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國內在GPU領域能否打造自己的“英偉達”?

NSFb_gh_eb0fee5 ? 來源:集微網 ? 作者:集微網 ? 2020-09-23 10:08 ? 次閱讀

歷史總是用來不斷打破的。

作者|集微網 校對|sky

集微網·愛集微APP,各大主流應用商店均可下載

歷史總是用來不斷打破的。

7月一件堪稱歷史分水嶺式的事件發生了:英偉達當日報收408.64美元,市值接近2500億美元,首次超越英特爾的2480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市值第三的芯片公司,前兩名為臺積電和三星。多家媒體驚呼: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而不足一個月后,截至當地9月9日收盤,英偉達股價508.60美元,市值達到3138億美元,已然超過英特爾、AMD兩家之和。畢竟,AMD也是GPU領域的一大悍將。沒曾想,英偉達一月不到市值即躥升600億美元,“火箭速度”的背后折射是資本市場對英偉達產品和模式的無限信心。 而王者歸來不易。起于微時,成于顯卡,達于AI,英偉達成就了“一條路走到底”的奇跡。在傳統計算時代,英偉達曾長期活在英特爾的陰影下,甚至在AI時代也曾載浮載沉,而今打下“翻身仗”的英偉達在股價節節攀升之下,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時刻。反觀國內,亦正站在一個關鍵的發展節點,面對美國逐漸蔓延的技術封鎖,國產替代的“沖鋒號”已然吹響,國內在GPU領域能否打造自己的“英偉達”?

一以貫之的“勝利” 歷史是不可逆的,一個時代的變遷,一項新技術的產生,從來都有自己的方向,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或有所妥協,而那些選擇提前跳上技術列車駛向新時代的企業,必將會成為新時代的勝利者,但問題是何時跳上?能堅持駛行多久?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以多年的執著堅守與隱忍的一往無前,提供了可供鏡鑒的參考。 從1993年算起,鉤沉英偉達的成功,其實亦是血與淚交織的歷史。集微網《英偉達市值超英特爾啟示錄》一文中介紹了英偉達的“白手起家”以及發跡的歷史,不再贅述。如果說在傳統顯卡領域英偉達過關斬將之后成為當仁不讓的強者,而在計算無處不在的萬物互聯時代,無論是從數據中心到高性能計算,還是從AI到自動駕駛……英偉達已然不再是偏于一隅的游戲顯卡廠商,而儼然成為新的計算之王。 這源于其兩大護法。一方面,在一代霸主3dfx最終俯首稱臣之后,野心與激情、開放與執著并重的黃仁勛繼續改寫行業規則,并提出令對手膽寒的黃氏定律:顯卡芯片的性能,每6個月提升一倍。比摩爾定律快3倍的速度,足以傲視任何對手。另一方面,繼顯卡領域掀翻對手之后,黃仁勛發現GPU也被用來加速計算,于是開始長遠布局,賦予GPU可編程的能力,并在當年營收只有30億美元之際每年投入5億美元啟動CUDA,打造一個通用的并行計算架構,彼時距離AI爆發還有十年。這種超前的直覺和不計成本的押注,這種跳上前沿技術列車永不回頭的勇氣,讓英偉達最終“一劍封神”。 國內某GPU主導廠商總經理尚然(化名)分析,英偉達市值趕超英特爾+AMD之和一則表明GPU已成為非常重要且核心的芯片,被市場所看好。二則英偉達在GPU的發展是可以預見的,包括業績表現、技術路線,代表了最先進GPU的路徑。三是目前英偉達整體的發展思路是正確的,市場亦給予了充分的認可。 超過十年的前瞻布局、“一往無前”提前布局風口的英偉達,終以GPU改寫了歷史,并迎來了創造歷史的時刻。有撰文稱黃仁勛的人生宗旨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有激情,才能挑戰最難、最重要的問題,最終改變世界。而英偉達的“澎湃”表現已然讓目標遠超預期了。

國內的“進擊” 相比于英偉達的突飛猛進,以及國內在CPU、存儲芯片領域的突破連連,GPU的發展無疑慢了半拍,但在新的歷史交叉點下,已然在奮起直追。 一方面,技術更替的時間節點來臨,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5G、AIoT、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催生出新的市場需求,成為半導體產業向前發展的新動力,GPU在PC端、AI和高性能計算以及移動端均大有可為。另一方面,美國逐步加大制裁力度,不斷嘗試遏制中國增長及高端化,并逐漸把技術封鎖向上游延伸,中高端芯片如GPU的國產替代和供應鏈安全已“勢在必行”。 據東吳證券測算,GPU領域國產替代市場空間超過50億美元。如此巨大的蛋糕,各方勢力亦爭相角逐,國內已有一些先行者如景嘉微、航錦、中船709所以及兆芯、龍芯等在持續進階,一些具備后發優勢的初創企業也在涌入,而老牌勁旅華為等也在躬身入局。 國內廠商在尋求突圍之道之際,能否從中打造自己的“英偉達”?尚然對此提出的策略是國內GPU廠商應緊跟國際廠商最先進產品的步伐,不斷提高產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構建自己的生態體系。中國不僅是一個巨大的應用市場,為GPU廠商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空間。同時,資本也越來越重視和認同GPU的價值,為國內廠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彈藥”。 然而,芯片領域依然強者恒強,追趕英偉達的技術路線和步伐顯然是一場持久戰。 科技老兵戴輝分析,在單機狀態下,顯然GPU巨頭奠定了強勢地位,這一生態優勢很難打破。但在云計算狀態下,GPU可以一個應用接一個應用地去試,催生大量的機會。以筆者看來,先單點突破,再以點帶面,形成合圍包抄之勢才能不斷破局。 “南昌要實現追趕,人才是一個最重要的方面,一定要引進高技術大咖,中國已從原有的勞動密集型人口紅利轉向技術密集型的人口紅利,只要能沉下心來,沿著國際上最先進的產品技術路線和發展思路,有朝一日將能追上國外最前沿的步伐?!鄙腥徽Z重心長,“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國內應用廠商提供練手機會。只有廠商愿意用,越用技術水平才能越進步,通過上下游合力共同邁過這一關卡,從應用端和技術端角度一起將產品提升至接近國外水平則指日可待?!?/p>

理應如此 當下,不止是要尋求和打造中國的“英偉達”,更是要勠力同心,實現整個半導體業的“自主”。 半導體產業經歷了兩次全球產業轉移,第一次是從美國向日本轉移,第二次是從日本向韓國、中國臺灣地區轉移,這兩次產業轉移基本奠定了當前美、韓、臺占據優勢的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而到現在,經緯中國認為,中國大陸走到了一個重要關口,將承接第三次產業轉移,一些環節例如封裝測試和中低端芯片設計,已經具備了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 從國內外形勢的不確定性以及高科技之間的強對抗性來看,國產化替代和供應鏈安全變得愈發重要。經緯中國認為,在當前科技或脫鉤的形勢下,全球將出現兩條技術鏈,一條是以原來美系為核心的生態鏈,另一條將是以中國市場為核心,強調自主可控的中系生態鏈。 GPU作為高端芯片的代表,可以說機會也將在新的征伐中成就。目前國內還沒有出現GPU龍頭公司,而芯片業的發展規律是細分行業最后都會走向集中,未來5~10年或會形成GPU龍頭,年營收或突破100億元。 盡管曙光在前,但先行者已經把路趟了一遍,后來者必須面對的是高壁壘和長時間追趕,不過即便夜正長、路也正長,回看英偉達積近三十年之功走到了今天,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堅定執著地走下去呢?

原文標題:【芯視點】市值超英特爾+AMD 國內能打造自己的“英偉達”嗎?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gpu
    gpu
    +關注

    關注

    27

    文章

    4456

    瀏覽量

    126984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

    文章

    3413

    瀏覽量

    88086

原文標題:【芯視點】市值超英特爾+AMD 國內能打造自己的“英偉達”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英偉達A800芯片也要被禁售了?中國AI大模型還能怎么玩?國產GPU能否挑大梁

    達專供中國的A800芯片,在無許可證的情況下也將被禁售。 ? A800是英偉達專為中國客戶推出的產品,用以解決美國商務部的半導體出口新規,取代A100 GPU,該產品在2022年第三季度起投產。近段時間,大模型迅猛發展,國內在
    的頭像 發表于 06-29 09:09 ?6103次閱讀
    <b class='flag-5'>英偉</b>達A800芯片也要被禁售了?中國AI大模型還能怎么玩?國產<b class='flag-5'>GPU</b><b class='flag-5'>能否</b>挑大梁

    進一步解讀英偉 Blackwell 架構、NVlink及GB200 超級芯片

    成本 英偉最新機架解決方案 GB200 提升了性能,降低了 CPU:GPU 配比,有助于降低客戶的總擁有成本(TCO)。 這些應用將有助于推動數據中心的發展,為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領域
    發表于 05-13 17:16

    國產GPU在AI大模型領域的應用案例一覽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近一年多時間,隨著大模型的發展,GPU在AI領域的重要性再次凸顯。雖然相比英偉達等國際大廠,國產GPU起步較晚、聲勢較小。不過近幾年,
    的頭像 發表于 04-01 09:28 ?2726次閱讀
    國產<b class='flag-5'>GPU</b>在AI大模型<b class='flag-5'>領域</b>的應用案例一覽

    FPGA在深度學習應用中或將取代GPU

    上漲,因為事實表明,它們的 GPU 在訓練和運行 深度學習模型 方面效果明顯。實際上,英偉也已經對自己的業務進行了轉型,之前它是一家純粹做 GPU
    發表于 03-21 15:19

    國內誰可以取代英偉

    國內有一些公司在某些領域已經或正在嘗試替代英偉達,特別是在AI芯片和圖形處理器領域。
    的頭像 發表于 03-01 16:59 ?2793次閱讀

    盤點英偉達24年來最差的五款GPU

    英偉達的GPU也可能失敗。
    的頭像 發表于 01-04 17:06 ?835次閱讀

    英偉新顯卡起售近1.3萬元

    英偉行業資訊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3年12月29日 16:56:52

    英偉將在越南設法人實體

    英偉行業資訊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3年12月12日 10:29:04

    英偉HBM4預計2026年推出

    英偉行業資訊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3年11月27日 15:15:17

    英偉為何放不下中國?

    英偉行業資訊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3年11月27日 15:11:09

    #英偉 #顯卡 英偉全新旗艦顯卡RTX 5090性能暴漲70%

    顯卡英偉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3年11月20日 14:19:25

    #消費級顯示被禁止出口 英偉RTX 4090顯卡遭遇下架風波

    英偉
    深圳市浮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3年10月19日 15:58:35

    00032 Jetson TX2 NX開發者套件!TX2的性能,NANO的尺寸! #英偉 #jetson

    英偉
    學習電子知識
    發布于 :2023年07月02日 13:21:19

    聯發科回應結盟英偉合攻 Arm 架構芯片傳聞

    外界推測英偉將與聯發科共同宣布雙方在 Arm PC 相關芯片的合作,但聯發科發布公告表示,這個傳聞純屬外界猜測,聯發科不做任何評論。 外界認為,根據聯發科的活動邀請函內容來看,將展示該公司產品在智能生活、移動通信、車用電子三領域
    發表于 05-28 08:47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