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聲流控技術突破傳統聲流體技術在納米生物顆粒濃縮及分離上尺寸限制

MEMS ? 來源:MEMS ? 作者:MEMS ? 2022-08-29 16:25 ? 次閱讀

生物納米顆粒是指粒徑范圍為1-1000納米的生物微粒群(如細胞外泌體、病毒、脂質體等)。由于其尺寸小,可以長期在其內循環并且透過生物屏障。一方面可以作為體外診斷的標志物,用于某些特定疾病和癌癥的無創早期診斷;一方面可以作為藥物和疫苗的載體,在體內遞送藥物,在細胞間進行物質運輸,調控細胞功能等。然而,天然存在的生物納米顆粒容易受到復雜背景的干擾,影響其功能的發揮。因此,對生物納米顆粒物的提純和分離是開展相關應用研究的重要基礎。傳統的超速離心、尺寸排阻色譜等實驗室分離方法存在樣本損失量大、回收率低、純度不夠高等問題。

近年來,通過精準設計微結構和引入外源力場,微流控技術已成為分離和富集具有統一性質(如大小、形狀、電荷)的納米顆粒群體的重要工具。盡管其展現出較好的通用性和可擴展性,但是由于生物納米顆粒物尺寸小,與背景溶液密度相近,膜結構柔性脆弱,在真實樣本中濃度范圍寬、堵塞等問題,對操控技術的操控能力、生物兼容性和負載容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限制了微流控技術在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的應用和推廣。近日,天津大學微納機電系統實驗室段學欣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具備自適應性、可自主伸縮的微流控技術,通過將圖形化的高頻聲波引入傳統微流道中,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實現了對尺寸低至30納米的生物顆粒物的操控(富集、分離等)。

這種將聲波耦合進微流控芯片中實現操控的技術,稱為聲流控(Acoustofluidics)技術。其在高度限制的微環境中產生強大的聲波場和聲流體實現對粒子/流體的驅動,具備力場溫和、非接觸、無需預先標記等特點,是一種理想的生化顆粒物操控技術。但是,聲輻射力與顆粒直徑3次方成正比,因此顆粒尺寸越小,操控越困難,隨著粒子尺寸縮小至百納米水平,聲波驅動的主導地位將會被流體拖拽所取代,導致性能的快速劣化,這限制了聲流控技術在納米顆粒物操控中的應用。

天津大學微納機電實驗室開發的虛擬微通道技術彌補了聲流控技術在納米尺度生物粒子操控的不足。該系統由特殊形狀設計的MEMS千兆赫茲(即10? Hz)體聲波諧振器與微流道集成設計而成(圖1)。每秒鐘振動十億次以上的聲波通過微型的聲學器件按照一定的方向和幾何形狀直接耦合進流體中,高效的聲波導入引發沿著器件邊界分布的高速旋轉的微尺度渦旋(速度可達米每秒量級),相互連接的高速聲流體渦旋組成了兩條對稱的虛擬通道。納米粒子在高速流體產生的拖拽力驅動下被卷入虛擬隧道中,通過與層流的配合,在虛擬流體動力學管壁的限制下完成聚焦、遷移和釋放(圖1C)。同時,利用不同大小的納米顆粒在虛擬隧道中穩定性的差異,該方法可以實現對混合納米顆粒的連續式分離。該方法具有處理通量高、自動化處理的優勢,突破了傳統聲流體技術在連續式納米生物顆粒濃縮及分離上的尺寸限制。

a40a4748-2427-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圖1 A)虛擬微通道技術概念圖;B)GHz體聲波諧振器與微流道實物圖;C) 熒光納米粒子在虛擬微通道中聚焦、偏轉和釋放。

該文通過有限元仿真配合模型顆粒物實驗,詳細討論了高頻聲流體效應產生虛擬微流體隧道的原理,底層聲學器件設計過程及晶圓級制造工藝。表征了高頻聲波在流體中的行為,納米顆粒在進入虛擬隧道前、隧道中及離開隧道的流體行為等。系統研究了聲學器件形狀、器件振動頻率、聲波功率、層流速度、微流道結構等對納米粒子操縱穩定性的影響。獨特的振動模式和對虛擬通道的連續性設計打破了經典聲流操控中聲流渦旋與側向流之間競爭關系,從而提升了操控性能。通過系統優化,實現了對低至150nm顆粒的連續式聚焦篩分和對30nm顆粒的原位富集。

相比于濾膜或其他微結構的操控方法,這種由流體和聲波組成的虛擬通道由于沒有實際的物理流道管壁,極大避免了傳統微流道中樣本堵塞的問題。另外,本研究發現,面對不同濃度樣品時,虛擬通道會根據通道內粒子相互作用的強度“自主的”擴張或收縮,這種特性被稱作“自適應”性。自適應性為該技術帶來了極好的樣本負載能力和聚焦能力。面對高濃度樣品時,虛擬通道的內徑(inner diameter,ID)會帶來至多36倍的載量提高(圖2左);當面對低濃度樣品是,內徑收縮至約8微米以獲得最佳的富集倍數(圖2右)。論文詳細分析了隧道自適應性產生的原因和適用范圍及其對不同顆粒物的濃縮、分離能力。

a42114a0-2427-11ed-ba43-dac502259ad0.jpg

圖2 自適應性(左)與原位富集效率(右)表征

最后,研究人員通過對未稀釋臨床血漿樣本中外泌體的純化,驗證了該技術在復雜生物樣品中工作穩定性及生物兼容性。由于該微尺度聲學器件與傳統半導體CMOS工藝完全兼容,虛擬通道技術兼具聲學操控的主動靈活和流體動力學操控的溫和高效的優勢,對復雜未知樣本的兼容性為開發自動化的外泌體處理裝置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具備自適應能力的聲流體虛擬微通道技術作為一種通用的操控工具,有望快速應用在生物及醫學樣品自動化處理、藥物載體制備和體外診斷等行業中。

審核編輯:彭靜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47

    文章

    48195

    瀏覽量

    411043
  • 諧振器
    +關注

    關注

    4

    文章

    1115

    瀏覽量

    65572
  • 納米生物
    +關注

    關注

    0

    文章

    5

    瀏覽量

    6091

原文標題:可自主伸縮的聲學虛擬微流控技術,可操控生物納米顆粒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日本研究員將納米顆粒技術用于觸摸面板傳感器

    日本研究員將納米顆粒技術用于觸摸面板傳感器 田中貴金屬工業公司預定從2017年開始制造并銷售觸摸面板傳感器。該觸摸面板傳感器使用了田中貴金屬工業與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東京大學、山
    發表于 04-26 18:30

    技術解答 大家都在使用哪些生物顆粒熱值化驗設備—測試生物顆粒熱值的儀器最新技術

    `技術解答 大家都在使用哪些生物顆粒熱值化驗設備—測試生物顆粒熱值的儀器最新技術 【鶴壁市英特
    發表于 03-04 16:25

    技術動態 測試生物顆粒熱值的儀器—檢測固體生物質燃料熱量的設備

    `技術動態 測試生物顆粒熱值的儀器—檢測固體生物質燃料熱量的設備 國內認證技術品牌《鶴壁市英特儀器儀表廠》
    發表于 03-04 16:30

    生物質燃料顆粒熱值檢測儀器有哪些用途—測試生物顆粒熱值的設備怎么操作

    `生物質燃料顆粒熱值檢測儀器有哪些用途—測試生物顆粒熱值的設備怎么操作 《鶴壁市英特儀器儀表廠》技術部138.3923.4904 測試
    發表于 03-05 15:38

    高效快速準確生物傳感器技術成功分離赤芍抗內毒素成分

    。生物傳感器技術具有實時、快速、高效、準確、客觀等特點,試驗結果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小。 由于赤芍的組成成分復雜,為了能有效地分離赤芍抗內毒素單體,科研人員研究中試用了光學
    發表于 11-20 15:47

    表面波器件的封裝技術及其發展

    ×3.0mm封裝管殼頻率高于3 000MHz后電磁饋通的抑制將小于60dB。因而新的設計理論、方法將有待研究開發總之,高頻、小的外形尺寸、多芯片模塊如移動電話的前端射頻模塊是未來一兩年表面波器件封裝
    發表于 11-23 11:14

    生物顆粒熱值發熱量檢測儀操作技術全集

    生物顆粒熱值發熱量檢測儀操作技術全集 生物顆粒熱值發熱量檢測儀操作技術全集【英特儀器】138
    發表于 07-14 09:08

    顆粒熱值大卡檢測儀器技術優勢

    、檢測生物顆粒熱量儀、檢測生物質的量熱儀、檢測生物顆粒熱值機、檢測生物質燃料的儀器、檢測木屑
    發表于 08-15 12:13

    生物質熱值檢測設備如何使用測顆粒灰分

    質花生殼熱量檢測設備,花生殼熱量檢測儀器、生物質燃料熱量檢測儀、實木顆粒熱值檢測設備、檢測花生殼熱值的儀器、生物顆粒熱值檢測設備、高精度生物
    發表于 09-15 18:39

    納米技術生物傳感器的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隨著納米技術生物傳感器交叉融合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納米生物傳感器涌現出來,如量子點、DNA、寡核苷配體等納米
    發表于 04-21 06:27

    突破工藝對器件最小尺寸限制是什么

    突破工藝對器件最小尺寸限制
    發表于 01-06 06:30

    POCT中的“顛覆性技術”——微控芯片應用實例分享

    無疑使PCOT技術迎來了新的春天。微控芯片技術作為一種分析化學平臺,具有耗樣量低、分析速度快、高靈敏度和高分辨率等優勢,還可以將樣品處理、分離、反應等與分析相關的過程集成在一起,大大
    發表于 03-22 14:31

    什么是聚集度指數PDI粒徑分布-LNP脂質納米顆粒的PDI的影響因素

    性能影響很大。例如,制備納米材料時,如果顆粒尺寸分布不均勻,則會影響其光學、電學、磁學等性能;制備藥物時,如果藥物微粒大小不一致,則會影
    發表于 11-28 13:38

    納米技術生物傳感器

    摘要:納米技術的介入為生物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無窮的想象空間。納米顆粒(如納米金、磁粒子、熒光顆粒
    發表于 12-29 19:38 ?54次下載

    普洛帝近期發布流體顆粒管控技術白皮書

    普洛帝近期發布了流體顆粒管控技術白皮書,這份白皮書對流體顆粒管控技術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析,為相關
    的頭像 發表于 02-29 16:09 ?167次閱讀
    普洛帝近期發布<b class='flag-5'>流體</b><b class='flag-5'>顆粒</b>管控<b class='flag-5'>技術</b>白皮書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