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您好,歡迎來電子發燒友網! ,新用戶?[免費注冊]

您的位置:電子發燒友網>電子百科>通訊產品>手機>

雙攝像頭產業狀況簡報

2015年07月23日 11:08 微信公眾號“手機技術資 作者:佚名 用戶評論(0

  雙攝像頭曾一度火爆,半年過去了又似乎冷靜了,產業鏈狀況究竟如何,小編和您簡單分享一下。

  四種功能形態

  雙攝像頭產品形態有多種,從實現功能看主要有以下四類。

  1.同視角同芯片雙攝像頭。實現圖像合成與特效,功能豐富,如像素疊加、HDR、先拍照后對焦,超級夜拍、虛擬光圈、測距等功能。市售機種如華為榮耀6PLUS,實測其功能并沒有這么多,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第一代算法并不是十分成熟,大家期待下一代算法提升帶來的功能和體驗吧;

  2.主攝像頭+副攝像頭(俗稱一大一?。?。實現先拍照后對焦、背景虛化等少數功能。市售機種如HTC ONE M8、中興 AXON;

  3.不同視角方案。采用廣角和窄角鏡頭分別采集一幅近景和一幅遠景圖像,通過圖像合成實現3X/5X模擬光學變焦功能,解決單攝像頭取景縮放時產生的畫面清晰度下降問題;

  4.三維掃描雙攝像頭。實現對物體的3D掃描和建模功能。功能上與谷歌的Project Tango的掃描建模相似,但雙攝的硬件方案更為簡單和成本更優,同時掃描距離和精密度有差別。

  兩種結構形態

  單獨談結構形態是有原因的,將直接與產業鏈投資大小、規??赡苄?、產業成熟度相關聯。這里主要有兩種結構形態。

  1.一體結構。一個線路板上同時封裝兩顆攝像頭模組,然后增加支架固定和校準。如華為榮耀6PLUS。該結構對兩顆攝像頭的封裝精密度要求較高,需要高精密封裝設備如AA設備完成,對兩顆攝像頭的偏移度、光軸傾斜度控制極高,需要通過特殊的硬件材料如高平整度的線路板、堅固的底座、消磁的馬達,也需要特殊的封裝工藝來完成。這種方案硬件成本高、設備投入大、圖像合成效果豐富。

  2.分體結構。兩顆單獨的攝像頭,通過支架固定校準。如HTC ONE M8。這種方案對組裝精密度要求相對較低,不需要投入高精密設備,硬件上也只增加了固定支架,生產工序是也只增加的攝像頭校準和支架固定。該方案硬件成本低,生產設備投資小,但圖像合成的效果少。

  平臺高階且可選擇少

  雙攝像頭要求平臺端必須有雙ISP配合,目前看,雙13M AF及以上的方案最少需要MT6795這樣的高階平臺才能支撐,再低一層次的平臺的運算速度就難以支撐雙攝的算法合成。而13M AF+FF這樣的方案則搭配MT6755即可實現,平臺及周邊器件要求相對低一點,整機成本更低廉。

  當然,高通8994和8952平臺也支持雙攝功能。但畢竟雙攝像頭對平臺要求偏高,以至于平臺可選擇性少,也導致整機成本高。

  還有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增加獨立ISP,華為榮耀6PLUS也是這么實現的,但需要增加硬件成本。從技術實現過程看這種方式操作起來相對復雜。

  制造良率低

  一體式結構的雙攝像頭的生產制造難度大,良率低。我們撇開各種生產工藝的難度不談,單從不良率疊加這件事看良率就大大下降。簡單的說,假如單顆攝像頭良率若為90%,做雙攝像頭則最好良率只能達到90%*90%=81%,這還只是理想狀態,事實上是達不到的。至于更多的工藝細節,這里不詳細展開了。

  相對而言,分體結構的良率相對一體結構會更高,損耗更少。

  第三方算法實現難度大

  雙攝像頭需要算法合成才能體現出圖像合成效果,全球范圍看第三方算法公司僅有Corephotonics、Arcsoft、Altek、Linx(已被蘋果收購)等幾家,屬稀缺資源。然而最難的不是第三方算法少,而是實現過程難度大。

  我們談談采用第三方算法的實現過程。首先算法公司、手機公司、模組廠定義好雙攝像頭規格;然后把雙攝像頭交給平臺商做單顆攝像頭的驅動調試和效果調試,同時完成兩顆攝像頭的同步;然后交給算法公司做雙攝像頭算法調試和植入,這個環節最難實現。所有的調試都基于平臺的ISP上調試,這就意味著平臺商要向算法公司釋放調試授權,簡單的說就是把自家的ISP架構都公開給第三方算法公司,這個商業合作的難度實在太大了,不是一般的手機公司能實現的。

  正因如此,高通、MTK等平臺商自主研發的雙攝像頭算法成為大多數手機公司的解決方案。不過平臺商的核心不是圖像處理,最終圖像合成的效果與第三方算法的相比會有差距,或者功能相對單一。

  據此分析,雙攝像頭產品將出現嚴重分層,技術實力和資源整合力強悍的手機公司應該會以雙AF產品、ZOOM產品為主,而一般手機公司將以13M AF+FF為主。

  產業規?;顿Y大

  以一體化結構的方案看,如雙AF方案或者ZOOM方案,需要投入高精密封裝設備如六軸AA設備、標定設備等。單以AA設備看,可以選擇ASM、Pioneer、Hyvision、Kasalis等廠商的設備,市售價格為每臺約200萬元人民幣,依照設備廠的信息看單臺設備的產出效率約120顆/小時,按此簡單推論生產雙攝像頭最高不高于60顆/小時。再按一天工作20小時,一月工作26天計算,完成1KK/月的雙攝像頭產能需投入AA設備32臺、資金高達6400萬元,投資可謂相當大。當然了,后續設備或許有下調空間,但生產制造的效率是難以提升的,總體而言該方案設備投資大,產出效率低,并鑒于此造成了方案的銷售價格高昂。至于最終實現的效果如何,就要看算法的功力了。

  分體結構是采用兩顆獨立的AF和FF攝像頭實現,兩顆單體都可采用當前的COB制程實現,只需要增加標定設備即可,而不一定需要AA設備的投入。至少在13M AF+FF的方案中應當不需要AA設備介入,但如果是20M AF+FF,或者13M OIS+FF這樣的主攝像頭涉及高像素或者OIS的方案,仍然需要投入AA設備。但整體相當雙AF或者ZOOM一體式方案而言設備投入可大幅減少。比如中興AXON的13M AF+2M FF的方案,攝像頭模組廠就可以使用現有的設備即可生產完成,而不需要大量的設備資金投入。

  相對而言,一大一小的分體結構方案更容易形成規?;?。但市場能否接受就要看成本投入和效果產出是否成正比,效果能否被消費者接受了。而一體結構的規模供應也是有能力的,我對國內各大攝像頭模組廠做了詳細的AA設備投資調查,認為是有能力形成一定規模的供應的。

  雙攝像頭效果體驗瓶頸

  效果體驗最大瓶頸是圖像后處理合成,所見非所得。以榮耀6PLUS雙AF方案的實際效果看,虛擬光圈等個別功能可以實現預覽下的實時合成,而HDR等大部分功能屬于拍照后處理合成,并非實時效果,用戶體驗感不佳。從技術上分析,兩顆攝像頭必須以每秒30幀圖像進行算法合成,或者最低按人眼可分別的臨界每秒24幀合成,這樣的高速的圖像合成需要非常強悍和高效的ISP才能完成,同時也需要一套高效的算法配合才能達成。圖像實時合成這個目標并非一朝一夕可達成,需要產業鏈的催熟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雙AF方案存在所見非所得的缺陷,而AF + FF 方案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原因是它只能實現虛擬光圈這個功能,實測過可以實時合成,但功能相對單一。

  順便談一談,我認為iPhone今年是不會上雙攝像頭,首要的原因是雙攝像頭所見非所得的效果體驗與iPhone的理念相背離。后續硬件提升和算法提升之后是否會推動iPhone在下一代產品搭載雙攝像頭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未來前景如何

  上述簡單內容分析,雙攝像頭產業鏈成熟度仍然不足,但從高通、MTK積極的推薦算法、模組廠積極的設備投資、上游資源積極的擴產等情況來看,雙攝像頭產業鏈正在加速催熟。短期看,13M AF+FF分體方案將定位中階快速推進,而雙AF一體式方案將定位高階逐步推進。從Q3開始,大部分品牌手機公司將制定好新的產品系列搭載雙攝像頭,將拉動攝像頭整體產業鏈的增長。

  最后,說說雙攝像頭更為長遠的需求。當前行業都把雙攝像頭的重心放在圖像合成、圖像特效、ZOOM模擬變焦三個點上,說白了還是為了拍照效果提升和差異化拍照功能。而真正顛覆性的是雙攝像頭實現三維掃描和建模,我分析過三維建模的若干種硬件方案,如Kinect、Leapmotion、Project Tango等產品,發現采用雙攝像頭實現三維掃描的硬件方案尺寸最小,成本最低,規?;钊菀?。

  而從未來生活的各種場景看,如電商購物、室內裝修、室內裝潢、三維地圖、高效物流、虛擬現實、角色游戲等,民用級別的三維掃描和建模的未來應用場景非常豐富,我想這才是雙攝像頭真正的需求空間和增長點。

  以上僅個人分享,不代表任何企業或組織,說得對與不對大家權當笑話看看。

非常好我支持^.^

(7) 100%

不好我反對

(0) 0%

( 發表人:候靜 )

      發表評論

      用戶評論
      評價:好評中評差評

      發表評論,獲取積分! 請遵守相關規定!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