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為什么DDR繞線等長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了?

wFVr_Hardware_1 ? 來源:易元互連 ? 2023-01-30 09:42 ? 次閱讀

手機上LPDDR5怎么看不到繞線等長設計?頻率越來越高,為什么DDR繞線等長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了?其實從LPDDR3開始,手機上很少有見到夸張的繞線了,都是直接芯片公司提供的DOME板來Copy線的。

最早是做X86架構的電腦主機板的,DDR部分要單獨分出一個人力來繞線的。

首先,DDR繞線等長要考慮芯片內部長度(Pin Delay),也就是僅僅保證CPU到DDR的Pin to Pin的長度相等是不行的,要考慮CPU和DDR內部的芯片內部焊接長度Pin Delay,而且CLK線的長度要比Data線長出200mil左右。

c5f5f28e-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 1DDR繞線的PCB

元件堆疊裝配(PoP, Package on Package), 在底部元器件上面再放置元器件,邏輯+存儲通常為2到4層,存儲型PoP可達8層。

外形高度會稍微高些,但是裝配前各個器件可以單獨測試,保障了更高的良品率,總的堆疊裝配成本可降至最低。器件的組合可以由終端使用者自由選擇, 對于3G移動電話,數碼像機等這是優選裝配方案。

c5fe9a6a-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從LPDDR4開始,手機線路板上大多使用POP焊接工藝,直接焊接在CPU的背部焊盤上,很少有見到在PCB板子上的,比如華為的P30,可以看到DDR的空間被一顆EMMC替代,DDR4和CPU已經使用POP工藝立體疊裝在同一個地方了。

c6114930-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 2CPU與DDR的POP立體貼裝工藝 那究竟為什么到DDR5,頻率提高了,反而很少繞線了呢?答案是:不是不繞,而是繞了等長也沒用。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不妨先一起來做一個仿真的習題。 【題目】下圖有甲乙兩根都是100mil的信號線,如果各有一個高電位信號開始從1傳輸到2,哪根線的2端先收到信號?

c61fd3e2-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 3

【A】甲2先收到 【B】乙2先收到 【C】同時收到

如果把信號線當作一個高速公路,電荷是一輛車(當然電荷移動速度是很慢的),那肯定是直線路況最好,車速最快,應該選A;如果考慮到電流的速度都是按照6mil/ps,那就是雖然有拐彎,但整體路線長度是一樣的,到達時間應該也是一樣的,應該選C。

那到底是A還是C呢?使用ADS來對這兩根信號線進行仿真,下圖為仿真結果,藍色和紅色分別是甲和乙的時域波形圖,可以看到乙剛開始一直領先的,在上升到0.8的時候,甲開始追上乙,然后提前到達0.9的高度上。至于為什么沒有達到1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咱們不做考慮,那結果就是甲先到達了嗎?當然不是這么簡單的,衡量一個信號至高電平,一般下限為70%,也就是高電平是1V,到達0.7V就可以達到置1的效果,就像咱們考試,達到60分就及格了,不一定非要人人100分,信號也是如此的。

c625cbd0-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那接下來就要看甲和乙誰先到達0.7V的位置了,從上圖很明顯可以看到紅色線首先到達0.7V的位置,那就說明是乙先到的,所以答案不是A,也不是C,而是B,意不意外?

那接下來咱們就分析下為什么答案選B,首先在PCB上的銅箔走線是有寬度的,我們知道信號有個特性,就是會自動尋找最近的路徑,比如兩點信號總會尋找到最近的回流路徑??梢园鸭滓覂筛€看成一個跑道,而電子就是一個個的運動員,如果信號的頻率很低,這些電子就可以邁著整齊的步伐跑步了,就像咱們上學時候的早上出操,可以保持隊形。

但進入高頻以后就不一樣了,就像咱們1000米跑步,大家都知道內側的距離最短,都會爭搶著去跑道的內側,這個時候就無法保持原來整齊的隊形了。

電子也是一樣的,它就像賽車手一樣,很聰明的自動尋找內側的最短路徑,如下圖中綠色的路徑,這樣就造成了實際的路徑長度要遠遠小于100mil, 彎曲的部分越多,實際的路徑就越短。

c641ff62-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但這個問題還沒有結束,我們知道PCB上銅箔不僅有寬度,還有厚度,由于蝕刻的原因,銅箔的橫截面形成上窄下寬的梯形結構。由于高頻中存在趨膚效應,所有的電子都是走在趨膚深度范圍內的,如下圖所示。陰影部分是電子通過的空間,上部白色部分,實際上是沒有作用的,這也就是高頻板的銅箔為什么都是很薄的,因為厚了也沒什么效果,反而會浪費錢,就像路修的再寬,也沒有車子通過一樣的道理。

c649f60e-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這是趨膚深度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到趨膚深度和頻率是反比關系。

c652bb86-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頻率越高,趨膚深度就越小,電子回流路徑就越貼近PCB板。

了解了趨膚深度和頻率的關系,我們再回頭看圖6,趨膚深度越小,就意味著銅箔的寬度越寬,因為梯形結構,越往下寬度越大。

線路越寬,也就代表著走內側的路徑就會更短,這個應該可以想象出來的,如果乙的線寬0.1mm,走內的距離是98mil,那如果線寬是0.12mm,那走內側的距離可能就是96mil。

所以,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頻率越高,線路彎曲造成的實際傳輸距離差異就越大。

繞線做等長,反而沒有好處,既然繞線等長沒有效果,那如何保證信號同步呢?那這個答案是只有通過仿真。

但很多公司都沒有仿真工程師的職位,而且仿真要占據很多的時間。這個時候芯片廠家的 Turn key 服務就很到位,會提供仿真好的CPU和DDR的線路給ODM和品牌商,如下圖是MTK公司提供的MT6771的PCB圖,而且不同的層數和階數也會有不同的PCB圖提供。

c6588282-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c6588282-a03d-11ed-bfe3-dac502259ad0.png

MT6771的DDR和CPU走線 有了廠家提供的走線,設計公司只要直接copy過來使用就可以了,包括CPU和DDR的相對位置都要一模一樣,所有的DDR線不能做任何更改,包括刪掉一個GND孔。

這也就是手機設計中EDA工程師不需要自己走DDR線的原因,當然廠家提供的DDR走線肯定也沒有做等長繞線的。










審核編輯:劉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pcb
    pcb
    +關注

    關注

    4244

    文章

    22554

    瀏覽量

    387324
  • PCB板
    +關注

    關注

    27

    文章

    1383

    瀏覽量

    50489
  • DDR
    DDR
    +關注

    關注

    10

    文章

    686

    瀏覽量

    64400
  • PoP
    PoP
    +關注

    關注

    0

    文章

    31

    瀏覽量

    15495
  • LPDDR5
    +關注

    關注

    2

    文章

    87

    瀏覽量

    11795

原文標題:趨膚效應對DDR走線繞等長的影響

文章出處:【微信號:Hardware_10W,微信公眾號:硬件十萬個為什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IC datasheet為什么越來越薄了?

    剛畢業的時候IC spec動則三四百頁甚至一千頁,這種設置和使用方法很詳盡,但是這幾年IC datasheet為什么越來越薄了,還分成了IC功能介紹、code設置、工廠量產等等規格書,很多東西都藏著掖著,想了解個IC什么東西都要發郵件給供應商,大家有知道這事為什么的嗎?
    發表于 03-06 13:55

    38 為什么三極管使用頻率越來越低了呢?

    三極管元器件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發布于 :2022年08月03日 19:24:05

    為什么三極管使用頻率越來越低了呢? #硬聲創作季

    三極管
    學習硬聲知識
    發布于 :2022年10月30日 16:34:37

    新人報道,祝論壇越來越

    新人報道,祝論壇越來越旺。
    發表于 04-02 15:12

    為什么紅外熱像儀越來越受歡迎

    足以說明紅外熱像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熱像儀生產廠家為了分享熱像儀領域的這塊大蛋糕,已加緊布局。為何紅外熱像儀如此受用戶的歡迎呢? 大家知道,紅外線測溫儀出現后,也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就是在目前,在對一些
    發表于 09-12 15:43

    allegro中 ddr等長設置及繞線的步驟

    allegro中 ddr等長設置及繞線的步驟
    發表于 12-28 22:01

    PCB設計中DDR布線要求及繞等長要求

    線寬或間距進行繞線與線與線之間的相互約束關系6、對于中間有串阻的顆粒DDR,明確前后兩端是否有信號線長度限制要求7、參考平面是否確認,注意等長時不要跨參考平面布線8、對于DIMM
    發表于 10-16 15:30

    請問DDR等長繞線會在EMI方面有問題嗎?

    有沒有兄弟做的板子,采用DDR這類需要繞線等長的設計,經過emc測試的?
    發表于 04-08 23:39

    一個等時不等長DDR

    一款適合你的DDR。但是對于時序方面的控制,理論上只有一個辦法——繞等長,速率越高的DDR,等長控制嚴格,從±100mil,到±50mil
    發表于 06-20 09:06

    極光64b66b中S_AXI_TREADY越來越低

    我希望S_AXI_TREADY持續高。但它越來越低。模式是Streaming,64b66b,什么是解決方案?我沒有包括時鐘comp。如果我也使用,我得到相同的結果。
    發表于 03-31 10:04

    在仿真電路中的INL為什么越來越差?有人知道問題大概在哪里嗎

    ,為什么INL越來越差,漂移了一樣,看這趨勢,后面會越來越脫離斜坡的波形,有人知道問題大概在哪里嗎 像是出現了這種增益誤差,但是之前仿真沒有這種情況啊,前后電路改動不大,是電路問題還是仿真器設置問題???
    發表于 06-24 07:04

    全自動繞線機與手工繞線有什么不同呢

    隨著行業的發展,馬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市場體量在不斷增大,一些沒有應用到馬達的行業目前也應用上了馬達,比如牙刷行業,以前是手動的,現在是通過馬達旋轉震動來清潔牙齒。其中直流無刷電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
    發表于 09-02 08:47

    MCU和MPU之間的區別變得越來越模糊

    由于內存架構的變化,兩者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事實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區分微處理器和微控制器,只是業界尚未對他們的區分標準達成共識。不過已經有一些人得出結論,目前兩者之間的準確區分都已經不再重要了?!敖陙?,MCU和MPU之間的區別變得越來越模糊?!蔽鏖T子業務部門的嵌入式軟件技術專家Co
    發表于 11-01 08:49

    LED展望:光效越來越高 價格越來越低

    LED展望:光效越來越高 價格越來越低   LED照明使用的白色LED發光效率的提高非常明顯,最近1~2年的進步尤為顯著。雖然數值超過了
    發表于 01-07 09:04 ?611次閱讀

    Allegro中關于繞等長的自動功能

    有了單線的自動等長,那就肯定不會放過板上隨處可見的差分了,看大招——Auto-interactive Phase Tune?,F在板子的速率越來越高,板上的差分線也就跟著越來越多,對內等長
    的頭像 發表于 10-19 15:33 ?2.7w次閱讀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