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您好,歡迎來電子發燒友網! ,新用戶?[免費注冊]

您的位置:電子發燒友網>電子百科>主機配件>主板>

主板參數詳解

2012年09月11日 16:54 互聯網 作者:秩名 用戶評論(0

主板參數之主板芯片

???????? 目前我們裝機主要有Intel平臺與AMD平臺,兩者平臺只能各自使用自主品牌芯片組才能夠配套使用,也就是說AMD平臺選用了AMD處理器則必須選用與之匹配帶有AMD芯片組的主板,同樣的選用了Intel處理器配置則必須選用Intel芯片組的對應主板,這也就是涉及到DIY裝機的的兼容性問題,主板與處理器搭配是DIY新童鞋裝機應該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

?

????? 其實主板的關鍵也在于芯片組,主板的命名也來源于芯片組,因此可想而知芯片組在主板中的重要性。曾經還有VIA、SIS、NVIDIA芯片組主板,不過相繼退已經淘汰,目前的主板芯片也就只剩AMD,Intel兩家,在寫電腦配置單的時候注意AMD平臺與Intel平臺必須選用相同品牌對應芯片組即可。

???? 通常主板命名取自所采用芯片的類型,比如我們說常說的H61、B75、A55、A75主板(A55和A75有什么區別?)等都是以芯片組名稱命名的,不管是什么品牌的H61或者B75等主板其芯片組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只是品牌與一些細節做工,也就是說所有主板廠商都需要用到AMD或者Intel芯片。

??? 如何搭配處理器,就要看芯片所支持的處理器接口類型。目前Intel 平臺依舊在銷售的主流芯片組為G41,H61,B75,H77,Z77,X79。分別對應的處理器接口為LGA775,LGA1155,LGA1155,LGA1155,LGA1155,LGA2011。產品定位從低到高排列。G41主要定位升級或者維修用戶,H61主要定位賽揚、奔騰G系列入門裝機用戶。B75/H77/Z77主要針對SNB/IVY酷睿i3/i5/i7處理器。X79則簡單一些,目前搭配的處理器只有酷睿i7 3960X/3930K兩款,G41主板則搭配以前奔騰雙核處理器,H61,B75,H77,Z77主板則支持SNB與IVB平臺如今主流處理器等。

芯片組決定了支持CPU的類型

AMD平臺目前的銷售產品主要包括780L/A55/A75/970/990FX,這幾類。其中780L以及升級為AM3+接口,包括AMD 970/990FX在內支持速龍II 640,羿龍II以及FX處理器。AMD A55/A75則支持速龍II X4 641,A4/A6/A8 APU系列處理器。
?

主板參數之處理器供電相數

作為計算機各硬件子系統的工作平臺,主板承載著電流和數據流兩大流量。由于處理器在電腦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主板處理器供電部分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整機工作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用戶在選購主板時,用戶常常用供電相數來衡量主板的優劣。怎么樣判斷供電相數?相數越多就越好?
CPU供電相數
?

???
?? 大多數主板都采用“電容+電感+場效應管(MOSFET管)”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相供電電路的設計方案,這樣的組成通常會在CPU供電部分出現N次,這就組成了我們常說的N相處理器供電。最簡單判斷處理器供電相數的方法就是數電感數量,當然這種方法不一定完全準確。很多人會提出“相數越多的主板提供的電流就越大,主板也就越好”的觀點。這種觀點只考慮了數量,而未考慮質量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對于目前的B75主板,由于處理器不需要超頻,因此采用6相供電已經足夠,即使對比12相供電,6相供電所承受的電流已經足夠小了。當然對于一些超頻用戶,Z77主板豪華的供電電路依舊起到關鍵作用。

主板參數之擴展插槽

DIY裝機良好的擴展性能一直受到用戶的青睞。裝機時,用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配置,用兩年,覺得性能差了還能夠升級。因此在選購主板時,用戶常常會考慮主板的擴展空間。那擴咱插槽多少夠用呢?先來說說內存插槽,常規主板的內存插槽數量為4個,入門主板的內存插槽輸數量減少到2個。用戶需要多少?個人覺得,非特殊用戶,目前兩根內存插槽已經夠用。
主板擴展插槽



?

目前4G內存已經成為了用戶裝機的標準配置,在目前32位操作系統還在大行其道的情況下,4G內存無疑已經是操作系統的性能極限。而對于大部分應用程序,都難以使用超過8G的物理內存。在這種情況下2條內存插槽已經可以滿足用戶未來一段時間的使用需要。內存不夠用?相信那個時候也該換平臺了。

再來談談PCI擴展。有多少用戶會組建Crossfire平臺?太少了,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1條PCI-E x16插槽已經可以方便升級獨立顯卡,1條PCI-E x1,還有PCI用來擴展一些特殊設備,是不是就夠用了。

主板參數之USB3.0和USB2.0差距有多大

用于“普及”來概括USB3.0接口有點牽強,那就換個詞“基本普及”。從399元的A75主板,再到399元的的B75主板,從AMD平臺、再到Intel平臺,USB3.0接口的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了。
USB3.0和USB2.0讀取速度對比





USB 2.0的速率為480 Mbps,而USB 3.0則可達到5Gbps。當然,很多設備不需要如此高的速率,但硬盤和讀卡器等設備對速度的要求還是很高的。USB 3.0是向下兼容的,支持USB 2.0設備。USB 3.0采用了9針腳設計,其中四個針腳和USB 2.0的形狀、定義均完全相同,而另外5根是專門為USB 3.0準備的。USB3.0接口提供了更高電流的支持,在移動硬盤時供電更加穩定,給手機充電也更加快速。

USB3.0接口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而正如前面說的,包括Intel 7系列主板和AMD A75主板都已經原生USB3.0輸出接口。而華擎將入門主板的USB.0接口全部設計在I/O接口部分,避免了入門機箱沒有前置擴展的麻煩。





主板參數之主板大小小

? 在國人的傳統意識里,小和輕都意味著縮水。主板參數中有一項關于板型的介紹。主要包括M-ATX和ATX兩項。ATX板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板型,M-ATX則是mirco-ATX即小板設計。標準ATX主板尺寸為30.5cm×24.4cm,采用7個I/O插槽,方便PCB走線,同時保留豐富的擴展。Micro ATX主板把擴展插槽減少為3-4只,DIMM插槽為2個,從橫向減小了主板寬度,比ATX標準主板結構更為緊湊。M-ATX板型主板通常以整合主板為主。主板雖小但五臟六全




? M-ATX板型主板并非在規格上進行了縮水,由于板型更小M-ATX板型主板更適合搭配迷你裝機平臺,更加適合青睞小機箱的用戶選擇。比如這款華碩M4G主板,延續了玩家國度系列產品的一貫特色,配備了熱管散熱器,基于Z77芯片,支持Ivy Bridge處理器。采用M-ATX板型設計,只是為了方便用戶搭建迷你平臺。
?

主板參數六之背板接口

PS2,USB2.0,e-SATA,HDMI,Display port,DVI,看著這些專業名詞,是不是頭暈。作為主板的另一項重要參數,主板接口為用戶提供充足的接口,方便用戶接駁鼠標、鍵盤、顯示器等一切外設。而對于用戶而言有多少是日常必需使用的?USB2.0,相信這個不用做太多解釋,從鼠標鍵盤,到存儲設備,再到游戲外設,基本上大部分的設備都離不開USB接口。RJ45,標準網絡接口,目前主板全面提供10M/100M/1000M自適應網卡,允許用戶接入互聯網。

VGA/DVI,最常見的視頻輸出接口,前者提供模擬信號,后者為數字信號。DVI在接駁高清顯示設備時,可以提供更優質的信號,因此被廣泛的使用。HDMI可以簡單理解為,加入音頻輸出的DVI信號,接駁電視一個線就可以搞定了。
豐富的主板輸出接口


??? ?? 主板接口數量越豐富,也就意味著這款主板更加豪華。如這款映泰TZ77XE4主板,提供1個PS2鍵盤接口,4個USB2.0接口,2個USB3.0接口,完整的Displayport+HDMI+DVI+VGA視頻接口,1個E-SATA接口,標準的千兆以太網接口,8聲道HD高清音頻接口。滿足用戶的多種使用需求。
??? 裝機看似很簡單,只要選對配件,把配件正確的組裝到一起,它就可以正常工作。裝機也可以變得復雜,從配件的選擇、到裝機的細節都有著細致的要求。從主板參數學起,了解裝機,小白的DIY裝機成長之路就從這里開始了。




非常好我支持^.^

(879) 96.4%

不好我反對

(33) 3.6%

( 發表人:愛電路 )

      發表評論

      用戶評論
      評價:好評中評差評

      發表評論,獲取積分! 請遵守相關規定!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