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

您好,歡迎來電子發燒友網! ,新用戶?[免費注冊]

您的位置:電子發燒友網>電子百科>通信技術>

影響LTE下載速率低的因素_LTE下載速率低原因分析

2018年04月20日 17:17 網絡整理 作者: 用戶評論(0

  本文主要介紹的是LTE下載速率,首先盤點了影響LTE下載速率低的因素有哪些,其次介紹了LTE下載速率低的四大主要原因,最后對LTE下載速率低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總結。

  影響LTE下載速率低的因素

 ?。?)無線環境

 ?。?)容量

 ?。?)無線參數配置

 ?。?)傳輸問題

 ?。?)傳輸相關參數配置

 ?。?)故障

 ?。?)傳輸相關參數配置

  

  LTE下載速率低的原因

  1、天線的收發模式,MIMO 天線數量和模式,beamforing波束賦形的天線陣增益(包括天線數量)

  2、空間信道的質量,包括信號強度,以及干擾的情況,空間信道的相關性,UE的移動速度,UE接收機的性能。

  3、TDD還和上下行子幀配比,FDDTDD中信道配置情況有關系(例如cfi的多少,是否有MBMS支持)

  4、和用戶的數量也有關系

  LTE下載速率低原因分析

  一、4G LTE 網只能提供數據服務,不能承載語音通話,該怎么理解?

  這個問題要從移動核心網的角度來理解。我們平時說的WCDMA、TD-SCDMA、TD-LTE其實通常指空口技術,即從手機到基站的通信技術。而移動通信的核心控制部分,則由核心網完成——如何在兩個基站間建立起語音連接?何時給撥號方返回嘟嘟的線音?何時給接收方發出振鈴?如何判斷一個用戶是否開通了呼叫轉移業務,如何實現?如何建立從手機到因特網服務器的數據連接?如何判斷用戶是3G用戶還是LTE用戶? 這些都是由移動核心網完成的。

  下面來說移動核心網的種類。在2G/3G時代,移動核心網是兩個獨立的域,控制語音相關的叫電路域(CS域:Circuit Switch),控制數據業務相關的叫分組域(PS域:Packet Switch)。相應的,與語音相關的控制都放在了電路域,比如上面的語音呼叫建立、返回振鈴、判斷并執行呼叫轉移,以及曾經的殺手锏業務短信等等。與數據相關的控制則放在了分組域,比如上面的與因特網服務器(通信網與因特網是兩張網)建立數據連接、區分你當前流量是微信還是微博等等。

  因此,在2G/3G時代,語音和數據業務分別承載在兩張不同的核心網上。3G網絡允許業務并發,也即同時使用兩張網絡,在打電話的同時可以數據下載。(2G,嚴格的說是2.5G的GPRS,由于技術限制,通常發生呼叫的時候數據業務會掛起)

  隨著數據業務的爆發以及網絡的全IP化,LTE網絡不再提供電路域,只保留唯一的一個分組域核心網(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進的分組系統)。LTE的最終目標是所有業務,包括語音、數據,都承載在這張用來處理數據業務的核心網上。也就說,只有在語音完全實現數據化(IP化)后,LTE網絡才能夠承載語音業務,而這個條件目前在中國并不具備。

  可能有人會問,手機QQ既然能語音通話,為什么LTE網絡不能直接也這么干?因為這種類似于軟件中的語音通話功能只是應用級別的,運營商無法做到對通話過程完全可控(使用手機號MSISDN作為身份標識、區域計費、增值業務等),更重要的是,這種級別的語音業務無法保障其通話質量(想象一邊QQ語音一邊下迅雷吧)。此外,實現移動電話與固網(座機)之間的通信也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為此,通信人們又構想出了IP多媒體系統(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P多媒體子系統),疊加在LTE核心網上,通過IP網絡提供高質量、可控、可與固網融合的語音業務(當然不只是語音業務,還包括視頻等媒體業務)。而VoLTE技術(Voice over LTE)就是基于IMS的,也是在LTE網絡中承載語音通話的唯一方式。

  不幸的是,多年來IMS的研究進展緩慢,其大規模的商用也剛剛開始(韓國SK已部署商用VoLTE),而要在中國這么大的范圍內實現VoLTE,目前來看還不太成熟,需要后續持續的大規模網絡基礎建設(都是錢哪……),因此可以說,從目前來講,「4G LTE 網只能提供數據服務,不能承載語音通話?!?。

  既然目前IMS網絡大規模部署還不成熟,自然就有人想出了過渡期間的臨時方案:CSFB和多模雙待。

  

  語音業務回落(CSFB: CS Fallback)是指駐留在LTE網絡中的用戶,需要發起語音業務時(包括主叫和被叫,不包括短信),通過切換,完全回落至2G/3G網絡,然后通過2G/3G網絡中的電路域進行語音業務,通過2G/3G網絡中的分組域ps接續之前在LTE網絡中未完成的數據業務,但是數據業務的速率會顯著降低。語音業務完成后再返回LTE網絡(至于是否掛機就馬上回去就不一定了)。這是世界上絕大多數運營商采取的過渡期方案。這種方案的問題在于,如果優化不好,回落的過程耗時會很長,導致語音建立的時間較長。(當然小伙伴們不用擔心,已經有一群人集中腦力把它優化的很好了。)

  多模雙待的概念就很好理解了,跟現在常說的雙模雙待機原理是類似的,唯一不同就是只需要一張SIM卡。用戶同時駐留在2G/3G和LTE網絡,語音業務通過2G/3G提供,數據通過LTE網絡來承載。享受2G/3G的語音質量和LTE的數據速率,聽著很完美是不是?致命弱點:耗電量大,這個不用多說吧,智能機用戶的切膚之痛,試想如果本來就只能用6個小時的安卓機使用多模雙待只能用4個小時了(可能有些夸張,具體數據未知),小伙伴們能忍么?第二,支持多模雙待的終端少而且成本更高,大名鼎鼎的iPhone 5S就不支持,這也是為什么5S,以及其他非移動定制機,開通4G后被爆出各種語音、短信問題。

  既然多模雙待問題挺多,而CSFB聽起來還不錯,為什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不好決定?

  中國移動的原因,自然是其3G網絡:TD-SCDMA的短板,導致其回落到3G網絡的策略基本不可用。那回落到2G呢?要知道,GSM可是十多年前的技術了,技術上很難再做出更多的優化,導致CSFB的缺點被放大:回落時間過長(上文中「優化的很好」特指LTE到3G網絡的回落)。試想用戶需要打一個電話,先需要若干秒(假設8s吧)的回落時間(從LTE到2G),然后再經過若干秒(假設4s吧)的呼叫建立時間(2G系統內部),那每撥打一個電話,單方就至少需要等待12s,雙方都是LTE用戶的話還要更長(不是x2的關系,小于)。這恐怕誰都不好拍板就讓用戶這么等著。此外,2G(GPRS/EDGE都屬于2G)的數據業務速率極差。GPRS的理論最高速率為171.2kbps,實際大概在40kbps左右;EDGE的理論峰值可以達到384kbit/s,實際大概是160Kbps左右;而LTE理論上可是100Mbps,也就是100,000kbps,從光纖網絡直接掉到撥號網絡,用戶能滿意么?(以上速率除以8就是你迅雷上看到的下載速度)

  好在中國移動坐擁數億用戶,擁有強大的產業推進能力,只要想,馬上就會有無數移動版手機支持多模雙待,所以也不用太操心。而移動的資金雄厚,大踏步建網直接進入VoLTE時代也應該指日可待。

  而中國電信的原因,則在于從其3G網絡CDMA2000到LTE的演進不是平滑的,可以理解為兩張技術上截然不同的網絡,回落自然也成問題。況且國外大部分部署CDMA的運營商(主要集中在北美)當初大部分都選了多模雙待(當時回落技術還非常不成熟),所以選擇跟風自然最穩妥。

  

非常好我支持^.^

(2) 100%

不好我反對

(0) 0%

( 發表人:陳翠 )

      發表評論

      用戶評論
      評價:好評中評差評

      發表評論,獲取積分! 請遵守相關規定!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_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_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播放_亚洲视频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acronym id="s8ci2"><small id="s8ci2"></small></acronym>
      <rt id="s8ci2"></rt><rt id="s8ci2"><optgroup id="s8ci2"></optgroup></rt>
      <acronym id="s8ci2"></acronym>
      <acronym id="s8ci2"><center id="s8ci2"></center></acronym>