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QLC閃存、TLC閃存是什么?QLC閃存、TLC閃存有何區別?

嵌入式星球 ? 2020-11-06 17:38 ? 次閱讀

閃存是最常用器件之一,在諸如SSD等存儲設備中均存在閃存。但是,大家對閃存真的足夠了解嗎?為增進大家對閃存的了解和認識,本文將對QLC閃存以及TLC閃存相關內容予以介紹。如果你對閃存具有興趣,不妨繼續往下閱讀哦。

一、前言

我們渴求大容量的SSD,不過超過TB大容量SSD動不動就幾千元的售價,對于支付能力有限用戶實際上沒有意義。SSD的成本主要來源于閃存,在TLC閃存能夠實現TB容量可惜價格未能降下來。只有不斷開發新類型的閃存,解決容量與價格的矛盾,才能讓SSD真正在大數據時代發揮應有作用。

這時,QLC 閃存就應運而生,目前,東芝和西數先后宣布成功開發基于四比特單元3D NAND閃存芯片,即QLC閃存,這也意味著QLC SSD將要來臨。那么,它與TLC閃存又有什么區別,能否取代TLC成為SSD主流閃存之選?

二、QLC閃存顆粒

在聊QLC之前,我覺得先來聊一聊TLC會有助于大家理解它。

現在購買過SSD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TLC閃存顆粒,因為2017年整體TLC SSD出貨比重接近75%,而SSD市場所占比重更大,也就是說現在大家買到的固態硬盤,基本上都是TLC的。

QLC則是有望未來接替他成為主流的產品!

閃存顆粒的類型有以下幾種:SLC、MLC 、TLC 、QLC。

參照上圖解釋給大家會更清晰一些

SLC單比特單元(每個Cell單元只儲存1個數據,有21=2個狀態,就是0和1,也就是僅有兩種不同的電壓狀態),因為穩定,所以性能最好,壽命也最長(理論可擦寫10W次),成本也最高,最早的頂級顆粒,但因為成本問題,目前已經消失在大家的視野里。

MLC雙比特單元(每個Cell單元儲存2個數據,有22=4個狀態,00/01/10/11,因此有四種不同電壓狀態),也就是僅有兩種不同的電壓狀態)性能、壽命(理論可擦寫1W次)、成本在幾種顆粒中算是均衡的,接替SLC的產品,在TLC之前的絕對主流顆粒,而目前主要用于高端和企業級產品。

TLC三比特單元(每個Cell單元儲存3個數據,有23=8個狀態,不詳列,如上圖,有八種不同電壓狀態),成本低,容量大,但壽命越來越短(理論可擦寫1500次),但隨著技術的成熟,目前壽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并成為目前閃存顆粒中的最主流產品。

QLC四比特單元(每個Cell單元儲存4個數據,有24=16個狀態,不詳列,如上圖,有十六種不同電壓狀態),成本更低,容量更大,但壽命更短(理論可擦寫150次),想成為接替TLC的產品還有急需解決的問題。

注:每Cell單元存儲數據越多,單位面積容量就越高,但同時導致不同電壓狀態越多,越難控制,所以導致顆粒穩定性越差,壽命低。利弊都有。

不得不承認,TLC閃存的出現大大提升了SSD的容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SSD的價格。不過,依舊沒解決SSD價格的難題,大容量SSD仍舊貴。小容量SSD+大容量HDD的存儲方案,終究沒有單純大容量SSD來得好。

當QLC 閃存的誕生,也許既廉價又擁有超大容量的SSD,從理想變為現實。

三、QLC與TLC區別

1、壽命

前段時間,東芝稱其QLC NAND擁有多達1000次左右的P/E編程擦寫循環,打破100-150次魔咒,可以與TLC閃存顆粒壽命相媲美。如果真的達到這個標準,那么QLC SSD就能夠“理直氣壯”進入市場了。

1000次壽命,對于普通人來說,也沒有那么可怕。一般人平均每天的寫入量很少能超過10GB,那么我們就假設是10GB,120GB QLC SSD,寫入壽命達到120 TB。假設寫入放大系數則假定為3,甚至5,那么三年之內,很難寫壞它。且QLC閃存擁有高容量,也意味著其在QLC驅動器中可通過超額配置以延長產品本身的有效壽命。

目前TLC SSD在質保期普遍達到3年,有的質保期甚至達到5年。那么QLC 壽命問題又有什么好擔心?

2、穩定性

QLC閃存是存儲4位電荷,有16種狀態,而TLC存儲3位電荷,有8種狀態。這意味著QLC閃存單位存儲密度更大,是TLC的2倍,單顆芯片可達到256GB甚至512GB。但是,也因如此,QLC閃存的電壓更難控制,干擾更復雜,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QLC閃存的性能、可靠性及穩定性。不過TLC的這個活生生的案例在前面,解決起來會更容易一些。

3、成本

雖然QLC只是在TLC的電子單元內增加了一個比特位,但其所要求的技術含量卻非常高。因為不僅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比特單位,還需要雙倍的精度才能保有足夠高的穩定性以及性能。不過,一旦解決了所有技術上的難題,隨著SSD容量的大幅增加,其所需要的單位成本也會相應降低。

4、容量

東芝的QLC的技術已經可以實現每閃存顆粒768Gb(96GB)的容量,相比之TLC顆粒的512Gb有了更大提升。如果采用16顆粒封裝,那么可以實現單顆芯片封裝達到1.5TB的容量,容量達到目前單顆最大。如果一塊SSD采用八顆這樣的新品,總容量可以達到驚人的12TB。

寫在最后:

雖說目前QLC 閃存不過剛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其在速度、壽命、穩定性等方面可能會比TLC差,但是更便宜的成本、更大容量的優勢是無法忽視的。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QLC就像當年TLC一樣從不被接納到廣泛認可也是早晚的事情,

其實不管是TLC還是QLC,只要價格夠便宜,容量夠大,速度夠快,壽命有保障,總會獲得消費者的喜歡,贏得屬于自己的市場份額。

而對于HDD來說,QLC的出現將帶來更大的威脅?;蛟S真正QLC SSD普及之時,才是HDD 跟我們Say byebye之時。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閃存
    +關注

    關注

    16

    文章

    1698

    瀏覽量

    114293
  • TLC
    TLC
    +關注

    關注

    0

    文章

    134

    瀏覽量

    51341
  • qlc
    qlc
    +關注

    關注

    0

    文章

    56

    瀏覽量

    12441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3D NAND閃存來到290層,400層+不遠了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早在2022年閃存芯片廠商紛紛發布200+層 3D NAND,并從TLCQLC得以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工業、數據中心等領域。來到2024年5月目前三星
    的頭像 發表于 05-25 00:55 ?2015次閱讀
    3D NAND<b class='flag-5'>閃存</b>來到290層,400層+不遠了

    三星九代V-NAND閃存或月底量產,堆疊層數將達290層

    據韓媒Hankyung透露,第九代V-NAND閃存的堆疊層數將高達290層,但IT之家此前曾報道過,三星在學術會議上展示了280層堆疊的QLC閃存,其IO接口速度可達3.2GB/s。
    的頭像 發表于 04-12 16:05 ?545次閱讀

    長江存儲QLC閃存壽命實現重大突破

    根據官方介紹,長江存儲X3-6070 QLC閃存的IO接口傳輸速度達到了2400MT/s,相比上代的1600MT/s提升了足足50%,同時讀取、寫入速度都有著接近100%的提升。
    發表于 04-03 15:04 ?274次閱讀
    長江存儲<b class='flag-5'>QLC</b><b class='flag-5'>閃存</b>壽命實現重大突破

    蘋果iPhone 16 Pro系列1TB機型或采用QLC閃存

    在存儲容量和成本的權衡下,據報道,蘋果 iPhone 16 Pro 系列的1TB機型可能將采用QLC NAND閃存。這一決策意味著成本降低,但讀寫速度可能會受到影響。
    的頭像 發表于 01-18 20:02 ?937次閱讀

    長江存儲232層閃存揭秘

    長江存儲1Tb TLC芯片的存儲密度已達15.47Gb每平方毫米,1Tb QLC更是高達19.8Gb每平方毫米,在兩種閃存類型中都無出其右者。
    發表于 11-02 11:11 ?1329次閱讀
    長江存儲232層<b class='flag-5'>閃存</b>揭秘

    閃存零等待(ZW)和非零等待(NZW)說明

    閃存零等待區(ZW)和非零等待區(NZW)有區別?請說明。
    發表于 10-20 07:01

    如何通過以可忽略的性能開銷提高QLC閃存的可靠性?

    本工作來自多倫多大學和谷歌Shehbaz Jaffer,發表于FAST 2022。為了解決下一代高密度閃存低耐久性帶來的可靠性挑戰,
    的頭像 發表于 09-21 09:31 ?462次閱讀
    如何通過以可忽略的性能開銷提高<b class='flag-5'>QLC</b><b class='flag-5'>閃存</b>的可靠性?

    QLC閃存將取代混合存儲?

    基于四級單元(QLC)的存儲陣列采用軟件支持的ASIC或FPGA邏輯(以克服生命周期限制、提高耐用性和性能),目前已部署用于通用塊存儲用例。它們還被部署在備份和災難恢復用例中,在這些用例中,取代 TLC 介質設備陣列的性能并不那么重要。
    發表于 08-16 10:26 ?726次閱讀
    <b class='flag-5'>QLC</b> 全<b class='flag-5'>閃存</b>將取代混合存儲?

    pSLC閃存介紹:高性能和耐久性的閃存解決方案

    ?閃存的原理、優勢以及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 什么是pSLC pSLC?是一種虛擬的 SLC?技術,通過采用特殊的控制算法和管理方法,在 MLC?或 TLC?閃存芯片上模擬 SLC?存儲單元。 1、pSLC技術的可靠性介于SLC和
    的頭像 發表于 08-02 15:16 ?3751次閱讀
    pSLC<b class='flag-5'>閃存</b>介紹:高性能和耐久性的<b class='flag-5'>閃存</b>解決方案

    pSLC 閃存介紹:高性能和耐久性的閃存解決方案

    的原理、優勢以及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什么是pSLCpSLC是一種虛擬的SLC技術,通過采用特殊的控制算法和管理方法,在MLC或TLC閃存芯片上模擬SLC存儲單元。1
    的頭像 發表于 08-02 08:15 ?925次閱讀
    pSLC <b class='flag-5'>閃存</b>介紹:高性能和耐久性的<b class='flag-5'>閃存</b>解決方案

    基于232層3D TLC NAND閃存的美光UFS 4.0模塊能效提升25%

    基于232層3D TLC NAND閃存的美光UFS 4.0模塊能效提升25% 此前美光推出了其首個UFS 4.0移動存儲解決方案,采用了232層3D TLC NAND閃存;速度提升很大
    發表于 07-19 19:02 ?926次閱讀

    蘋果閃存和固態硬盤的區別 固態硬盤為什么不建議分區

    蘋果閃存和SSD都基于閃存技術,但存在一些細微差別。蘋果閃存是專為蘋果產品而開發的,使用NAND(非易失性閃存)芯片技術,而SSD可以是通用的,采用不同類型的
    發表于 07-19 15:21 ?2700次閱讀

    ufs是內存還是閃存 手機ufs閃存有什么作用

    UFS(Universal Flash Storage)是一種用于存儲的閃存標準,而不是內存標準。它是一種閃存存儲技術,用于移動設備和其他便攜式電子設備中的非易失性存儲。
    發表于 07-18 15:00 ?1.6w次閱讀

    QLC固態硬盤將成企業新寵!和Solidigm高管探討未來企業級存儲發展趨勢

    無獨有偶,SK海力士收購Intel NAND閃存業務重組而來的Solidigm,很快又發布了同樣基于QLC閃存的全新企業級產品P5-D5430,再次引發了“QLC取代
    的頭像 發表于 06-13 16:16 ?417次閱讀
    <b class='flag-5'>QLC</b>固態硬盤將成企業新寵!和Solidigm高管探討未來企業級存儲發展趨勢

    QLC閃存 D5-P5430的基本規格、性能表現

    SK海力士收購Intel NAND閃存業務重組而來的Solidigm,就發布了一款QLC閃存的企業級產品P5-D5430,可以說是QLC SSD的一個代表作。
    發表于 06-09 10:41 ?604次閱讀
    <b class='flag-5'>QLC</b><b class='flag-5'>閃存</b> D5-P5430的基本規格、性能表現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