3 遠端串擾比較

3、實驗結果比較與分析

通過對以上仿真結果進行比較與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設計和優化建議:

(1)差分信號從過孔引出時,為滿足等長等距的要求,應盡量采用水平對稱的布線方式,以達到的傳輸性能和的共模噪聲。 如果布線時無法做到的水平對稱,45°轉角布線要優于90°轉角布線。

(2)BGA封裝信號引腳布局采用正交方式,可充分降低差分對之間串擾的影響。 與水平布局相比,正交布局在5~30 GHz頻帶內串擾有5~15 dB的改善。

(3)在重要信號孔周圍增加地孔隔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串擾,但是很快就會飽和,由仿真結果可知:20 GHz以內給每一對信號孔周圍布置4個地孔,就可以很好的降低差分信號間的串擾,滿足信號完整性要求。 20 GHz以上時,可在某些高速信號周圍布置6個隔離地孔,以改善信號之間的串擾。

(4)在選擇布線層時,為避免過孔長Stub對信號的干擾,差分線應盡量靠近PCB板底層布線,走內部帶狀線。 如果很多對差分對并行傳輸,幾對差分信號可分別布置在不同信號層以降低串擾,但要注意布在淺層的差分信號過孔一定要背鉆。

4、結論

本文通過對高速BGA封裝與PCB差分互連結構的優化設計,利用CST全波電磁場仿真軟件進行3D建模,分別研究了差分布線方式、信號布局方式、信號孔/地孔比、布線層與過孔殘樁這四個方面對高速差分信號傳輸性能和串擾的具體影響。

時頻域仿真結果表明,所述優化方法能夠有效改善高速差分信號傳輸性能,減小差分信號間串擾,實現更好的信號隔離。

為保證高速信號傳輸系統的信號完整性提供了重要依據,對于高速PCB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審核編輯:湯梓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pcb
    pcb
    +關注

    關注

    4253

    文章

    22576

    瀏覽量

    388528
  • 封裝
    +關注

    關注

    124

    文章

    7390

    瀏覽量

    141385
  • 仿真
    +關注

    關注

    50

    文章

    3897

    瀏覽量

    132502
  • BGA
    BGA
    +關注

    關注

    4

    文章

    509

    瀏覽量

    46147
  • 差分信號
    +關注

    關注

    3

    文章

    344

    瀏覽量

    27374

原文標題:深度分析:BGA封裝與PCB差分互連結構的設計與優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射頻問問,微信公眾號:射頻問問】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BGA——一種封裝技術

    與 PBGA 器件相比,封裝密度更高;d. 散熱性能優于 PBGA 結構。 CBGA 封裝的缺點如下:a. 由于陶瓷基板和 PCB 板的熱膨脹系數(CTE)相差較大,因此熱匹配性
    發表于 10-21 17:40

    優化封裝之鍵合線封裝中的兩個主要不連續區

    的阻抗不連續性和改善其回波損耗性能,以滿足10Gbps SerDes鍵合線封裝規范?! ?b class='flag-5'>差阻抗  一個典型的SerDes通道包含使用兩個單獨互連結構的互補信號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信息
    發表于 09-12 15:29

    BGA封裝PCB布線可靠性

    目前,無論是ARM、DSP、FPGA等大多數封裝基本上都是BGA或MBGA,BGAPCB布線上的可靠性還都基本上能滿足,但是MBGA封裝
    發表于 04-23 23:15

    直接互連結構在數據交換中的應用分析

    研究了直接互連結構DIN應用到數據交換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數據交換應用特性,對DIN中的吞吐量、時延、路由算法和死鎖解決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DIN中的理想吞吐量與結
    發表于 02-23 14:35 ?25次下載

    什么是直接互連結構(direct interconnecti

    直接互連結構(direct interconnection network,DIN)是處理節點通過一定方式互連構成的一個系統。直接互連結構中的處理節點是業務源,同時又是轉發節點。圖1是一個圓環(
    發表于 02-23 14:38 ?1652次閱讀
    什么是直接<b class='flag-5'>互連結構</b>(direct interconnecti

    BGA封裝的類型和結構原理圖

    BGA封裝的類型和結構原理圖 BGA封裝類型多種多樣,其外形結構為方形或矩形。根據其焊
    發表于 03-04 13:30 ?9852次閱讀

    多核密碼處理器中的片上網絡互連結構研究

    多核密碼處理器中的片上網絡互連結構研究_杜怡然
    發表于 01-03 18:00 ?0次下載

    TSV互連結構傳輸性能分析及故障建模研究

    TSV互連結構傳輸性能分析及故障建模研究_尚玉玲
    發表于 01-07 19:00 ?3次下載

    可延展電子金屬導線通用互連結構研究

    針對當前可延展電子互連結構性能分析復雜、結構設計不確定性等問題,將國內外常用的互連結構圖形進行了總結分析,提出了一種通用互連結構圖形,通過改變該圖形的
    發表于 03-16 15:27 ?0次下載
    可延展電子金屬導線通用<b class='flag-5'>互連結構</b>研究

    PCB | 高速BGA 封裝PCB 差分互連結構的設計與優化

    本文通過對高速BGA封裝PCB差分互連結構優化設計,利用CST全波電磁場仿真軟件進行3D建模,分別研究了差分布線方式、信號布局方式、信號
    的頭像 發表于 05-29 15:14 ?3988次閱讀

    高速BGA封裝PCB差分互連結構進行設計與優化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板級信號完整性問題的研究仍多集中于水平傳輸線或者單個過孔的建模與仿真,頻率大多在20 GHz以內。對于包括過孔、傳輸線的差分互連結構的傳輸性能以及耦合問題研究較少。并沒有多少技術去減少封裝PCB
    的頭像 發表于 09-02 13:40 ?2500次閱讀

    高速BGA封裝PCB差分互連結構進行設計與優化

    本文針對高速BGA封裝PCB差分互連結構進行設計與優化,著重分析封裝
    的頭像 發表于 09-28 11:29 ?2417次閱讀
    高速<b class='flag-5'>BGA</b><b class='flag-5'>封裝</b>與<b class='flag-5'>PCB</b>差分<b class='flag-5'>互連結構</b>進行設計與<b class='flag-5'>優化</b>

    深度分析:BGA封裝PCB差分互連結構的設計與優化資料下載

    電子發燒友網為你提供深度分析:BGA封裝PCB差分互連結構的設計與優化資料下載的電子資料下載,更有其他相關的電路圖、源代碼、課件教程、中文
    發表于 04-19 08:42 ?3次下載
    深度分析:<b class='flag-5'>BGA</b><b class='flag-5'>封裝</b>與<b class='flag-5'>PCB</b>差分<b class='flag-5'>互連結構</b>的設計與<b class='flag-5'>優化</b>資料下載

    高速BGA封裝PCB差分互連結構設計

    針對高速BGA封裝PCB差分互連結構進行設計與優化,著重分析封裝
    發表于 08-26 16:32 ?610次閱讀

    詳細介紹BGA封裝PCB差分互連結構的設計與優化

    為了適應高速信號傳輸,芯片多采用差分信號傳輸方式。隨著芯片I/O 引腳數量越來越多,BGA焊點間距越來越小,由焊點、過孔以及印制線構成的差分互連結構所產生的寄生效應將導致衰減、串擾等一系列信號完整性問題,這對高速互連設計提出了嚴
    的頭像 發表于 09-28 17:28 ?499次閱讀
    詳細介紹<b class='flag-5'>BGA</b><b class='flag-5'>封裝</b>與<b class='flag-5'>PCB</b>差分<b class='flag-5'>互連結構</b>的設計與<b class='flag-5'>優化</b>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