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您好,歡迎來電子發燒友網! ,新用戶?[免費注冊]

您的位置:電子發燒友網>電子百科>主機配件>硬盤>

金士頓A1000 SSD怎么樣? a1000固態緩存多少

2018年08月14日 16:07 作者:工程師譚軍 用戶評論(0

本文主要是關于金士頓A1000 SSD的介紹,并著重對金士頓A1000 SSD的性能進行了詳盡分析,希望本文能對你有所幫助。

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rives),簡稱固盤,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rive)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硬盤,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組成。固態硬盤在接口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盤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盤一致。被廣泛應用于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領域。

其芯片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雖然成本較高,但也正在逐漸普及到DIY市場。由于固態硬盤技術與傳統硬盤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存儲器,再配合適當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態硬盤了。新一代的固態硬盤普遍采用SATA-2接口、SATA-3接口、SAS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NGFF接口、CFast接口和SFF-8639接口。

分類

固態硬盤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采用閃存(FLASH芯片)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采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

基于閃存類:基于閃存的固態硬盤(IDE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采用FLASH芯片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通常所說的SSD。它的外觀可以被制作成多種模樣,例如:筆記本硬盤、微硬盤、存儲卡、U盤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盤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于各種環境,適合于個人用戶使用。 [1] 一般它擦寫次數普遍為3000次左右,以常用的64G為例,在SSD的平衡寫入機理下,可擦寫的總數據量為64G X 3000 = 192000G,假如你是個變態視頻王每天喜歡下載視頻看完就刪每天下載100G的話,可用天數為192000 / 100 = 1920,也就是 1920 / 366 = 5.25 年。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戶每天寫入的數據遠低于10G,就拿10G來算,可以不間斷用52.5年,再如果你用的是128G的SSD的話,可以不間斷用104年!這什么概念?它像普通硬盤HDD一樣,理論上可以無限讀寫,

基于DRAM類:

基于DRAM的固態硬盤:采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盤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并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接口用于連接主機或者服務器。應用方式可分為SSD硬盤和SSD硬盤陣列兩種。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DRAM固態硬盤屬于比較非主流的設備。

金士頓A1000 SSD怎么樣

金士頓A1000 PCIe SSD是M.2 2280規格,正面貼有一張標簽,左邊印有黑底白字的金士頓、A1000以及NVMe,右邊印有白底黑字的型號、容量、產地、工作電壓/電流以及撕毀無效的保修信息等。

A1000采用單面PCB設計,SSD背面沒有任何顆粒,PCB的顏色為深藍色。

PCB正面由一顆主控+一顆緩存+四顆閃存顆粒組成,六顆芯片基本占滿了PCB正面的所有空間。

主控顆粒為群聯的4通道PS5008-E8,支持NVMe 1.2規范、PCI-E 3.0×2接口,速度方面,480GB版本的順序讀寫可以達到1500/900MB/s,隨機讀寫可以達到100K/90K IOPS。

緩存顆粒是512MB的DDR3L,編號D2516EC4BXGGB。

閃存顆粒為東芝的64層3D TLC NAND,基于東芝的第三代BiCS技術打造,單顆容量128GB,四顆組成480GB。SSD提供5年質保,480GB版本的總寫入量為300TB,也就是約625次全盤寫入。

二、基準性能測試

測試平臺是英特爾的第八代酷睿i7-8700K,搭配微星的Z370主板,兩條8GB的芝奇Sniper X狙擊系列內存,主硬盤是英睿達的MX300 750GB,其余配置詳見上表。

測試軟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AS SSD、ATTO、CDI、CDM、TxBENCH以及PCMark 8。

還是先上一張CrystalDiskInfo的檢測截圖驗明正身,SA1000M8的名稱、480GB的容量全都識別無誤,SSD當前的傳輸模式也是在PCIe 3.0×2通道上。

首先來看AS SSD的測試成績,480GB的A1000在順序讀寫速度上分別能夠達到1477MB/s和969MB/s,和標稱的1500/900MB/s非常接近。隨機讀寫方面,單線程下的速度為36MB/s和102MB/s,64線程下則有215K和190K的IOPS,比標稱值高出很多。

ATTO方面,A1000的最大順序讀寫速度為1755MB/s和1027MB/s,比1500/900 MB/s的標稱值高出很多,但是在數據塊大于4MB后讀寫速度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再來看CrystalDiskMark的測試,1615MB/s、1018 MB/s的順序讀寫速度和ATTO的結果類似,全都高于標稱值,Q1T1下的4K隨機讀寫為37MB/s和109MB/s,也和AS SSD的結果差不多。

高于標稱值的讀寫速度在TxBENCH的測試中再次出現,1645MB/s、1041MB/s的順序讀寫基本是和CrystalDiskMark的結果同屬一個水平,26MB/s、107MB/s的隨機讀寫也和之前的成績類似,就是寫入稍低一些。

最后來看更符合實際環境的PCMark 8存儲測試,總分5035、帶寬400MB/s的成績看起來還不錯,比SATA SSD的分數要高一些,SATA SSD的分數一般是在4800-5000之間。不過說句實話,SATA SSD和PCI-E SSD在實際使用中的區別真的不大,只有在重度使用Photoshop時頂多快上20秒左右,而在其他方面,比如游戲、Office文檔等日常應用上的差別可能也就是一兩秒,PCI-E SSD的優勢更多的體現在體積上。

三、評測總結

64層3D NAND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在近段時間的SSD上,比如最早的西數Blue 3D NAND SATA SSD、閃迪Ultra 3D SSD,以及后來的東芝TR200、三星860 PRO/EVO,我們本文的主角金士頓A1000也是64層3D NAND的擁躉,它在芯片方面用的是群聯PS5008-E8主控+東芝64層3D TLC閃存的組合方案。

速度方面得益于PCI-E 3.0×2的接口,金士頓A1000 PCIe SSD的順序讀寫速度平均能夠達到1600MB/s和1000MB/s,成績確實比讀寫速度在500MB/s左右的SATA SSD好一些,但是還是像我之前說的那樣,PCI-E SSD更多的優勢其實是在體積上,如果你想給筆記本升級或者是給空間緊湊的主機用,那么PCI-E SSD就再合適不過了。

結語

關于金士頓A1000的介紹就到這了,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非常好我支持^.^

(1) 100%

不好我反對

(0) 0%

( 發表人:金巧 )

      發表評論

      用戶評論
      評價:好評中評差評

      發表評論,獲取積分! 請遵守相關規定!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