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離子柔性傳感器在傳感機理、組成、結構設計論文

MEMS ? 來源:麥姆斯咨詢 ? 作者:麥姆斯咨詢 ? 2022-03-24 09:43 ? 次閱讀

據麥姆斯咨詢介紹,近年來,新型智能材料和微結構的發展催生了一種全新的觸覺傳感器,即離子柔性傳感器。其傳感機制與人類皮膚的觸覺感知原理類似,都是依賴由外部刺激引起的離子遷移和離子重分布機制。與傳統柔性傳感器相比,離子柔性傳感器不僅具有高靈敏度、高抗噪性、高分辨率,并且具有自修復、自供電和生物相容性等生物學特性,在電子皮膚、人機交互、可穿戴醫療設備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及學術價值。鑒于此,近期河海大學、江蘇省特種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王延杰教授團隊在功能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8.808) 上發表了題為“Ionic Flexible Sensors: Mechanisms, 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的綜述文章。

d598824e-a52d-11ec-952b-dac502259ad0.png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110417


該綜述論文系統總結了離子柔性傳感器在傳感機理、組成、結構設計及應用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首先重點介紹了幾種典型的離子柔性傳感機制及結構組成,并通過耦合模型討論了其傳感性能的影響因素,包括超級電容界面離子傳感效應、壓電式離子傳感效應和壓阻式離子傳感效應。其次,基于可生物降解性、自愈性和多模態性等生物學特性,重點討論了固體離子聚合物基體、金屬基電極、非金屬基電極和微結構設計在離子柔性傳感器中的應用及改進策略。然后,回顧了離子柔性傳感器在人工皮膚、人機交互技術、可穿戴設備等相關領域的典型應用。最后,提出了離子柔性傳感器當前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趨勢,為離子傳感器的發展提供可參考的技術路線圖。

d5b36c94-a52d-11ec-952b-dac502259ad0.jpg

河海大學博士研究生趙春為論文第一作者,河海大學王延杰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西安交通大學李博副教授、朱子才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英國斯旺西大學Lijie Li教授為論文的共同作者。該文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0YFB13129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975184和52105573)等項目的資助。

該工作是團隊近期關于離子柔性器件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之一。近年來,團隊對離子柔***索。在制備工藝方面,團隊提出一種電極界面的新制備工藝,實現枝狀電極的可控生長,有效增強傳感信號與驅動性能(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30258),并闡明了含水量對離子驅動器性能的影響規律,提出了電極優化方法,實現了驅動性能提升(Electrochim Acta 2014, 129, 450-8)。在傳感性能探究方面,團隊揭示了自供電離子聚合物傳感器濕度感知機理,實現了電壓、電阻、電容等多物理參數感知模式(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1,345 ,130421和RSC Adv. 2020, 10, 27447-27455);同時,建立了基于N-P方程的離子聚合物傳感器力電耦合模型,并通過磁場、微結構實現對自供電離子聚合物傳感器應變傳感性能110%的提升(Smart Mater. Struct. 2021, 30 , 065013和Sensors 2019, 19, 2104)。在應用方面,團隊研發了可用于醫療手術和人工心臟的活性導管和微泵樣機(Appl Bionics Biomech, 2018, 2018:4031705),并開發了一種離子簇團聚機理啟發的球形變剛度軟體抓手(Soft Robotics 2021)。

審核編輯 :李倩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

    文章

    3743

    瀏覽量

    166064
  • 柔性傳感器
    +關注

    關注

    1

    文章

    81

    瀏覽量

    3680

原文標題:河海大學綜述離子柔性傳感器機制、材料、結構及應用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變壓結構設計手冊

    變壓結構設計手冊內容有:計算程序,進品硅鋼板的牌號及其特性,導線尺寸截面積,鐵心各級尺寸表,三相單框鐵心,夾件,木墊塊,鐵心及夾件用零件,鐵心,鐵心裝置零件表,鐵軛沖槽,鐵心用單件,夾件絕緣等內容.變壓
    發表于 12-13 01:33

    操作系統結構設計

    ,等級森嚴!這種系統學術味道較濃!實際完全按照這種結構進行設計的操作系統不多,也沒有廣泛的應用??梢赃@么說,現在的操作系統設計是整體式系統結構與層次式系統結構設計中尋求平衡?! ?3
    發表于 09-13 10:10

    淺談產品結構設計特點 

    都需結構設計階段完成。此外零件的構形與其用途以及相關零件有關,零件不能拋開相關零件而單獨進行構形。產品結構設計師需要同時構形較多的相關零件(或部件)。此外還需考慮如何使產品盡可能做到外形美觀
    發表于 02-25 17:24

    軟件結構設計

    軟件結構設計,,
    發表于 09-26 13:55

    高靈敏壓力傳感器過載保護結構設計

    進行了靜態線性分析和非線性接觸分析。通過這兩種分析方法的結合,準確的模擬出過載狀態下傳感器的應力分布。在此基礎上給出了壓力傳感器的一種結構設計方法,從而可使這種壓力傳感器過載保護能力提
    發表于 11-05 15:27

    傳感器的定義,組成和分類

    型)和能量控制型(參量型)兩種?! ∧芰孔儞Q型傳感器進行信號轉換時不需另外提供能量,就可將輸入信號能量變換為另一種形式的能量輸出,例如,熱電偶傳感器、壓電式傳感器等?! 。?)按工作
    發表于 11-08 16:13

    負氧離子傳感器測試原理

    地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FYLZ-200大氣負離子監測系統是陽光氣象研發的一套能夠高精度采集空氣中負氧離子并計算其濃度值的監測傳感器,符合國際通行技術規范。能長期、自動、連續、全天候監測大氣負
    發表于 09-13 13:38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組成結構

    目錄背景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組成結構常見傳感器的分類無線傳感器組成無線
    發表于 09-15 07:48

    BUCK降壓拓撲結構設計

    ?感謝閱讀本文,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將陸續分享項目實戰經驗。從電源、單片機、晶體管、驅動電路、顯示電路、有線通訊、無線通信、傳感器、原理圖設計、PCB設計、軟件設計、上位機等,給新手綜合學習
    發表于 11-11 06:13

    一款動車組用加速度傳感器結構設計和仿真

    ,保證行車安全。通過對標準動車組 tNetrol-NAMC1-10-IC 型加速度傳感器工作環境進行分析,闡述了其結構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對結構強度方面進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并結合長壽命隨機振動試驗結果驗證
    發表于 09-18 07:09

    在測力傳感器中對彈性體進行結構設計

    本文介紹了在測力傳感器的設計過程中經常運用的兩種應力集中的設計原則。按照這兩種應力集中的原則,對彈性體進行結構設計,能夠收到提高測力傳感器的測力精度和測力靈敏
    發表于 01-12 14:57 ?25次下載

    軸系結構設計實驗

    實驗六 軸系結構設計實驗一、實驗目的: 熟悉并掌握軸系結構設計中有關軸的結構設計、滾動軸承組合設計的基本方法。 二、實
    發表于 03-13 19:04 ?5.7w次閱讀
    軸系<b class='flag-5'>結構設計</b>實驗

    輪輻式傳感器原理_輪輻式傳感器結構設計原則

    本文主要闡述了輪輻式傳感器原理及結構設計原則。
    發表于 01-17 13:51 ?5413次閱讀

    安徽大學:在柔性離子型壓敏傳感器及電子皮膚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傳感新品 【安徽大學:在柔性離子型壓敏傳感器及電子皮膚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可穿戴電子設備能夠采集人體的物理化學信號,在人機交互、智能醫療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的頭像 發表于 01-09 12:55 ?895次閱讀

    潛力巨大的柔性傳感器為什么這么難發展?142位學者聯手,發表這篇重磅論文!

    3月9日,來自全球的142位頂尖學者,聯合在著名學術期刊ACS Nano,發表了一篇關于柔性傳感器的綜述論文,該論文題為“Technology Roadmap for Flexible
    的頭像 發表于 03-14 19:10 ?690次閱讀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