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AMD 3D堆疊緩存提升不俗,其他廠商為何不效仿?

E4Life ?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 作者:周凱揚 ? 2022-04-13 01:06 ? 次閱讀

3D堆疊、多芯片封裝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了,這年頭制造工藝已經沒有太多噱頭,有時甚至性能提升也有限,廠商只好從架構上入手。像蘋果的UltraFusion拼接、Graphcore的3D WoW,都是在芯片設計廠商與晶圓廠強強聯合下的產物,我們今天要講的3D堆疊緩存也不例外。

96MB的超大3D V-Cache

把3D堆疊緩存先玩出來的不是別人,正是AMD。今年CES2022上公布的這款Ryzen7 5800X3D可以視為5800X的升級版,為原本的32MB 2D L3緩存加上了64MB的3D V-Cache緩存,使得總L3緩存達到了96MB。這種芯片堆疊方式與常見的C4和MicroBump不同,AMD用到了HybridBond3D技術,實現了更高的密度、更好的熱管理和更好的連接性。


3D V-Cache示意圖 / AMD


不過,AMD對Ryzen7 5800X3D的定義是一款“游戲CPU”,這意味著在一些高性能計算場景下不一定會獲得更好的性能,評測軟件跑分可能也不比英特爾12代酷睿i9、AMD Ryzen9 5900系列這些旗艦處理器,但游戲表現相當不俗。公布之際,AMD官方給出的FPS性能對比圖中,5800X3D與英特爾的i9-12900K在半數項目上持平,而半數項目上高出10%的性能,甚至超過了自家的Ryzen9 5900X。

Ryzen9 5900X與Ryzen7 5800X3D的性能對比 / AMD


近期,終于有搶跑的媒體展示了這塊處理器的游戲測試結果,測試對象為游戲《古墓麗影:暗影》。在720p分辨率的最高畫質選項下,5800X3D跑出了231FPS的成績,比英特爾的i9-12900K高出了21.58%。你可能會問為何要用如此低的分辨率來進行測試,這自然是為了消除GPU造成的影響,讓對比注重于純粹的CPU性能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測試結果中,5800X3D系統用到的是一塊3080Ti顯卡,而英特爾系統用到的是一塊性能更強的3090Ti顯卡,前者卻依然跑出了領先的層級,如此足見5800X3D在3D V-Cache加持下的實力了。

超算也能因此獲利?

除了這類高性能消費級處理器外,HPC也開始看上了3D堆疊緩存的潛力,比如AMD的Milan-X服務器CPU。與游戲場景一樣,更大的緩存可以為諸多核心HPC應用破除瓶頸。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等一眾機構和學府的研究人員拿AMD了兩塊AMD的服務器CPU進行比較,一邊是256MB LLC的Milan,一邊是768MB LLC的Milan-X。從下圖可以看出,雖然隨著輸入變大優勢逐漸變小,但輸入規模較小時,大緩存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Milan與Milan-X的性能對比 / RIKEN


這之后,幾位研究人員利用gem5模擬器,打造了兩種LARC處理器模型,均以1.5nm工藝打造,且都用到了大容量的3D堆疊緩存。這一處理器的設計參照了當下超級計算機之王富岳中A64FX核心,都是基于Armv8.2架構,只不過在1.5nm這樣的先進工藝下,可以看出面積優勢非常大,實現了近乎八倍的面積差異,如此一來核心數也從A64FX的12+1核堆上了32核。

A64FX和LARC的核心內存組對比 / RIKEN


A64FX的L2緩存并不算大,只有8MB,而他們設計的LARC處理器模型增加了3D堆疊的L2緩存,足足384MB的L2緩存相較前者有了48倍的提升。不過RIKEN提供的gem5模擬器僅僅支持2X大小L2緩存配置,所以就有了256MB和512MB的版本。為了更精準的對比,研究人員們也設計了32核的A64FX版本。

一半以上的測試應用中,單個512MBLARC處理器的核心內存組,要比A64FX高出兩倍以上的性能,而且這些提升中多半都歸功于3D堆疊緩存,并非只靠兩倍以上的核心數目。再結合面積上的優勢,針對這些緩存敏感的應用,單芯片的LARC處理器可以做到近10倍于A64FX的提升。不過這只是理論結果,畢竟現在既沒有1.5nm的工藝,也沒有基于芯片層級的實際測試對比,但確實為摩爾定律進展緩慢下的性能改進提供了另一個思路。

3D堆疊緩存的局限性

固然,這類3D堆疊的設計已經相當普遍了,但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待設計者們優化,那就是散熱。面向堆疊緩存的CPU核心勢必會面臨著熱能蓄積,溫度升高而降低效能的情況,而且尋常的散熱手段面對這種內部積熱效果不佳。以AMD的3D V-Cache為例,雖然AMD巧妙地將堆疊緩存置于非計算核心上,但也只是略有緩解,L3緩存與3D V-Cache很可能也會面臨積熱的難題。

從最近的消息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AMD官方確認首個利用3D V-Cache技術的CPU,Ryzen7 5800X3D并不支持核心、緩存超頻或核心電壓調整,這還是建立在5800X3D本就比5800X頻率低上0.4GHz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AMD技術營銷總監Robert Hallock指出,這項技術目前還不算成熟,他們也許會在未來推出可超頻的型號,但AMD的重心還是在可超頻的非3D堆疊緩存處理器上。

這就很好理解了,目前無論是工藝還是材料都沒有辦法很好地解決3D堆疊緩存的散熱問題,根據幾位HPC研究人員的推測,相關的制造工藝或在2028年才能成熟,屆時將先進到克服這一限制。不過在此之前,除了游戲外,3D堆疊緩存還不足以成為扭轉處理器市場的GameChanger,更像是一項“戰未來”的新技術。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47

    文章

    48292

    瀏覽量

    411446
  • 3D
    3D
    +關注

    關注

    9

    文章

    2768

    瀏覽量

    106572
  • AMD處理器
    +關注

    關注

    2

    文章

    58

    瀏覽量

    12897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ad19中3d模型不顯示?

    封裝庫導入3d模型不顯示,但導入3d模型后的封裝庫生成pcb文件時顯示3d模型,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發表于 04-24 13:41

    頭盔3D掃描逆向工程3d建模抄數測繪服務-CASAIM中科廣電

    3D掃描
    中科院廣州電子
    發布于 :2024年04月12日 14:03:01

    Kimi AI模型崛起 各大廠商競相效仿

    Kimi的出色表現自然吸引了各大廠商的密切關注,并紛紛效仿其做法。作為月之暗面推出的對話式AI產品,Kimi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和突破。
    的頭像 發表于 04-08 15:08 ?1745次閱讀

    AMD 3D V-Cache技術帶來更高密度和能效

    直接從高速緩存中獲取各類數據,使響應時間更短,從而提升游戲的性能表現。 AMD 3D V-Cache技術應運而生。它將“Zen 3”的裸片變得更薄,再將大容量高速
    的頭像 發表于 04-01 11:39 ?390次閱讀
    <b class='flag-5'>AMD</b> <b class='flag-5'>3D</b> V-Cache技術帶來更高密度和能效

    包含具有多種類型信息的3D模型

    、安全和高效的建筑系統,讓居住者能夠擁有可持續、彈性舒適且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建筑。建筑信息模型 (BIM) 是建筑工程師在建筑物和其他結構設計中使用的一種3D建模過程。BIM軟件提供了一個基于模型
    發表于 03-28 17:18

    3D動畫原理:電阻

    電阻3D
    深圳崧皓電子
    發布于 :2024年03月19日 06:49:19

    友思特C系列3D相機:實時3D點云圖像

    3D相機
    虹科光電
    發布于 :2024年01月10日 17:39:25

    PADS VX2.7 下載安裝及3D模型導入的注意事項

    ://mentor.mr-wu.cn/ 安裝方式按照安裝包內的指導完成即可。 破解注意事項:1.用最新版饅頭破解 2.必須關閉殺毒軟件,否則破解后不可用! 二:3D模型導入 1.從3D模型網址
    發表于 11-22 17:54

    3D芯片堆疊是如何完成

    長期以來,個人計算機都可以選擇增加內存,以便提高處理超大應用和大數據量工作的速度。由于3D芯片堆疊的出現,CPU芯粒也有了這個選擇,但如果你想打造一臺更具魅力的計算機,那么訂購一款有超大緩存的處理器可能是正確的選擇。
    發表于 10-15 10:24 ?562次閱讀
    <b class='flag-5'>3D</b>芯片<b class='flag-5'>堆疊</b>是如何完成

    2D/3D 熱分析和三裸片堆疊設計實現

    Cadence員工MohamedNaeim博士曾在CadenceLIVE歐洲用戶大會上做過一場題為《2D/3D熱分析和三裸片堆疊設計實現》的演講,本文將詳細講述該演講內容。實驗:兩個裸片是否優于
    的頭像 發表于 09-16 08:28 ?485次閱讀
    2D/<b class='flag-5'>3D</b> 熱分析和三裸片<b class='flag-5'>堆疊</b>設計實現

    光學3D表面輪廓儀可以測金屬嗎?

    光學3D表面輪廓儀是基于白光干涉技術,結合精密Z向掃描模塊、3D 建模算法等快速、準確測量物體表面的形狀和輪廓的檢測儀器。它利用光學投射原理,通過光學傳感器對物體表面進行掃描,并根據反射光的信息來
    發表于 08-21 13:41

    實時3D藝術最佳實踐-紋理技術解讀

    紋理貼圖獲取2D曲面圖像并將其映射到3D多邊形上。 本指南涵蓋了幾種紋理優化,可以幫助您的游戲運行得更流暢、看起來更好。 在本指南的最后,您可以檢查您的知識。您將了解有關主題,包括紋理圖譜
    發表于 08-02 06:12

    AMD 3D緩存首次殺入筆記本!海量145MB 性能飆升64%

    這兩年,AMD 3D V-Cache緩存技術大殺四方,備受贊譽。
    的頭像 發表于 07-30 17:14 ?1169次閱讀
    <b class='flag-5'>AMD</b> <b class='flag-5'>3D</b><b class='flag-5'>緩存</b>首次殺入筆記本!海量145MB 性能飆升64%

    低成本3D掃描儀機械部分設計中。#3d打印 #3d掃描 #3d建模 #3d #fusion

    3D掃描儀
    學習電子知識
    發布于 :2023年07月03日 20:13:56

    淺談400層以上堆疊3D NAND的技術

    3D NAND閃存是一種把內存顆粒堆疊在一起解決2D或平面NAND閃存限制的技術。這種技術垂直堆疊了多層數據存儲單元,具備卓越的精度,可支持在更小的空間內,容納更高的存儲容量,從而有效節約成本、降低能耗,以及大幅度地
    發表于 06-15 09:37 ?1878次閱讀
    淺談400層以上<b class='flag-5'>堆疊</b>的<b class='flag-5'>3D</b> NAND的技術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