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如何才能檢測三類電容器

Wildesbeast ? 來源:21IC ? 作者:21IC ? 2021-02-13 09:06 ? 次閱讀

檢測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均占據重要地位,通過檢測,我們能夠一定程度上保證產品質量。在本文中,小編將詳細介紹電容器檢測技術,主要包括三方面:1.可變電容器檢測、2.電解電容器檢測、3.固定電容器檢測。如果你對檢測技術,抑或是電容器檢測具有興趣,不妨繼續往下閱讀哦。

一、可變電容器的檢測

A用手輕輕旋動轉軸,應感覺十分平滑,不應感覺有時松時緊甚至有卡滯現象。將載軸向前、后、上、下、左、右等各個方向推動時,轉軸不應有松動的現象。

B用一只手旋動轉軸,另一只手輕摸動片組的外緣,不應感覺有任何松脫現象。轉軸與動片之間接觸不良的可變電容器,是不能再繼續使用的。

C將萬用表置于R&TImes;10k擋,一只手將兩個表筆分別接可變電容器的動片和定片的引出端,另一只手將轉軸緩緩旋動幾個來回,萬用表指針都應在無窮大位置不動。在旋動轉軸的過程中,如果指針有時指向零,說明動片和定片之間存在短路點;如果碰到某一角度,萬用表讀數不為無窮大而是出現一定阻值,說明可變電容器動片與定片之間存在漏電現象。

二、固定電容器的檢測

A檢測10pF以下的小電容因10pF以下的固定電容器容量太小,用萬用表進行測量,只能定性的檢查其是否有漏電,內部短路或擊穿現象。測量時,可選用萬用表R&TImes;10k擋,用兩表筆分別任意接電容的兩個引腳,阻值應為無窮大。若測出阻值(指針向右擺動)為零,則說明電容漏電損壞或內部擊穿。

B檢測10PF~0.01μF固定電容器是否有充電現象,進而判斷其好壞。萬用表選用R&TImes;1k擋。兩只三極管的β值均為100以上,且穿透電流可選用3DG6等型號硅三極管組成復合管。萬用表的紅和黑表筆分別與復合管的發射極e和集電極c相接。由于復合三極管的放大作用,把被測電容的充放電過程予以放大,使萬用表指針擺幅度加大,從而便于觀察。應注意的是:在測試操作時,特別是在測較小容量的電容時,要反復調換被測電容引腳接觸A、B兩點,才能明顯地看到萬用表指針的擺動。

C對于0.01μF以上的固定電容,可用萬用表的R&TImes;10k擋直接測試電容器有無充電過程以及有無內部短路或漏電,并可根據指針向右擺動的幅度大小估計出電容器的容量。

三、電解電容器的檢測

A因為電解電容的容量較一般固定電容大得多,所以,測量時,應針對不同容量選用合適的量程。根據經驗,一般情況下,1~47μF間的電容,可用R×1k擋測量,大于47μF的電容可用R×100擋測量。

B將萬用表紅表筆接負極,黑表筆接正極,在剛接觸的瞬間,萬用表指針即向右偏轉較大偏度(對于同一電阻擋,容量越大,擺幅越大),接著逐漸向左回轉,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時的阻值便是電解電容的正向漏電阻,此值略大于反向漏電阻。實際使用經驗表明,電解電容的漏電阻一般應在幾百kΩ以上,否則,將不能正常工作。在測試中,若正向、反向均無充電的現象,即表針不動,則說明容量消失或內部斷路;如果所測阻值很小或為零,說明電容漏電大或已擊穿損壞,不能再使用。

C對于正、負極標志不明的電解電容器,可利用上述測量漏電阻的方法加以判別。即先任意測一下漏電阻,記住其大小,然后交換表筆再測出一個阻值。兩次測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接法,即黑表筆接的是正極,紅表筆接的是負極。

D使用萬用表電阻擋,采用給電解電容進行正、反向充電的方法,根據指針向右擺動幅度的大小,可估測出電解電容的容量。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三極管
    +關注

    關注

    141

    文章

    3521

    瀏覽量

    119537
  • 電容器
    +關注

    關注

    63

    文章

    5889

    瀏覽量

    97257
  • 萬用表
    +關注

    關注

    87

    文章

    1930

    瀏覽量

    123979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電容器檢測技巧分享

    電容器檢測方法主要分為三個大類:可變電容器檢測、電解電容器檢測、固定
    發表于 04-17 11:44 ?2376次閱讀

    電容器與開關電源-陳永真 PDF下載

    旁路、定時、電源濾波器第三類:陶瓷電容器:與薄膜電容器作用相似  [hide][/hide]
    發表于 10-30 15:03

    電容器檢測方法與經驗

     1?固定電容器檢測  A?檢測10pF以下的小電容  因10pF以下的固定電容器容量太小,用萬用表進行測量,只能定性的檢查其是
    發表于 03-26 17:21

    交流電容器檢測方法

    幾次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3、白熾燈泡和電容器串聯檢測法把白熾燈泡和電容器串聯接在220V的交流電源上,如果白熾燈泡的亮度比把它直接接在220V交流電源上暗一些,說明
    發表于 01-20 16:36

    電容器檢測方法有哪些 ?

    本帖最后由 eehome 于 2013-1-5 09:59 編輯 電容器檢測方法有哪些 主要分為個大類:可變電容器檢測、電解
    發表于 11-17 11:55

    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

    有不同的表現效果。環境因素,包括溫度、電壓、頻率和時間(老化),對不同介質的電容有不同的影響。介質常數(K值)越高,穩定性能、可靠性能和耐用性能便越差。 現代多層陶瓷電容器介質最常用有以下三類
    發表于 12-25 17:44

    電力補償電容器的日常維護檢測事項

    庫克庫伯小分享電力補償電容器的日常維護檢測事項:1、為避免觸電, 在檢測試驗之前, 無論電容器裝有何種放電裝置, 都必須進行人工放電。因為電容器
    發表于 02-28 15:43

    電容器知識與檢測

    向右擺動)為零,則說明電容漏電損壞或內部擊穿。B檢測10PF~001μF固定電容器是否有充電現象,進而判斷其好壞。萬用表選用R×1k擋。兩只極管的β值均為100以上,且穿透電流要
    發表于 01-12 11:41

    電源電容器的兩種檢測方法

    觀察。應注意的是:在檢測操縱時,特別是在測小型容量的電源電容器時,要反復調置被測電容引腳接觸A、B兩點,才能明顯地看到多用表指針的擺動。C根據10000pf以上的固定
    發表于 06-30 10:39

    電容器在開發板中有哪些作用?

    電路的三類狀態電容器在開發板主要有如下幾個作用
    發表于 02-24 07:30

    電容器的識別和檢測資料分享

    (mF)。一般用位數表示容量的大小,前面兩位數字為電容器標稱容量的有效數字,第位數字表示有效數字后面零的個數,它們的單位是pF。如: 色碼表示法是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數字,其顏色和識別方法與電阻色
    發表于 05-13 06:06

    電容器的認識、使用與檢測

    一、電容器的認識、使用與檢測
    發表于 12-30 08:29

    電容器檢測方法

    電容器檢測的一般方法 1.固定電容器檢測.  A?檢測10pF以下的小電容 。因10pF以
    發表于 12-13 22:22 ?1.6w次閱讀

    電容器的種類

    電容器的種類 電容器種類繁多,人們常按電容器絕緣介質材料的不同來分類,如圖4-2 所示。電容器按其可調節性又可分為固定電容器、可變
    發表于 08-21 16:35 ?5911次閱讀

    如何檢測三類電容器

    檢測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均占據重要地位,通過檢測,我們能夠一定程度上保證產品質量。在本文中,小編將詳細介紹電容器檢測技術,主要包括三方面:1.可變電容器
    的頭像 發表于 01-17 11:41 ?2361次閱讀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