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同樣是第十代酷睿10nm和14nm的區別在哪里

454398 ? 來源:cfan ? 作者:cfan ? 2020-08-26 14:13 ? 次閱讀

CFan曾在《只認性能你就輸了!英特爾第十代酷睿處理器最全解析!》一文中解讀過10nm工藝版本的第十代酷睿移動平臺。然而,在十代酷睿家族中還包含沿用14nm工藝的存在,這種并非“十全十美”的酷睿處理器有何特色,它們又是否值得我們期待?

再現“混搭”工藝

不知不覺間,輕薄本領域已經正式進入十代酷睿時代,除了我們熟悉的由10nm工藝打造的“Ice Lake”平臺,第十代酷睿家族中還包含沿用14nm++工藝設計的“Comet Lake”平臺,再次于同一世代的酷睿中出現了“混搭”的工藝。

經常關注CFan的童鞋應該還記得,英特爾針對輕薄本定制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低功耗版)家族就曾出現多種工藝的混搭情況。

比如,2017年8月,英特爾發布的“Kaby Lake Refresh”平臺(如i5-8250U)采用了14nm+工藝;

2018年5月發布的“Cannon Lake”(如i3-8121U)首次嘗鮮10nm工藝;

2018年8月發布的“Whiskey Lake”平臺(如i5-8265U)則選用14nm++工藝。

工藝的混搭,主要是受英特爾制程工藝的定位、研發、成本、良品率和供貨等因素的影響。

比如,i3-8121U雖然首發10nm,但其誕生的初衷只是用于10nm工藝的試產,在市場上根本就難得一見。

而14nm工藝在2019年也出現了供貨問題,甚至逼得英特爾將原本計劃使用14nm工藝的芯片組(如H310和B360)改回22nm,并以H310C和B365的新身份推向市場。

英特爾將第十代酷睿家族細分為10nm Ice Lake和14nm Comet Lake兩套平臺,除了10nm產能有限不足以滿足全部市場需求以外,這兩套平臺在性能和功能上的細微差異,也讓它們分別適用于更專業的細分市場。

Ice Lake:智能響應 核顯更強

Ice Lake是英特爾全新打造移動平臺,堪稱“十全十美”。它除了引入10nm工藝以外,微架構也升級到了“Sunny Cove”,武裝Gen 11核芯顯卡(集成的EU單元數量從過去的24個提升到了32、48或64個),3D性能直逼MX150低功耗版獨立顯卡。

此外,Ice Lake還支持AVX-512指令集、DLBoost機器學習加速、更高速的內存并直接集成雷電3控制器可惜很多新品依舊沒能配備雷電3接口),打破了過去移動平臺在圖形性能、網絡性能、存儲性能、連接性能、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瓶頸,讓新一代輕薄本得以全方位的體驗升級。

但是,也正是因為Ice Lake將更多的資源都用于提升核顯性能,為了控制TDP功耗,該平臺處理器的默認主頻和睿頻加速頻率都較第八代酷睿有所降低。

想要發揮更強的CPU性能,需要筆記本在散熱模塊的設計上花費更多心思,并同時搭配功率更高的電源適配器和寬松的溫度/功耗墻設定。

總的來說,10nm工藝的Ice Lake平臺更加適合沒有獨立顯卡加持的極致輕薄筆記本,得益于全新架構可以帶來更持久的續航、更高的智能程度和快速響應能力。

Comet Lake:性能是第一生產力

Comet Lake雖然也被冠以“十代酷?!敝?,但它的制程工藝卻依舊停留在14nm++,微架構也是基于Skylake(第六代酷睿)的延續,核芯顯卡也是集成23/24個執行單元的Gen 9.5,原生并不支持雷電3,它在血緣上更接近第八代酷睿家族中的Whiskey Lake(U系列,如i7-8565U)和Amber Lake(Y系列,如i7-8500Y)兩套平臺。

好消息是,為了配得上“十代酷?!狈Q號,英特爾還是對Comet Lake平臺進行了不少優化。

比如,該平臺最高可以選擇6核心12線程的型號,支持LPDDR4X和更高頻率的內存,支持英特爾Adaptix動態調優技術,OEM廠商能夠根據自身的散熱設計和需求動態調整CPU的功耗。此外,Comet Lake平臺還可選雷電3和Wi-Fi 6功能,搭配PCH的語音助理模塊,能讓筆記本實現類似智能手機的語音助理服務。

啥是Adaptix技術?

Adaptix是一種基于機器學習功能而來的動態超頻/降頻技術,和傳統“超頻→過熱→降頻”的直線滑坡機制不同,Adaptix可以在CPU溫度不斷提升的同時,讓CPU的功率進行階梯式調節從而壓榨出CPU的更多剩余性能,確保CPU在溫度與功率之間的平衡。據悉,Adaptix技術能讓同一款CPU壓榨出額外的8%到12%的性能,而具體提升幅度的多少,則取決于筆記本端的散熱設計。

雖然缺少了10nm工藝和最新微架構的加持,但Comet Lake采用的14nm++工藝卻更加成熟穩定,讓英特爾實現了在15W TDP(U系列,Comet Lake-U)不變的基礎上首次達成6核心12線程的歷史突破,并在4.5W TDP(Y系列,Comet Lake-Y)不變時全系列進化到4核心8線程。需要注意的是,和第八代酷睿平臺相比,Comet Lake此次大幅調低了默認主頻(表1),但同時調高了睿頻加速頻率,想長時間超水平發揮性能,離不開更好的散熱環境待遇。

我們可以將14nm工藝的Comet Lake視為第八代酷睿Whiskey Lake平臺和第十代酷睿Ice Lake平臺的中間產物,它的大部分規格和Whiskey Lake相同,通過引入部分Ice Lake的特性提升了性能。

按照英特爾給出的指標,Comet Lake相比上代U系列產品,在不損失電池續航的前提下,整體性能提升最多16%,Office辦公性能提升最多41%。

總的來說,Comet Lake平臺是英特爾對現有工藝和微架構技術做進一步“壓榨”的產物,在更多物理核心和更高主頻的幫助下,它更適合創作型工作和多線程的負載環境,在搭配獨立顯卡時可以釋放更多生產力。

如何區分李鬼和李逵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Ice Lake的GPU更強且更省電,適合時尚和極致輕薄型的設備使用;Comet Lake的CPU相對更強,適合主打影音游戲(需搭配獨顯)和專業設計的輕薄本。換句話說,它們各有側重,買錯了會非常尷尬。

問題來了,這兩套第十代酷睿平臺的名字似乎差不多,我們又該如何加以辨別呢?

我們都知道,在第十代酷睿的10nm Ice Lake平臺中,英特爾給出的命名規則是i3/5/7+“10xyGz”,xy決定CPU的強弱,而z則代表GPU核顯的規格。

在第十代酷睿的14nm Comet Lake平臺中,英特爾略微改變了命名規則,所有成員都是以i3/5/7+“10x10y”命名,而我們則可通過x判斷CPU性能高低,而y則代表TDP的版本。

其中,后綴為U代表低功耗版,標準TDP 15W,最高可開放到25W。Y代表超低功耗版,標準TDP 7W,最高可開放到9W,最低可調至4.5W或者5.5W,支持無風扇設計。

目前,英特爾發布的第一批Comet Lake平臺處理器共計8款型號,U系列4款,Y系列4款。其中,U系列中的酷睿i7-10710U是唯一一款采用6核心12線程設計的處理器,其CPU性能代表了當前輕薄本領域的最強音,即便Ice Lake平臺中的i7-1065G7也難以比肩,哪怕后者的工藝更先進。

如何挑選十代酷睿筆記本

隨著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全面上市,2020年之前的輕薄本領域我們將看到Ice Lake、Comet Lake和Whiskey Lake三套平臺“同室操戈”的戲碼。

其中,Ice Lake平臺的優勢是集成的核顯更強大,可以幫助沒有獨立顯卡的機器獲得媲美MX150獨顯(低功耗版)的性能(表3),如果能配備雷電3接口還能外接顯卡進一步提升GPU性能。

因此,如果你在意輕薄本的續航時間,或是追求極致輕薄,沒有獨顯的Ice Lake輕薄本可以列入首選名單。

Comet Lake平臺的最大亮點就是出現了6核心12線程的型號,可以獲得接近游戲本的CPU性能。

如果你喜歡輕薄本,從事需要較大CPU算力的工作,可以優先考慮搭載i7-10710U的型號。由于Comet Lake平臺對核顯沒有升級,如果你平時有一定的游戲需求,就必須選擇搭配獨立顯卡的型號。

此外,在其他配置相近時,如果Comet Lake平臺新品的價格較配置相近的八代酷睿產品貴出300元以上,筆者的建議還是等待新品“冷靜”下來再入手,畢竟300元已經足夠入手512GB SSD了。

Whiskey Lake平臺雖然看似落伍了,但它在新品的沖擊下已經進入了一輪明顯的調價期,當i5-8265U+MX250組合配置的“老將”降到4000元以內時,其性價比依舊值得關注。換句話說,如果同品牌、同系列的十代新品沒能帶來全新的更輕薄模具、雷電3和Wi-Fi6等新功能,更便宜的老產品也許才是更理性的選擇。

最后筆者還想再強調一下,在引入英特爾Adaptix動態調優技術之后,第十代酷睿處理器能發揮多少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散熱設計。比如搭載第十代酷睿i5-10210U的RedmiBook 14增強版,在部分跑分軟件中的得分還不如搭載第八代酷睿i5-8265U的榮耀MagicBook Pro(表4)??傊?,能否讓十代酷睿穩定運行在25W TDP模式,將成為中高端新品比拼的重點所在。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酷睿處理器
    +關注

    關注

    0

    文章

    159

    瀏覽量

    17518
  • 10nm
    +關注

    關注

    1

    文章

    164

    瀏覽量

    29843
  • 14nm
    +關注

    關注

    2

    文章

    135

    瀏覽量

    82237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十代酷睿i9-10900K首發評測 14nm工藝的巔峰!

    一、前言:14nm的巔峰!Intel主流平臺迎來10核心 曾經有一段時間筆者也難以理解,為什么早在2018年筆記本端的i3-8121U處理器就用上了10nm制程工藝,而桌面上最新十代
    的頭像 發表于 07-28 16:27 ?1.9w次閱讀
    <b class='flag-5'>十代</b>酷睿i9-10900K首發評測 <b class='flag-5'>14nm</b>工藝的巔峰!

    Intel銜枚急進:14nm手機、平板野心首曝

    第三季度發布14nm Cherry Trail,緊接下來的第四季度再接再厲繼續推出Willow Trail,工藝還是14nm?! ‘斎?,在這一切之前還有22nm Bay Trail-T,將在9月
    發表于 08-21 16:49

    最精尖的晶體管制程從14nm縮減到了1nm

    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眼下,我們使用的主流芯片制程為14nm,而明年,整個業界就將開始向10nm制程發展。不過放眼未來,摩爾定律開始
    發表于 10-08 09:25

    【集成電路】10nm技術節點大戰

    Exypnos和Prasinos,分別意為智能和環保),搭載于自家旗艦機Galaxy S8上,宣稱與上一14nm工藝相較性能提高了27%、功耗降低40%。另一方面,臺積電的10nm產品A11 Bionic
    發表于 06-14 14:25

    10nm、7nm等制程到底是指什么?宏旺半導體和你聊聊

    隨著半導體產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芯片制程工藝已從90nm、65nm、45nm、32nm、22nm、14nm
    發表于 12-10 14:38

    從7nm到5nm,半導體制程 精選資料分享

    從7nm到5nm,半導體制程芯片的制造工藝常常用XXnm來表示,比如Intel最新的六系列CPU就采用Intel自家的
    發表于 07-29 07:19

    Intel 14nm等于三星10nm:領先整整三年!

    很遺憾,Intel剛剛宣布的8代酷睿處理器依然是14nm工藝,雖然Intel號稱有著15%的性能提升。 很遺憾,Intel剛剛宣布的8代酷睿處理器依然是14nm工藝,雖然Intel號稱有著15
    發表于 02-11 02:23 ?235次閱讀

    英特爾14nm10nm產能不足 深陷工藝架構泥潭

    ?,F在的問題是英特爾的產能不足可能不止影響14nm,明年的10nm產能也不樂觀,爆料顯示原本計劃中的10nm Icelake處理器從明年的路線圖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現有14nm工藝的C
    發表于 09-19 16:56 ?1262次閱讀

    英特爾邁入10nm工藝時代,十代酷睿移動處理器有哪些改變

    從現有英特爾已發布的產品來看,十代酷睿移動版分為兩大陣營,分別是10nm工藝制程陣營、14nm工藝制程陣營。我們先從名稱上看看10nm工藝制程陣營的產品有何變化。
    的頭像 發表于 10-17 15:15 ?5767次閱讀

    為什么我們需要14nm十代酷睿處理器

    不同于10nm十代酷睿處理器,更加完善的14nm十代酷睿處理器,主要是用于過渡期滿足不同用戶不同需求的——不同的用戶在不同的價位和功能上都有著不同的需求。
    的頭像 發表于 11-26 15:57 ?3430次閱讀

    英特爾在未來幾年內將混用14nm10nm兩種工藝

    14nm工藝產能不足和10nm工藝“難產”,讓英特爾在最近的一年時間里依然處于產能不足的情況。
    的頭像 發表于 12-03 17:36 ?3981次閱讀

    Intel正實現從14nm10nm的過渡

    Intel正在各個領域實現從14nm10nm的過渡:輕薄本上代還是14/10nm混合,現在已經完全是10nm;游戲本、服務器馬上就都會首次
    的頭像 發表于 12-07 10:00 ?1853次閱讀

    Intel主力10nm產能將超過14nm工藝

    最快明年1月份,Intel就要發布代號Rocket Lake-S的11代酷睿桌面版了,這次真的是最后一代14nm工藝了,明年Intel主力就會轉向10nm,產能也會歷史性超過14nm工藝,成為第一大主力。
    的頭像 發表于 12-21 09:07 ?1957次閱讀

    Intel10nm產能明年將超14nm

    最快明年1月份,Intel就要發布代號Rocket Lake-S的11代酷睿桌面版了,這次真的是最后一代14nm工藝了,明年Intel主力就會轉向10nm,產能也會歷史性超過14nm工藝,成為第一大主力。
    的頭像 發表于 12-21 10:30 ?1614次閱讀

    英特爾將14nm10nm總產能提高一倍

    為了滿足客戶的大量需求,英特爾在過去幾年中將14nm10nm的總產能提高了一倍。該公司近日找到了新的方法,可以通過提高產量的項目和對產能擴張的大量投資,在現有產能內提供更多的產出。據外媒消息,英特爾日前宣布,將繼續擴大10nm
    的頭像 發表于 12-24 16:03 ?3563次閱讀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